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文薈

Bread of Life Literature Collection
home >> 主題精選 >> 教會與國度

主題精選


字體大小:小 大

五旬節中普世宣教的意義

聖靈澆灌導致門徒說起各地的鄉談,正預示著福音要傳遍全地, 在各民族、各語言中「講說神的大作為」。

二○○七年真是非常特殊的一年,這一年中,教會嘗試對猶太人的節期更加關注,不但探討這些節期在以色列信仰與歷史中的地位,更進一步探討它們與基督徒信仰的關連,甚至它們在末後世代的前瞻意義。

    去年年底我們探討了秋天的節期,藉著吹角節、贖罪日與住棚節守了我們的跨年。今年三月我們討論「由普珥日談反閃主義(1),四月我們討論「逾越節與再出埃及(2),面對五月廿三日的五旬節,我們再次來看其中究竟有些什麼意義。

 

初熟節與五旬節的對應

五旬節與逾越節、除酵節、初熟節同屬春天的節期,同時也是猶太人要前往耶路撒冷守節的三大節期之一。而初熟節與五旬節又算作一組對應的節期。

    為什麼說初熟節與五旬節算作一組對應的節期呢?首先,因為所謂的「五旬」,意味著五十天,而五十天的起算正是初熟節,也就是說由初熟節算起的第五十天,就是五旬節,在希伯來語中則叫七七節(Shavuot=weeks),因為猶太人是以週來計算,七週之後就是五旬節。其次,初熟節與五旬節都與穀物的收成有關,初熟節(Firstfruits)是穀物的初熟,因此要把初熟的禾捆獻上(利廿三1011),而五十天之後,或所謂的七週之後,禾捆就全熟了,因此要再次獻祭(利廿三1521)。這兩次的獻祭都是要感謝上帝豐富的供應,使穀物豐登。

 

初熟節預示耶穌的復活 

上次我們探討初熟節時,我們說初熟節也與逾越節與除酵節連在一起,分別是尼散月(猶曆正月,約陽曆三、四月間)的十四至十六日,這三個連在一起的節期在新約可以指向耶穌的受難(逾越節)、耶穌的除罪(除酵節)與耶穌的復活(耶穌復活當日正是初熟節),而保羅也在林前十五章20節說:「但基督已經從死裏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初熟的果子說明了之後的全熟,如果初熟是豐碩的,那麼全熟也是豐碩的;如果初熟是瘦弱的,那麼全熟也是瘦弱的。基督的復活如同初熟的果子,因此在基督裡的信徒也都要經歷復活。

 

五旬節使我們有復活的確據

因此當我們來到五旬節,我們看見第一世紀的初熟節是基督復活,那麼五旬節是什麼呢?是聖靈澆灌(徒二),聖靈澆灌使第一代的信徒,甚至世世代代的信徒都重新在上帝面前成了「有靈的活人」,也就是說今天我們是在聖靈中重生,也是在聖靈中才擁有復活的生命。這復活的生命並不是在死後才擁有,乃是在今日就擁有。

也就是說:五旬節的聖靈澆灌,讓我們擁有復活的確據 !

 

五旬節也指向普世宣教

第一世紀的這個五旬節,不但讓我們有復活的確據,同時也指向普世的宣教。這點我們有下面兩個論點:

一、聖靈澆灌的對象是「凡有血氣的」:彼得在論證五旬節聖靈澆灌的正當性時,引用了主前八世紀約珥的預言:「神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少年人要見異象,老年人要作異夢。」(徒二17)這個末後的日子,在舊約中應指彌賽亞來臨的日子,它包括的應是基督第一次來到第二次再來期間,而對象則是「凡有血氣的」。什麼是「凡有血氣的」,就是所有的人類。上帝的計劃是渴望所有的人類都重新成為「有靈的活人」,

而不只是少數,正如同祂「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三9)一樣。因此聖靈澆灌的現象應該是普遍的,而不是局部的,應該是正常的,而非異常的。

二、聖靈澆灌時門徒說起「各國的鄉談」:我們看見上帝的智慧,五旬節是眾人來耶路撒冷守節的日子,因此當時有許多猶僑由世界各地回耶路撒冷,他們不見得都會說猶太人當時所習的亞蘭文,但卻聽見自己僑居地的鄉談:「那時,有虔誠的猶太人從天下各國來,住在耶路撒冷。這聲音一響,眾人都來聚集,各人聽見門徒用眾人的鄉談說話,就甚納悶;都驚訝希奇說:看哪,這說話的不都是加利利人嗎?我們各人怎麼聽見,他們說我們生來所用的鄉談呢?我們帕提亞人、瑪代人、以攔人,和住在米所波大米、猶太、加帕多家、本都、亞西亞、弗呂家、旁非利亞、埃及的人,並靠近古利奈的呂彼亞一帶地方的人;從羅馬來的客旅中,或是猶太人,或是進猶太教的人、革哩底和亞拉伯人,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鄉談,講說神的大作為。眾人就都驚訝猜疑,彼此說:這是甚麼意思呢?(徒二512)

今天我們若也同樣問「這是甚麼意思呢?」那答案就是,聖靈澆灌導致門徒說起各地的鄉談,正預示著福音要傳遍全地,在各民族、各語言中「講說神的大作為」。

如今來到廿一世紀,上帝的靈在全地如火如荼地運行著,凡有血氣向上帝悔改並接受基督者,都應蒙聖靈澆灌,擁有復活的生命,並在列邦列族中用各種語言講說上帝的大作為,為基督耶穌的復活作見證,等候祂的再來。

五旬節的確帶來了一場大豐收 !

(作者為靈糧神學院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