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文薈

Bread of Life Literature Collection
home >> 主題精選 >> 工作與生活

主題精選


字體大小:小 大

茶馬古道──踏先人足跡、歎千古情懷

這是一條入藏的道路,也是西進道路中除了陸絲路與海絲路之外的第三條道路。 在這個以自然力融入宗教信仰甚深的地方,因著我們的禱告,主已經開始震動這地了!

二○○六年我開始告訴別人要去茶馬古道行走禱告,許多人都對這個地點感覺陌生。因為二○○五年是二次大戰後終戰六十年,大陸各地不斷播放二次大戰抗日影片,其中一部就叫茶馬古道。描述二次大戰滇緬公路被炸,當時四川所謂的大後方,作為運輸之用的只剩下茶馬古道這條古老的道路。由各地少數民族的馬隊,將印度物資運往川滇。片中對古道上各個少數民族間的恩怨情仇與生活習俗,作了細膩的描繪,深深吸引我,當時我就知道主希望我去這條路禱告,這是一條入藏的道路,也是西進道路中除了陸絲路與海絲路之外的第三條道路。

茶馬古道的起源
     茶馬古道起源甚早,在張騫出西域時即知中國西南有一條路通印度,唯漢軍來尋未獲,設了雲南等四縣即歸。歷史上雲南一直未隸屬中國,卻在大理陸續建立南詔國與段氏大理國,並進貢給中國,然而一直是少數民族建立的獨立王國。直到元世祖忽必略進攻大理,雲南才算進入中國版圖,並將政治中心移往昆明。在這之前,唐宋已開始有由川與滇入藏的茶馬古道,原本是漢族以茶易藏族的馬,後來因興起馬幫,運送茶葉(藏人吃酕牛肉,飲酕牛奶,要喝茶以免中毒)及其他物資,茶馬古道之名不逕而走。

茶馬古道的行走與禱告
    茶馬古道總共五條,分別由川、滇、青、甘、疆入藏,以川及滇入藏為主,這次我們只走了雲南(滇)這一段。去的城市有昆明、西雙版納、大理、麗江與香格里拉。除了昆明以漢人為主,其他分別是傣族、白族、納西族與藏族的自治區(當然還有其他小族),並且沿著瀾滄江而上,瀾滄江上游是藏區,下游出了中國就是湄公河,貫穿東南亞六國出海。沿江分別是藏傳佛教、漢傳佛教與小乘佛教。

昆明──漢民族侵略的起點
    元朝政治中心轉到昆明,明朝開始以漢文化統治雲南,明人汪湛海設計昆明市,以烏龜的形狀作規劃,以市中的翠湖與五華山為中心,設計六門,分別代表龜的頭尾與四足。
    在此我們特別去了品字三坊,即金雞、碧馬與忠愛坊。在忠愛坊附近,我們找到一處地上所刻的古昆明地圖,與我們的資料相同,說明昆明的龜狀設計,並讓我們知道當地即龜頭所在。翠湖圓通寺中的池塘佈滿烏龜,市北山上的金殿,是吳三桂擁兵稱王之地,其中有一隻石雕巨龜,因此稱昆明為龜城亦不為過。我們求問主,得知龜是漢民族巫術的象徵,這代表漢民族用自己的巫術取代少數民族的巫術,並開始對少數民族加以轄制。我們也體會昆明至今是雲南的心臟,必須為昆明禱告才能得著雲南。

西雙版納──傣族的佛教文化
    西雙版納位於雲南最南端,傣語的意思是「十二塊(西雙)千畝田(版納)」,緊臨緬泰寮金三角,是大陸走向中南半島的過渡地帶。有傣、哈尼、布朗、基諾、拉祜、佤、瑤等十幾個民族,其中傣族佔三分之一。
    我們參觀傣村,他們住在高腳屋的傣寨中,外人不能輕易進入寢室,應該是有祖靈的問題。全家睡在同一個房間,並且盛行走婚制,因此男女關係也有不清楚的地方。從前傣王轄制他們,男人的地位很低,進入妻家做三年勞役後,不須再做什麼,女人是家族的中心,女尊男卑造成整個民族無法有所發展。
    西雙版納有豐富的熱帶雨林和珍稀動物。植物兩萬多種,蔡希陶博士在此建立了熱代植物園。鳥類四二九種,獸類六十七種,多被列為世界級保護物種。
    我們參觀了傣王花園並觀看一個歌舞劇,發現此地已將大自然與佛教思想作了結合,傣王花園有放生池、佛教學院。歌舞劇也將大自然與原始精靈崇拜及小乘佛教加以融合,他們的兒童多進入寺院中受教。傣族深深被他們的宗教與生活型態所轄制。

大理──白族的信仰中心
    大理是白族自治區,除了衣飾是白的,房舍也都以白色為主。白族的原始信仰是本主信仰。因大理濱洱海,洱海畔的蒼山共十九峰十八溪,因此天災特多。曾有水災、蝗災、蛇災。大理因此有鎮蝗塔、蛇骨塔,並以金鵬為他們的寶物,因為他們認為蛇怕鵬鳥。
    進入大理當天,我們感受到一道冷風從蒼山吹來,後來才知蒼山的風一直是他們所苦。晚上我們禱告後入睡,半夜打了一個非常大的雷,響徹天際,伴隨它的閃電照亮整個大地,旅舍甚至短暫跳電,我們深深覺得主要破除他們對自然界的恐懼。
    第二天我們到洱海畔的崇聖寺三塔,赫然發現隔天正是海內外一○八名高僧要為崇聖寺開光的日子。大殿中擺滿四千人民幣一張的座墊,我們行走在其中禱告,求主破除佛教勢力在此再一次掌權。大理歷代君王多人出家,有自願也有被迫,顯然因政治險惡不得不遁入空門,使得大理的政治與佛教一直脫離不了關係。崇聖寺中有一座天王廟,在所有廟堂最前面,代表當地本主信仰已被佛教收編,成為護法。天王廟中的大黑天身披骷髏,纏繞蛇身,據說是為瘟疫而犧牲自己的天神,這是假救贖,而且我們意識到帶給大理各種天災的就是這個黑暗權勢,也是我們先前所意識到的那陣冷風。
    當晚我們禱告時看見天使在潑水,事後看新聞得知開光當天傾盆大雨,阻卻交通,許多人無法前往。求主更深釋放大理的百姓從自然的恐懼、崇拜及佛教權勢中出來,也求主以真理光照大理百姓,使他們不再活在節期期間的性濫交習俗中。

麗江──茶馬古道的活化石
    麗江現在是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特別受老外喜愛,英人洛克自一九二二年開始在此研究植物,後來轉而研究納西文化,並撰文使麗江登上國際舞台。另一方面一九九六年麗江大地震後,當地刻意將其整修成一座文化古城,城中家家垂楊,小橋流水,有東方威尼斯之稱,入夜則Pub林立,吸引大量外國觀光客,並且要進入老外趨之若鶩的香格里拉,這裡也不失是一個好起點。
    納西人是羌族後代,原本就是馬背民族,在麗江落腳後,因處於茶馬古道進入橫斷山區的起點,納西族的男人幾乎都跑馬幫。女人則負責所有的家事,因此也是女系社會,古城中往往看見彎著腰背的納西女人,因多年背負竹簍上山下田,再也直不起腰來。
    納西族的信仰是東巴教,相信萬物有靈。麗江位於玉龍雪山腳,因此他們崇拜雪山,東巴文字是象形文字,也是宗教文字。在進入麗江時,我們在禱告中看見這秀麗的山際出現大大的文字,當時我們就知道這是指麗江深受東巴教的轄制。
    第二天一早我們趕去玉龍雪山麓,觀看張藝謀的「印象麗江」,場面壯觀,由一百多個小伙子與幾十匹馬露天演出馬幫的生涯。各民族也都穿自己的服裝出現,那種豪闊的情懷令人動容,我們不禁流淚為各民族禱告,求主把各民族帶入祂的國度。
    納西人常有殉情的事件,他們認為玉龍雪山有仙境,殉情後即居於美麗的仙境,這是艱苦生活下不切實際的夢境。
    在看完「印象麗江」之後,秀場要我們許願並投入香爐,我們起身要走,才發現秀場後有一條通道,通往他們原始的祭壇,祭壇面對玉龍雪山,好幾層樓高,碩大的香爐即在其上,梯階上大東巴正以法器在觀眾身上作法。我們不斷禱告地上了祭壇,在其上繞行禱告,東巴似乎知道,一名老東巴又上來灑水。我們相信禱告才是真正的潔淨,潔淨這地交鬼的污穢。並求造天地的主,得以重新在此享受我們的敬拜。這是我們除了西雙版納的經驗後,再一次體認將偶像崇拜與民族文化包裝在旅遊行程中的可怕。
香格里拉──秘境一探
    香巴拉原是藏傳佛教中的仙境,誰也不知在哪裡,英文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中的香格里拉是何處,也一直爭論不休,直到中國國務院最後作出決定:雲南橫斷山區中的中甸即香格里拉,爭議才平息。
    來到中甸真是美景不斷,但也進入高海拔,隊友陸續出現高山現象,此外我們也進入屬靈爭戰的一級戰區。原本我們要進藏廟,卻因政治因素,所有的藏廟關門。我們在雪山下騎了馬(大家集結起來還真像馬幫!) 去了碧塔海,繞行中甸古城,到了中午我也開始暈眩,一方面太熱,一方面知道靈界的爭戰正在進行,隨即閉目禱告。中甸是茶馬古道進入藏區的入口,在這裡我們算是向藏民打一個招呼,並且求主為我們打開藏區的大門,讓福音真光進入藏人的生命。
    回到昆明,我多待了幾天,其中一個晚上,昆明打了一夜的雷,轟轟的雷聲伴我睡了醒、醒了睡。第二天昆明大停電,雖然很不方便,但我知道,在這個以自然力融入宗教信仰甚深的地方,因著我們的禱告,主已經開始震動這地了!
 (作者為靈糧神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