數位公民知多少?
作者:黃葳威
文章類別:工作與生活 > 家庭婚姻|網路科技|牧養/裝備
關鍵字:親職教育|裝備學習|網路
經文:
小六學童放學沒有回家,經過家長報警,警方發現男童陳屍25歲男子家中, 疑似遭到虐殺。台中一國小學童被網友以看遊戲秘笈為由,約出見面,後慘遭性 侵!
在捷運或其他空間看到上班族、學生等低頭族不稀奇,前幾天等高鐵,還看 白髮蒼蒼的阿媽和小孫子,邊等高鐵邊各自玩平版。行動載具已逐漸框架城市生 活的作息。甚至可能主導孩子的童年經驗!
政大與白絲帶關懷協會今年公布的「台灣青少兒資訊素養長期觀察」發現, 超過六成小三至高三的青少兒學生擁有自己的手機(佔66.55%)。其中近7成用智 慧型手機,顯示智慧型手機成為部分青少兒的日常配備。
青少兒居家常用的數位用品,以可上網的電腦(70.8%)、智慧型手機 (52.5%)居多為主,其次為數位電視(47.4%)、平版電腦(37.3%)。再者為MP3/ MP4(17.9%)、不能上網的手機(17.6%)、及電動遊樂器(17%)等。
很明顯地,數位世代青少兒偏好互動式科技用品,除了休閒娛樂外,亦可相 互交流、分享訊息與溝通參與。
友人就讀小學的女兒一次和同學討論功課,情商借用媽媽的智慧型手機,用 Line互相連絡交換作業照片,孩子順道就聊起來,之後雙方家長常代收孩子間的 訊息資料。
行動上網時代來臨,社群網站已成為青少兒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間。如何培養 數位社會公民「節制」的自我管理美德,或許較一昧限制來得有效。
與其放任科技用品成為親子關係的第三者,倒不如為青少兒量身打造(Fits) 一個健康繽紛的童年:
1.好玩有趣(Fun):身為家長,不妨以身作則,創造多樣化的休閒生活選擇, 滿足幼兒在歡樂中成長的需要。當孩童缺乏有趣的成長經驗,自然會被眼花繚亂 的資訊影音取代。
2.有想像力(Imagination):除非必要,可以等孩子進入青少年期(我家是高 中階段),再提供手機或科技用品。五光十色的影音互動內容,的確吸引成年人與 兒少的注意力,過早接觸這類主導視覺的用品,可能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
3.時間管理(Time):幼童不急於單獨使用科技用品,除非用於輔助親子活 動。一次使用時間最好避免超過半小時。
4.偏好設定(Set):目前科技用品都有密碼與偏好設定,家中有兒少的家長可 以善用手機偏好設定或過濾軟體;並調整螢幕亮度,避免過亮,保護視力健康。
註:目前行政院跨部會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設有「iWIN080網路零霸凌」 熱線(02-33931885)服務,白絲帶關懷協會提供www.cyberangel.org.tw線上諮 詢服務。 (作者為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系教授、白絲帶關懷協會iWIN執行長)
【幸福家庭講座:e世代父母難為?】6/13(六)9:30∼12:30在靈糧山莊會堂,講員: 黃葳威博士(CAP白絲帶關懷協會)。報名即日起至6/9(二)截止,請洽裝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