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文薈

Bread of Life Literature Collection
home >> 主題精選 >> 工作與生活

主題精選


字體大小:小 大

裝備服事 成全呼召──牧師團隊的異象與展望

編按:台北靈糧堂於兩年多前,開始朝向使徒性教會轉型,並推動五重職事;牧養處為了配合教會轉型,做了相當大幅度的整合。本期特別訪問牧養處處長區永亮牧師及其團隊,分享牧養處的整合過程與牧養理念,俾使教會弟兄姊妹進一步了解牧師團隊的異象、目標和展望。

使徒性教會是現階段神對台北靈糧堂,甚或至華人教會極重要的心意。台北靈糧堂於兩年多前,即開始朝向使徒性教會轉型,並推動五重職事;由主任牧師周神助負責五重職事中的使徒職分,謝宏忠院長負責先知性事奉團隊,而傳福音、牧師及教師的職分,則交由教會的牧養處負責。

為了配合教會轉型,牧養處過去兩年做了相當大幅度的整合:原本擔任西區區牧長的王繼忠牧師,於二○○七年元月被差派到高雄靈糧堂;東南區區牧長施淵泉牧師,則於今年六月前往高雄開拓高雄愛加倍靈糧堂;中區區牧長趙齊實牧師,未來的服事重心也會放在永和福音中心。因此我們必須針對留在成人牧區現有的牧養同工,重新整合並確認其定位。目的除了提升效率,更可以讓牧區的同工可以彼此互相支援,節省人力與時間。

整合團隊 激發恩賜潛能

目前,牧養處將胡毅牧師與謝明宏牧師定位在傳福音的職分,林德安牧師與史雲光牧師定位在牧養,香柏牧區區牧長史雲光牧師除了牧養,也代表牧區從事海外宣教;北區區牧長曾惠南牧師的重心在教師職分,因此裝備中心交由他負責。

另外,青年牧區與兒少牧區雖然屬於牧養處的範疇,但這兩個牧區長期以來已有既定的架構與機制在運作,因此就牧養而言,需要花費最多精力的仍然是成人牧區。

牧養處在進行整合的過程中,約略可分成三階段:

第一階段:塑身

依照恩賜與呼召,各按其職,適合的同工留下;不適合的會變動。例如:調動職務或服事等。目前,除了新增實習的神學生及少數一、兩位同工之外,不再繼續增加同工。

第二階段:整合

1.區牧長的整合:原本擔任東區區牧長的胡毅牧師,目前負責東西中三個牧區;語言區區牧長林德安牧師現在也兼負責東南區。北區區牧長曾惠南牧師雖然只牧養北區,但也投注相當大的心力在裝備中心。換句話說,在整合的階段中,每位區牧長都增加了一到兩項的工作。在牧區整合的同時,教會也發展出新的事工,例如安康、五分埔等社區性的福音事工,及屬地區性的萬華靈糧福音中心,和第一線服務業。

我認為事工增加,人手卻未增加的原因,在於同工們進入神對他們的呼召,當恩賜得以發揮,就可以作更大、更多的事。而透過教會所開拓的事工,同工們的潛能才有機會被激發出來。

2.區牧的整合:當各牧區的區牧長恩賜確定後,接下來的重點,就要轉移到牧區中擔任區牧的同工。舉例來說:當東區的廖承增牧師與裝備中心的服事連結時,無形中就與北區的曾惠南牧師連結。另外,牧養的同工除了負責牧養,也有機會發揮神在他們身上的呼召。原本在東南區的談宇中牧師,以前只負責牧養,但自他進入一線事工服事之後,恩賜就得以擴張。

一個讀神學院的傳道人,他可能有教導的恩賜,但不一定有牧養的恩賜;有人雖然未讀過神學院,卻很擅於牧養。感謝主!因著恩賜的緣故,許多帶職區牧被興起。總之,在整合的階段,如何讓恩賜被成全,帶出最大果效,不產生內耗或浪費,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所關心的是:組成一個合神心意的團隊,並且讓所有成員的恩賜都能有效發揮。

第三階段:擴展

在這個階段,我們要尋找異象及理念相同的人才,也就是在才幹、能力及各方面都與教會的理念、異象契合的人。所以這個階段的整合,我們放在對服事有清楚呼召與責任的人身上,不分全職或帶職的,重點是讓恩賜與呼召良性結合。而我們所尋找的人才,分為兩個層級:

我們先從神學院的畢業生或生培結業生開始。在這個階段,若事工與人的恩賜相符,我們會先將他放在那個位置上,而他們原本所屬的牧區,就不是最主要考量。但當事工完成後,就讓他歸回原牧區。也就是說,神學生及實習傳道的定位先進入一個階段,之後再視情況略做調整。

當神學生這層級的同工都進入定位,在完成區牧層級的整合之後,下一階段我們將會朝向職場或小組長的層次,按恩賜發展的方式繼續運作,並且訓練小組員成為門徒。

按立牧職 牧養裝備聖徒

五重職事中,傳福音與教師的功能是使教會穩定成長。傳福音是將人帶進教會,牧師是使人靈命得到餵養,長大成熟,教師則是讓人能明白真道,並且發揮潛能。

牧養的關鍵,與全職或帶職無關,因此今年教會按牧了近三分之一帶職事奉的牧師,從五重職事的角度來說,牧師是一個頭銜,聖經中只用過一次。而「牧師」這字的用法著重在其功能性上;真正從事牧養的,不是被稱為牧師,而是被稱為長老或監督。最常出現的用法是「牧羊人(sheperd)。長老著重牧養弟兄姊妹的靈命,監督著重教會的行政管理,等同於現在教會的主任牧師。

按牧不是為了讓事奉者多一個頭銜,而是為了公開肯定被呼召成為牧師的事奉者,使他們更確定服事是出於神的呼召。當他們站在神所賜給他們的位分與呼召上服事神,會領受從神來的恩膏,而更加自我肯定,不但能做得更好,也能負起更大的責任。

就牧養的裝備功能性而言,裝備應當是為了服事的目的而存在的。因此師徒制很重要,只有在實作中學習與調整,裝備才有意義。過去教會在主日講台傳講門訓時,特別將門訓的重點放在師徒的生命關係上,教導門徒該怎麼做,強調教導的人本身應當就是活教材。

明白呼召 彰顯生命恩賜

我不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做小組長,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牧養的恩賜。管理學大師麥斯威爾(John Maxwell)表示:「應當著重如何去發揮專長,而非去改善缺點。」他表達的重點在於──如何將有效的時間投注在恩賜上,去得到最大果效。在尋找團隊合作的同工時,最重要的在於是否能契合融入團隊。

組成團隊有三個非常重要的3C基本要件:Complement(互補)Chemistry(化學效應)Compatibility(相容)。這三個基本要件不只適用於教會的服事團隊,也可應用於職場。若將此原則運用在職場不同行業,會激盪出多元化的想法。當團隊中的每個人在工作或服事中,將恩賜從生命中彰顯出來,一定會發揮很大的影響力。

今年參與職場特會的五十多位講員,都是在職場上帶職事奉的兄姊,他們透過專業,已直接或間接地幫助並造就在職場工作的其他弟兄姊妹。感謝主!我所接觸到許多參加職場特會的兄姊,從他們的分享可得知,他們都很興奮,因為他們都明白了一件事:原來神對他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呼召。有些在職場工作的弟兄姊妹,已經發揮神給他們的恩賜,並且朝著神的呼召往前走。

發揮影響力 顯出教會價值

胡毅牧師和謝明宏牧師在傳福音方面很有果效,很得教會的肯定,為要讓他們能在這領域更有所發揮,所以我們將傳福音的職分交託給他們。希望今年下半年,在台北的十二大行政區都能舉辦佈道會,各牧區的弟兄姊妹也能實際參與這些服事,發揮恩賜。這是一個能讓弟兄姊妹發揮的機會,牧區應當給以肯定和鼓勵。

教會若想在所在地發揮影響力,教會的弟兄姊妹一定得在所住的行政區負起責任──向自己所住的區域傳福音,從社區中發揮影響力開始。因此,當我們進入萬華建立福音中心時,並不是將人數當作最重要的重點,我們關心的是:我們能否發揮影響力。

從教會歷史及聖經的角度,教會真正該有的價值在於發揮對當地的影響力,不應該只是慈善機構或淪為宗教活動。牧養不應該僅止於關懷弟兄姊妹,使他們覺得教會很溫暖,或是教會裡有很多人、有很多的奉獻,當教會擴展後,就又進一步蓋一座更大的會堂。教會若無法發揮對當地的影響力,就無法顯出教會的價值。

教會進入一個社區或城市,是否產生影響力,可從幾方面來觀察:犯罪率是否下降、貧窮率是否減低。上述這些基本需求若無法得到滿足,人們很難進一步去接受福音。除非貧窮及犯罪率降低,人心才會渴慕神。

因此,若我們想去一個地方宣教,必須思想:到底目的為何?當教會想去一個地方建立教會、醫院、學校,並且提出實際的策略後,就會有專業的弟兄姊妹參與投入並奉獻金錢,之後才會產生實質的果效。有實際的目標與策略,就可以幫助許多弟兄姊妹產生進一步的福音動力與宣教行動。

總之,教會需要提供弟兄姊妹清楚的方向與目標策略,幫助弟兄姊妹知道如何跟隨,並且扶持、遮蓋他們的服事。我們在萬華設立福音中心,就提供了弟兄姊妹許多服事的機會。當服事的弟兄姊妹在服事中感到缺乏,願意進一步接受裝備時,如此,牧養才有意義。因此,提供切身且實際的裝備,幫助、成全弟兄姊妹,進入神的呼召,完成使命,是牧師團隊所共同努力的目標。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牧養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