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週刊No.1161 / 2002-06-09出刊 |歷年週刊
信息
三品人生--機警
作者:周神助牧師
文章類別: > 聖靈|聖經真理|生命/品格
關鍵字:智慧|真理教導|聖靈
經文:路加福音十二56~57 路加福音十二40~40 路加福音十二35~35 路加福音十二32~32 路加福音十二22~22 路加福音十二15~15 路加福音十二10~10 路加福音十二1~1
真正的機警是留心分辨周圍的事務,以便作出正確的回應。
我們有時不夠機警,有時迷失在錯誤或偏差的機警當中。真正的機警是留心分辨周圍的事務,以便作出正確的回應。
有位政府官員剛上任就機警地觀察辦公室風水,改變方位,在其他方面卻有欠機警,就職未滿三個月就下台了。某人在騎車時分心思考明牌,發生車禍,把後座的妻子摔成重傷。這位先生禁止急救人員搬動臨死的妻子,想由她去世的姿態尋找明牌。
某位婦產科醫生認為太太最近有點失常,就請教精神科醫生。精神科醫師和他太太談過以後,結論是:「你太太完全正常,不正常的是你,連她懷孕三個月都沒發現。」他具備專業知識,對病人機警細心,卻忽略家人。其實關心病人固然是本業的職責,關心家人更是本業中的本業。
一、分辨時代(56節)
1.有知識缺智慧的時代(56節,偏知偏覺、無知無覺)
耶穌基督對門徒感嘆:「假冒為善的人哪,你們知道分辨天地的氣色,怎麼不知道分辨這時候呢?」(路十二56)人類具備氣象和各類知識,卻缺乏分辨時代的智慧。
如今知識爆炸,變化更新的腳步極其迅速。孩子看我拒絕認識電腦,就送我最新產品PDA,其中的功能豐富,我到現在還是無法熟用。
八吋和十二吋晶圓之間的差異,不易分辨。知識固然對我們有益,但是有時我們還追不上,就已出現更多新科技的產品。在生活中我們需要更有智慧,比擁有專業知識更加迫切。
2.有宗教沒信仰的時代(1節,假知假覺、真知真覺)
「這時,有幾萬人聚集,甚至彼此踐踏。耶穌開講,先對門徒說:『你們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就是假冒為善。』」(路十二1)台灣目前處在宗教蓬勃時期,佛牙來台,幾十萬人迎接;佛指駕臨,更多人迎接膜拜,基督徒該如何反應?是否盼望神在教會裡確實作主,大家與神建立生命的關係?還是僅僅期望擴展宗教勢力,增加信徒的人數,熱鬧一點?耶穌提醒:「你們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就是假冒為善。」(路十二1)
有一位住在美國波士頓的神父,他放棄了成家,表面委身服事,可是私底下他犯下性侵害幼童的罪。人性裡都有軟弱,每個人隨時都可能會受到試探。弟兄姊妹必須求主住在心裡,能分辨何謂真實的信,看重內裡的光景超過外在的表現。謹慎分辨以後才能正確回應,以真知真覺取代假知假覺。
3.仇敵猖狂的時代(4節,正知正覺、不知不覺)
「我的朋友,我對你們說,那殺身體以後不能再做甚麼的,不要怕他們。」(路十二4)啟示錄指出:「魔鬼知道自己的時候不多,就氣忿忿的下到你們那裡去了。」(啟十二12)撒但施展經濟、政治、宗教的詭計,盡其所能地極力破壞,基督徒必須審慎分辨,以保正確回應。
面對撒但,有人認定撒但根本不存在;有人認為掌死權的魔鬼已經被耶穌敗壞,算不得什麼;有些人把撒但的能力放大,以為牠與神同樣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在。其實,撒但的權勢和計謀,人類不能靠著本身的力量,那樣的確是無法抵擋,唯有靠著主才能勝過。耶穌說:「我若靠著神的靈趕鬼、這就是神的國臨到你們了。」(太十二28)
4.聖靈的時代(10、12節,先知先覺、拒知拒覺、全知全覺)
在這個混亂的時代,應當格外渴慕、順服聖靈,求聖靈在自己身上更多充滿,賞賜聖靈的果子和恩賜,以便為主打美好的仗。在家庭和教會,在傳福音時,不要懼怕排斥。
同時,必須機警分辨;與生死、婚姻和金錢有關的預言,更要小心分辨。有位講員曾經在此地相當活躍,其實暗地裡犯了強暴罪。
5.主快再來的時代(新婦的靈、認知亂覺)
恢復了新婦的靈覺(屬靈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感覺),才能更明瞭神在這個時代的計畫。但是亂知亂覺導致錯誤的言論,應當提防。例如,如果有人宣稱耶穌將在某個日期降臨某處,就顯然違反聖經的教導:「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唯有父知道。」(可十三32)
二、正確審量,明確機警地回答
路加福音十二章57節教導我們:「你們又為何不自己審量甚麼是合理的呢。」
1.洞悉軟弱試探,小心回應(耶穌、大衛……)
耶穌禁食了四十天,魔鬼前來試探。牠沒有帶著一副猙獰的長相,也沒有慫恿耶穌去殺人放火,卻提出了非常高明的試探:「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塊石頭變成食物。」(路四3)五千個人需要吃一餐飯,耶穌就用五餅二魚餵飽了這五千人;耶穌禁食四十晝夜,祂雖然有能力把石頭變成食物,但是祂仍然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說的一切話。」(路四4)祂懂得機警地分辨,正確地回應,所以能一次又一次地勝過撒但的試探。
聖經中的大衛有非常機警及非常不機警的見證。獅子、老虎搶走了羊羔,他勇敢地前往營救,又自告奮勇去打倒罵陣的歌利亞。大衛認為歌利亞靠的是刀槍,他卻是倚靠萬軍之耶和華,所以他僅帶了五顆光滑的石子,果然打贏了勝仗。大衛在戰場上機警,登了王位回到王宮卻任由自己鬆懈,他睡到黃昏時才起床走上陽台,被眼目的情慾、肉體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傲誘惑,犯下姦淫的罪。
人在得勝的關頭最容易失敗,得加倍小心。魔鬼最高興的是,有時人們會認為自己不可能會因軟弱而失敗。保羅說:「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後十一29)在男女關係、婚外感情方面,必須承認自己有人性的軟弱,向主禱告:「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太六13)
史聖杰牧師說他在講道時,可以經歷到神的同在和得勝,但講道結束回到旅館,他為了避免試探,頭一件事就是用大毛巾覆蓋電視,將聖經擺在上面,電視變成他預備講道的工具。海福德牧師有一次在辦公室裡看見秘書進來,腦海閃出邪念,三秒鐘後消失。下一次看見秘書,邪念出現七秒鐘,他就警覺地請其他牧師為他禱告,求主保守,這種情形就沒有重演。
2.看穿仇敵計謀,剛強回應(使徒行傳、尼希米)
摩西告訴代表撒但的法老,打算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法老採取各種方法多次攔阻,摩西始終剛強地回應,最後神透過他,帶領以色列人離開了埃及。
使徒行傳記載,使徒傳福音、建立教會,仇敵就展開綿密的攻擊。頭一道詭計是「逼迫使徒軟化」,禁止彼得、約翰傳講耶穌復活。他們回答:「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徒四20)
第二項詭計是「製造分化」。教會迅速增長,忽略了說希利尼話的寡婦,族人忿忿不平,使徒選出七位執事,彌補了這個漏洞。第三項詭計是「腐化教會」,例如亞拿尼亞和撒非喇在奉獻上欺騙神,因此神就透過彼得加以制止。
接著,有人主張遵守割禮的律法,「促使教會僵化」。使徒機警地回答:「我們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徒十五11)第五項是「神化」,祭司拿著花圈向使徒獻祭,保羅和巴拿巴機警地跳下台,撕裂衣服呼喊:「我們也是人,性情和你們一樣。」(徒十四15),化解了這個危機。
使徒多次機警勇敢的回應,獲得持續性的得勝。尼希米同樣是機警的人,他帶職服事,擔任省長和酒政,聽見耶路撒冷城牆被拆毀,城門被火焚燒,百姓受到凌辱,就在神面前流淚禱告、認罪。神帶他返回家鄉,和一群人同心修建城牆,仇敵就發動多方面的攻勢。
首先譏笑:「這些軟弱的猶太人做甚麼呢?」(尼四2)嘲諷城牆根本無法建成,縱使完成也不堪一擊,「就是狐狸上去也必跐倒」(尼四3)接著又商議聚眾攻擊,尼希米派人晝夜防備。硬碰硬的譏笑和攻擊失敗了,就來軟的。他們邀請尼希米商談,企圖在半路殺害,尼希米斷然拒絕赴會。仇敵又威脅向王造謠控告尼希米,如果拒絕會面,就要寄發這封控訴信函。
最後,仇敵買通示瑪雅,內外夾攻,製造恐怖氣氛。示瑪雅指出有人打算趁黑夜殺死尼希米,建議躲進神殿,尼希米不聽,囑咐大家一手拿兵器一手工作。仇敵固然猖狂,但尼希米機警看穿種種伎倆,屢屢靠著神得勝,完成神的計畫將城牆修造完成。
3.以小可以搏大,信心回應(32節)
「你們這小群,不要懼怕,因為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路十二32)一百廿個人禱告等候,聖靈降臨在他們身上。這一小群人得著能力,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瑪利亞,直到地極,為主做見證,翻轉了羅馬帝國。手段並非刀槍,而是愛心和福音。
迎接佛牙佛指、媽祖遶境的群眾人數龐大,復活節的遊行人數少。然而,這一小群人無需懼怕,神樂意把國賜給我們:「你求我,我就將列國賜你為基業。」(詩二8)
4.體認關鍵時刻,儆醒回應
戴勉恩牧師認為,這兩年就是台灣的關鍵時刻,宗教、政治和各方面都病勢沉重,神卻告訴他:「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神的榮耀。」約翰福音十一章記載,拉撒路的病勢日益沈重,耶穌彷彿拖延了。
關鍵的時刻是信心禱告、火熱禱告的時刻,也是同心合意的時刻。希望台灣的族群與族群同心合一,能聽到大家說:「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的教會就是我的教會。」禱告不可流於習慣或宗教儀式,像法利賽人那樣徒具形式。應當在禱告中心或在家裡,每天撥出一段時間,半小時或數小時為台灣、為教會、為福音使命禱告,體會神對台灣的心意。
在關鍵時刻,當務之急是相愛分享、傳講福音。基督徒同心合意,世人自然會相信耶穌是神差派的救贖者;建立G12的架構,主就會把得救的人數天天加給教會。
5.束帶點燈,預備主再來(35~40節)
「你們腰裡要束上帶,燈也要點著。」(路十二35)「你們也要豫備,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路十二40)聰明的童女束上福音和真理的帶子,點著燈,儆醒預備主再來。燈裡裝了油,另外還儲存足夠的油,以便維持祭壇上禱告和真理的火。
在十字架上,一個強盜觀察與他同釘的耶穌,不但毫無咒罵怨言,還祈求天父赦免大家。他審慎分辨以後,正確地回應:「耶穌啊,你得國降臨的時候,求你記念我。」(路廿三42)耶穌回答:「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路廿三43)另外一個強盜毫不機警地嘲笑耶穌,所以落進永遠的沉淪。
兩個強盜原本走相同的路,在關鍵時刻卻做出相反的抉擇,以致同途殊歸。
本信息講刊登於第 1161 期 [ 2002/06/09 ]週報 ,魏筱玉整理,翁如穎潤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