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文薈

Bread of Life Literature Collection
home >> 主題精選 >> 工作與生活

主題精選


字體大小:小 大

新世代新領袖

今天的信息不是為少數人傳講的,而是為所有的基督徒。只要你曾經向神禱告過:「主啊,求你讓我成為一個有屬靈影響力的人」,你就是神在這個世代所要得著的領袖。因為領袖就是能夠影響別人生命的人,哪怕你只影響一個人,你在他身上也做了領袖的工作。

二○○四年是全球關鍵的一年,因為有超過二十多個國家進行總統大選和國會改選,產生新的領袖。二○○四年也是神國關鍵的一年,許多一九六○年代被神興起的屬靈領袖,漸漸退出歷史舞台。開創學生工作,影響全球的學園傳道會創辦人Bill Bright於去年過世;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佈道家葛理翰博士,也已年紀老邁,且罹患帕金森氏症,無法像往常開佈道會。然而,不論是Bill Bright或是葛理翰博士,他們在退出歷史舞台前,都花了極大的心力來栽培下一代的領袖。

二○○四年對台北靈糧堂也是關鍵的一年,因為今年是我們五十週年的慶典。面對下一個五十年,我們需要更多的新領袖,好叫神末後的榮耀大過先前的榮耀。
今天的信息不是為少數人傳講的,而是為所有的基督徒。只要你曾經向神禱告過:「主啊,求你讓我成為一個有屬靈影響力的人」,你就是神在這個世代所要得著的領袖。因為領袖就是能夠影響別人生命的人,哪怕你只影響一個人,你在他身上也做了領袖的工作。我們要從三方面一起來學習,預備自己和栽培別人成為新世代的新領袖。

一.領袖的世代交替
領袖的世代交替,是教會和神國永續經營的關鍵。領袖的傳承做的好,教會就能永續經營,神國也能不斷擴張。所以每個人都需要預備自己,成為能夠影響別人生命的領袖。
我們若要完成這個任務,就要問自己兩個問題:

1.誰是我的摩西?
約書亞找到了影響他生命的摩西,我們也要找到。一九八○年《哈佛商業評論》收集了十五篇文章,專門探討「領袖到底是先天或是後天造成的?」最後得到的結論是:「領袖是後天造成的。」有些人雖然有先天的領袖氣質,可是如果缺乏栽培訓練,他的領袖氣質就無法完全發揮。反之,一個看起來沒有先天領導氣質的人,如果好好栽培訓練,可以成為一個好的領袖。
因此我們要找到我們的摩西,讓他來栽培訓練我們;我們也要像約書亞一樣,成為一個可以被栽培訓練的人。今天的經文告訴我們,約書亞是摩西的幫手。他先做僕人,再做領袖;先做幫手,再做接手。摩西所以揀選約書亞成為他的接班人,是因為約書亞有三個值得被栽培的生命特質:

(1)忠心。當摩西打發十二個探子去窺探迦南地,十個探子回來報惡信,會眾大聲喧嚷,整夜哭號。約書亞看到這種情況,並沒有趁機煽動群眾,取代摩西做以色列人的領袖。相反地,約書亞站在摩西身邊安撫百姓說:「神已經把他們交給我們了,我們上去,足能得勝。」這是約書亞對摩西的忠心。

(2)順服。摩西吩咐約書亞做什麼,他就去做,從不跟摩西討價還價。摩西吩咐約書亞去跟亞瑪力人打仗,他就去。摩西上山領受十誡,吩咐約書亞在半山腰等他,他就等。沒想到,一等就等了四十晝夜。但約書亞仍順服摩西的吩咐,沒有藉機跑下山,對百姓說摩西已經死在山上,我來作你們的領袖。這是約書亞對摩西的順服。

(3)受教。當摩西為七十位長老禱告,神把賜給摩西的靈分賜給這些長老,來分擔摩西治理的重擔。但有兩位長老不在場,卻在營中也受感說話。約書亞就跑去對摩西說:「我主,請你禁止他們受感說話,因為你禱告時,他們不在場。」摩西就責備約書亞:「你為我的緣故嫉妒人嗎?甚願神的百姓都受感說話。」約書亞接受摩西的指正,沒有反駁。這是約書亞對摩西的受教。
我們要成為新一代的領袖,就要先成為一個可栽培的人:忠心、順服、受教。惟有如此,神才能使用我們去影響別人的生命。

2.誰是我的約書亞?
我們不但要找到能夠栽培我們的摩西,我們也要找到可以栽培的約書亞,花時間在他們身上,這樣領袖的世代交替才算完成。
最近幾年,有人提出「13/30之窗」的宣教洞見,有別於常見的「10/40之窗」。所謂「13/30之窗」是指十三歲到三十歲這個年齡層,是未來宣教的重點。因為統計資料顯示,全世界有60%的人口在二十四歲以下,其中在台灣及中國大陸,就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是十九歲到二十四歲的青少年。更值得注意的是,90%的基督徒在三十歲以前信主,75%的基督徒在二十五歲前重生。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把宣教的重點放在十三歲到三十歲的年青人身上,他們信主的可能性很高。

因此,花時間投資在下一代,是最有遠見和價值的投資。為了成全下一代,我們要成為摩西。你可能會說:「摩西這麼偉大,我怎麼可能像他呢?摩西帶領這麼多人出埃及,我連一隻狗都帶不出門,怎麼做摩西?」
不要緊張,所謂「成為摩西」,就是你能幫助一個人的生命不斷成長,直到他找到神在他生命中的計畫和目標,這就是「摩西」的工作了。所以我們不要對自己沒信心,你只要影響一個人就可以了。那個人可能是你的孩子,也可能是你主日學的學生,或是你小組的組員。
美國達拉斯神學院有一位知名的教授 Howard Hendricks,他寫了很多好書,桃李滿天下。他出生在一個破碎的家庭,當母親懷他時,父親就已離棄他們。所以他從小就非常痛苦,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和目標,也不想去上學,喜歡在街頭玩彈珠。

有一天,他在路邊玩彈珠時,有一位弟兄靠近他,問他說:「你要不要去上兒童主日學?」Howard 說:「我最討厭學校了,我不去。」這位弟兄就蹲下來陪他玩彈珠。沒想到這位弟兄技高一籌,把他的彈珠全都贏走。Howard 心裡雖然難過,卻很高興找到一個可以陪他玩的人。

這位弟兄常常陪他玩,也邀請他到教會參加兒童主日學。後來這位弟兄又請 Howard 邀請社區中單親家庭的孩子,他就帶了十三個小男孩到教會。十幾年之後,這十四個小男孩中有十一個成為全職的傳道人。諷刺的是,這位弟兄只有小學畢業。

因此 Howard 說:「你不需要成為博士,才可以影響別人的生命。」小學畢業可以當摩西,相信你也可以。
領袖最大的挑戰是訓練別人成為領袖,並栽培出接班人。英文說 Success without a successor is failure,成功卻沒有繼承者就是失敗。所以,我們必須將生命投資在下一代,能栽培出新世代的新領袖,才是真正的成功。

二.領袖的時代使命
每個領袖都有不同的時代使命。摩西的使命是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約書亞的使命是領以色列人進迦南。神對摩西和約書亞有不同的引導,因為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使命。領袖會死,神的計劃不會死。因為神是永活的神,祂的工作不會因領袖的死亡而停頓。因此,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尋求神所賦予我們的時代使命。

1.傾聽神的聲音
當時約書亞已是八十歲的老人,和他同時代的男士,除了迦勒,全都死在曠野。他的內心一定覺得孤單,環顧四周,只有迦勒和他兩眼相望。然而更大的孤單是,他素來跟隨的摩西死了。不過,約書亞雖然孤單,卻不孤僻。在孤單的時候,他花時間與神獨處,尋求神的帶領。神對他說:「我的僕人摩西死了。現在,你要起來,和眾百姓過這約旦河,往我所要賜給以色列人的地去。」(v.2)
因著神對他說話,約書亞再次年青起來,充滿活力。因此,保持年青的秘訣在於傾聽神的聲音,得到神的帶領。年青不是年齡的問題,而是心態的問題。約書亞雖然八十歲了,但是他仍然年青,因為他帶著使命感,使命感使人永遠年青。迦勒也是一樣,八十五歲仍意氣風發,因為他的人生有清楚的目標,要得著希伯崙之地。所以我們要花時間與神獨處,尋求神在我們人生不同階段中的帶領。

2.清楚神的地界
耶和華對約書亞說:「凡你們腳掌所踏之地,我都照著我所應許摩西的話賜給你們了。從曠野到這黎巴嫩,直到伯拉大河,赫人的全地,又到大海日落之處,都要做你們的境界。」(vv.3、4)只要我們願意傾聽祂的話,祂會清楚告訴我們的地界在哪裡。
詩篇十六篇說:「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v.6)神為每位基督徒預備佳美的產業,我們要清楚知道。我們教會有三位淑卿姊妹:北區的王淑卿姊妹,神量給她的地界是內湖地區的年長者;另一位薛淑卿姊妹,神量給她的地界是看守所裡的受刑人;神學生裡有一位劉淑卿姊妹,神量給她的地界是同為骨肉之親的客家人。三位淑卿姊妹,各有不同的地界,都是佳美的產業。

除了個人之外,我們也要知道神量給台北靈糧堂的地界在哪裡。以色列人要得到全部的迦南地之後,才能分地。換句話說,沒有得到整個地之前,個人沒有自己的地業。同樣地,台北靈糧堂整個宣教的大方向也要成為我們地業,在那個大的地業裡,我們可以得地為業;如同以色列人征服整個迦南地之後,他們才能得到自己的地業。
那麼,下一個五十年,台北靈糧堂的地業在哪裡呢?根據過去這幾年神對我們的帶領,神要給台北靈糧堂的地業,至少包含了三個地方:

(1)台灣。我們要在台灣繼續宣教植堂,因為台灣信主的比例太低了,只有百分之三。

(2)中國大陸。隨著兩岸的交流,福音隨著許多基督徒商人和企業家,在大陸各城市留下美好的腳跡。我們不但要讓每個生意點成為福音的據點,也要暢通海外華人的屬靈資源,幫助大陸成為宣教的中國。

(3)中南半島。神為我們在泰北預備了一塊地,剛好在亞洲公路旁,可以作為萬國宣教的訓練基地。去年我帶福音隊到新生命福音戒毒中心,做青少年領袖訓練。一班有三十九位青少年,當我呼召宣教時,有三十八位舉手,願意成為宣教士,我很受感動。因為他們大多出身於破碎家庭,父母吸毒,被家人遺棄。但神卻收留他們,並且為他們預備了訓練基地,使他們的生命不再暗淡無光,而是興起發光,願意被主差派到中南半島各地和少數民族中,成就主的工作。

從約書亞記看宣教,得地為業是全民皆兵,宣教事業是全民運動。我們有幾種方式可以投入:
(1)帶職事奉。一邊工作,一邊在教會或機構配搭服事。(2)全職事奉。成為全職的傳道人,全時間投入服事。(3)雙職事奉。像一些醫療宣教士,他們行醫救人,也拓殖教會。(4)專職事奉。有些人被神揀選,放在特定領域裡發揮他的屬靈影響力,例如神使用約瑟和但以理在政治界作美好的見證。教會需要釋放更多基督徒進入各個領域--政治界、企業界、文化界、傳播界等,去發揮影響力,而不是把他們綁在教會裡。

總而言之,得地為業不只是全職傳道人的事,得地為業需要帶職、全職、雙職和專職工人的投入。現代宣教的觀念不再像十九世紀,只是差派宣教士出去,而是聖徒全體總動員。台北靈糧堂的宣教要有大的突破,一定要看到這一點。

三. 領袖的剛強壯膽
每一個領袖都有不同的個性和領導風格,但神對所有領袖的共同要求是:「剛強壯膽」。剛強壯膽是領袖必備的條件,因不剛強壯膽就無法得地為業。因此,神常常鼓勵領袖要剛強壯膽,衪對約書亞說了三次。因為神了解約書亞要接摩西的棒子,心中有懼怕。神在三方面鼓勵他:

1. 神的應許
「你當剛強壯膽!因為你必使這百姓承受那地為業,就是我向他們列祖起誓,應許賜給他們的地。」(v. 6)神應許約書亞必能得到應許之地。感謝主,神給我們命令的同時,也附贈一個應許,這叫買一送一。耶穌給門徒大使命的同時,應許他們必領受上頭的能力。神沒有給我們命令,卻不給我們應許的。

神的應許使約書亞剛強壯膽。雖然他已超過最能打仗的年齡,但是他抓住神的應許。像亞伯拉罕年近百歲的時候,雖然想到自己的身體如同已死,撒拉的生育已經斷絕,但他的信心還是不軟弱,仰望神的應許,總沒有因不信心裡起疑惑,反倒因信心裡得堅固,滿心相信神所應許的必能作成。
神的應許使我們有盼望,有信心。抓住神的應許,使我們永不灰心失望。

2.神的話語
「只要剛強,大大壯膽,謹守遵行我僕人摩西所吩咐你的一切律法,不可偏離左右,使你不論往哪裡去,都可以順利。」(v. 7)這裡要注意的是,神不是說你要謹守遵行我的話,我就使你剛強壯膽;而是說你要剛強壯膽遵行我的話,我就使你得勝。

為什麼?因為神非常了解以色列人的問題,在於沒有膽量順服神的話,所以神要約書亞大膽遵行神的話,不要像從前的百姓那樣不順服。換句話說,順服神的話,比打贏戰爭需要更大的力量。以色列人的失敗就在此。以色列人大有膽量對抗摩西,也大有膽量十次試探神,卻沒有膽量得地為業。所以神要約書亞剛強壯膽,遵守神的話,鼓勵百姓在那裡失敗,就在那裡站起來。

有兩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大膽遵行神的話語:一、時常談論,「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二、晝夜思想,「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v. 8)神的話大有能力,可是為什麼神的話在我們生命裡面沒有功效?因為我們沒有時常談論,晝夜思想神的話。我們經常談論的是批評論斷的話,思想的是人對我們的傷害或是股票的起伏,所以神的話在我們生命裡沒有力量。

求主幫助我們能夠大有膽量的遵行神的話,因為順服神的話會釋放出神的能力,足以打碎一切堅固的大石,創造不可能的神蹟。所以神對約書亞說:「你平生的日子,必無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v.5),人間沒有一種力量可以勝過神的話;順服神的話,是世界最大的力量。

所以在宣教的事上,我們要遵行神的話,因為 Mission without submission is mission impossible。我們若光有宣教的熱忱,卻不願意順服神的話,宣教就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3.神的同在
「你要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不要驚慌;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神必與你同在。」(v. 9)神的同在使我們有膽量,用俗話說就是「向天借膽」。

但是神的同在並不保證我們不會遇到爭戰,卻保證我們爭戰必然得勝。約書亞並沒有因此就以為可以輕輕鬆鬆得地為業,他是一步一腳印的得地為業。映雪和張雨在泰北的宣教就是如此。在毒蛇毒蠍出沒的地方,因著神的同在,映雪雖被毒蠍螫到,急救送醫,卻大難不死,且愈發剛強壯膽,勇往直前。

以賽亞書四十三章說:「你從水中經過,我必與你同在;你趟過江河,水必不漫過你;你從火中行過,必不被燒,火焰也不落在你身上」(v.2)。神的同在不保證我們不經過水火,卻保證我們在水火中得平安。但以理的三個朋友在火窯中,神與他們同在,火傷不了他們;以色列人過紅海,神與他們同在,水淹不了他們。神的同在是我們得勝的保證。

每個時代神都在尋找領袖,因為神知道一個時代最大的危機不在於天災人禍,而在於基督徒放棄領導時代的責任。每一個時代都有很多的需要:飆車的青少年,需要有人帶領他們走在正確的道路;pub裡嗑藥的青少年,需要有人幫助他們找到生命的意義。

神在歷世歷代尋找可以領導時代的人。神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親愛的弟兄姊妹,你願不願意像以賽亞一樣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面對下一個五十年,我們需要做好領袖傳承的工作。你找到了你的摩西嗎?你預備好自己成為可栽培的約書亞嗎?你找到了你的約書亞嗎?你已經預備好要訓練他嗎?願神透過領袖的傳承,使每位基督徒都能成為影響時代的人,在各個領域榮耀主名。
 
 
本信息講刊登於第 1277 期 [ 2004/08/29 ]週報 ,陳玟伶整理,蔡英佳潤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