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文薈

Bread of Life Literature Collection
home >> 主題精選 >> 工作與生活

主題精選


字體大小:小 大

「美好中年」的踴躍

中年,不應當是「撤退」的日子,在神賞賜的中年裡,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努力、要完成。

晉朝詩人陶淵明說:「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心中每迴盪起這詩時總有一絲悸動,想想轉眼中自己的確青絲轉白頭,果真教人欷噓再三。有時候會聽到一些朋友說:「老囉!不中用了!」、「該退囉!讓年輕人出頭吧!」剎那間我有一種不敢置信的震懾,難道那就是所謂的「老態」嗎?我心已老,這是多可怕、又多傷感的一件事,人生由盛而衰的分岔路口正一步一步映入眼簾,所謂「美人遲暮」、「英雄末路」那種蒼涼與蕭瑟的孤寂,一時之間還真得無比深刻、沉重。

    少年時總是羨慕壯年、宏偉的爸爸,看他像「山」高的身軀,許多罐頭只有他才開得了瓶口,心中那時好不羨慕,忖念著一定也要像爸爸一樣「壯」,心中對「中年」是充滿正面、肯定的情緒,認為中年乃是一個榮耀的記號。記得一本雜誌內曾有一文<中年,如盛夏太陽>,其中有一段文字讀之令人怦然心動,它寫道:「中年就像盛夏的太陽,很灼熱,似乎仍然有用之不盡的精力。」文中細數一些成功人士如何在中年前後另創人生的新巔峰,讀之猶如在炎夏午後飲了一壺清香的薄荷綠,真是清爽無比。

憂鬱與黯然

原本以為自己應當能在「不惑」之年仍然保有少年的心懷,只是隱隱約約仍然會感受到一絲憂鬱的迷霧,因為有時心中確實會有一種潛藏的黯然與憂慮,「不如歸去」的愁緒偶然縈繞心頭,並且也漸次趕溜上了嘴角。

    最近看著兒女,特別是一早他們趕著出門時,在自己神智還似醒未清時,有時會有一種猛一驚「咦!兒子個頭都快搆上門稍了!」、「啊!女兒真得十八變了,越長越秀麗了!」在青春、朝氣的反照之下,一個頹廢、腐朽的身影似乎顯得特別的鮮明、清楚,一時之間「百感交集」。

中年是主觀的認知

其實我知道「中年」只是一種心理狀態,它雖然與年齡是有一定的關係,但由於它是一種主觀的認知,因此與真正的生理條件並無必然關聯。過去我曾為文提過所謂的「中年危機」可包括幾種心理狀態:

1.壓力下的倦怠感:事情彷彿無垠無盡地擺在眼前,會有一種試圖「脫逃」的念頭浮上心頭。

2.理想的喪失感:人生彷彿就是一齣漸漸落幕的戲臺,不再有什麼激情或綺想。

    3.自尊的喪失感:一種「遺世獨立」的空虛感襲上心頭,並且帶著一種「時不我予」的悲涼。

    4.能力的喪失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對「新」有一種莫名的抗拒與排斥。

    5.角色的喪失感:一種角色被邊緣化的疏離現象,覺得自己越來越失去舞台。

    6.性別的喪失感:對自己的「身體形象」產生一種「任憑」、「隨便」的心態,「發福」與「老化」接踵而至。

充滿盼望的黃金歲月

這些心態有時會彷彿宿命般降臨在人生的劇場裡,但我記得《托斯卡尼豔陽下》一書中曾敘述一位女詩人的故事,她因渴望心靈的驛動與滿足,離開教職而遠赴義大利托斯卡尼,以五年時間經營全新的人生,去重拾最豔麗的陽光、最燦爛的星空、最豐美的果園及觸手可得的驚喜。

而當思緒瞬間飄盪回古代的中國,想著那「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來顯示自己老當益壯、豪氣干雲的廉頗,內裡一時總會充滿「又振奮、又憐惜」的「笑意」。

當然聖經中的迦勒更是我常常神往的人物,他一生專心事奉神,他說:「自從耶和華對摩西說這話的時候,耶和華照他所應許的使我存活這四十五年;其間以色列人在曠野行走。看哪,現今我八十五歲我還是強壯,像摩西打發我去的那天一樣;無論是爭戰,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書十四1011

    中年,我想不應當是「撤退」的日子,而應該是「老練」、「精熟」的黃金歲月,詩人云:「我說:我的神啊,不要使我中年去世。你的年數世世無窮!」可見在神賞賜的中年裡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努力、要完成。盼望我們一起來興起迦勒般的心志,讓那神所賞賜的「美好中年」成為我們再次「踴躍」的力量泉源與祝福。

(作者為淡江大學企管系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