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文薈

Bread of Life Literature Collection
home >> 主題精選 >> 工作與生活

主題精選


字體大小:小 大

「雙合唱」的魅力

這次雅歌詩班的音樂會將呈現三首雙合唱,但願藉著音樂會與古早的聖徒彼此相通,同心來讚美這位昨日、今日、直到永遠都不改變的上帝!

在靈糧山莊參加崇拜的兄姊,是否記得去年六月的一次崇拜中,雅歌詩班分成兩隊,站在講台兩邊,對唱<來讚美主>這首詩歌呢?這樣的詩班對唱稱做「雙合唱」,在教會音樂史中是相當獨特的類型。六月廿四日雅歌詩班在新舞台的音樂會將要演出三首雙合唱,所以在此向大家作一簡介,或能增添各位欣賞的趣味!

雙合唱源起於十六世紀威尼斯的聖馬可大教堂。文藝復興時代的威尼斯受到各方商船進出的影響,成為一個富裕、華麗、燦爛的大都會,她在藝術上的表現具代表的應算是聖馬可大教堂了。拜占庭式高聳的大圓頂裝飾得金碧輝煌,色彩繽紛的馬賽克灑滿在教堂的裡裡外外,聖徒雕像林立、聖經事蹟繪畫遍佈──不但是水都的驕傲,更是全世界注目的焦點!

當時的藝術家、建築師在設計上都存著極為敬虔的態度,所以聖馬可教堂的平面圖是一個十字架,十字架的前半是聖壇,聖職人員在此執行禮儀,十字架的下半是信徒的座位,十字架的兩側則成為詩班席,於是,詩班自然的分成兩隊,相互對望,彼此呼應了!

文藝復興時期教堂音樂領導著世俗音樂,當時西洋音樂史上最出色的音樂來自兩個大教堂,一是羅馬的西斯汀教堂,另一就是威尼斯聖馬可了。西斯汀的聖樂是莊嚴肅穆並帶著些許神祕氣息,而聖馬可教堂的聖樂卻是明亮的、敝開的、豐富的、壯麗的!兩個教堂的音樂監督當然是當時最尊榮的大師──一五二七年安綴恩威拉特(Andirian Willaert)走馬上任聖馬可,就是他,開始了「雙合唱」的對唱傳統。

然而將雙合唱發展到淋漓盡致的地步則是蓋伯瑞艾利叔姪,尤其是姪兒基歐凡尼(Giovanni Gabrieli, 1557~1612);他不大使用文藝復興時期最常用的複音音樂,也就是每個聲部用模仿其他聲部的方式,分別唱自己的旋律,取而代之的是各聲部合在一起唱同一句歌詞和「和聲式」。當然在聖馬可教堂,左邊詩班唱一句,右邊詩班唱一句,一進一出,此起彼落,我們可以想像中間坐著的信徒,頭像播浪鼓似的時左時右,享受著真正的身歷效應,而當兩個詩班用八聲部一起合唱時,他們又會多麼的被震撼啊!

這次雅歌詩班的音樂會將呈現基歐尼的<來讚美主>、英國同時代奧蘭多吉本斯(Orlando Gibbons)的<歡呼拍掌>,和浪漫派大師孟德爾松男女聲雙合唱<祂要吩咐天使>,但願我們一起走過時代的隧道,與古早的聖徒彼此相通,同心來讚美這位昨日、今日、直到永遠都不改變的上帝!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聖樂牧師、藝術部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