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文薈

Bread of Life Literature Collection
home >> 主題精選 >> 工作與生活

主題精選


字體大小:小 大

持守職場使命 完成神國拼圖 ──黃葳威教授的見證

「誰敬畏耶和華,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詩廿五12)

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的黃葳威教授,長期以來,對廣播教育及青少年事工極有負擔。身兼白絲帶工作站召集人的她,熱心投入關懷數位文化知能及青少兒身心發展,不遺餘力。十多年來,她持守從神領受的託付,不但透過專業,用職場平台去服事人,更連結了以白絲帶工作站為主,分別於學校、社會與教會建立不同的福音據點,發揮了職場宣教的影響力

以神國為念 在專業中提昇

一九九三年,黃葳威從輔大轉任教政治大學廣電系,不久結婚成家。回想神的帶領,她說:「我進到政大教書時,心裡非常感恩,覺得除了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外,也希望清楚未來的方向,在生活和工作的每一部分都能與神有關。」她很清楚要在校園裡成立學生小組;並在開課的每一過程中,思想如何與神國連結。

「開新課」對老師是一件大事。自從開了「廣播製作」課程,隔年佳音電台便開播,這是神的印證,因此她很清楚這門課是神要她守住的一塊,一九九三年迄今未曾停過。由於還開設「傳播研究方法」課程,她提醒自己必須先做不同的研究,從中應證各種方式。教學認真的她強調:「我既然要教學生,就要先確實執行過不同的研究方法,才能教學生!」

一九九七年廣電所新成立,她注意到當時佳音電台與好消息電視台並沒有作閱聽人調查,經過尋求,便開了一門「廣電閱聽人分析」課程,如此,當基督教媒體想了解使用者的需求時,她便可整合調查。因著備課需要,她的實務經驗在教學相長中,愈加豐富。在一次的台灣廣播電視教育座談會中,她從一位資深老師得知當時欠缺廣播教育方面的教材,便把五年來所教的課程內容與研究教學彙集整理,也因而出了一本書。

早期教書生活單純,她除了作研究,平時就是參加基督徒團契,關心學生老師。一九九七年,她剛升等為教授,教育部正好頒佈「系主任需具教授資格」的新規定,因當時系上只有她一人是教授,於是原本資格較淺的她,躍升為廣電系所主任。擔任三年系主任,自此拓展了人脈關係與社會接觸面,也使她有機會與政府部門互動,建立關係。神奇妙地預備她承擔日後的服事領域,進一步擴展白絲帶工作站對學校和社會產生影響力。

繫上白絲帶 讓愛飛揚

一九九九年一群具有相同使命、願景的人(包含教師、牧師、傳播從業人員、作家、法官、學生等)聚集一起,經過禱告後籌組白絲帶工作站二○○一年正式隸屬愛鄰協會,由黃葳威擔任召集人,二○○一至二○○三年是謀合尋求

白絲帶工作站是一結合教會與社會資源、跨教會與社會的機構,也是教會與社會對話的窗口。目標是連結政府及國內外第三部門,深入社區、學校,與家長、老師一起來關懷數位時代青少兒的數位文化知能及身心發展。其實,白絲帶工作站能形成現今結合教會、學校與社會的事工規模與架構,並把社會資源應用到白絲帶工作站,這過程與發展原非她所預期的。

在教會方面,早在一九九八年九月在台北靈糧堂東南牧區,由施淵泉牧師遮蓋光漢雪蘭小組(白絲帶家)就已經成立。這個以親職教養及查經造就為主的白絲帶家族,成員是靈糧山莊社區的家庭,皆長期忠心地為白絲帶工作站代禱。

同年,她有感傳播變化快速,傳播界的老師都非常忙,除了教學服務,還作教學研究及社會參與,他們無法參與一般小組,就成立一個與社會對話、以專業結合,並為白絲帶工作站代禱的傳播教師團契。成員是跨教會、跨牧區的基督徒老師(除了台北靈糧堂,還有新店行道會、衛理雅歌堂和新竹勝利)

在學校方面,二○○二年她搭配青年牧區成立政大主流傳播社(主流意指「主在當中流動」)成員是對傳播有興趣的政大學生,也支援參與白絲帶工作站事工。若有學生對信仰有興趣,則轉介到光種子社。二○○五年又成立政大光種子社,成員是政大基督徒學生,以信仰造就為主,並為白絲帶工作站禱告。

二○○二年,她趁暑假報考衛理神學院聖經碩士課程,利用課餘時間修聖經、教牧諮商課程,這時神賜下第三個孩子,是個會向兩個哥哥及父母撒嬌的女娃。神再次透過這個女嬰提醒祂的顧念與應許。

二○○六年九月參與成立全校聯禱會,今年三月,神藉由一位轉進廣電系的轉系生,成立廣電系聯禱會,每週四中午固定為傳播學院禱告。奇妙的是,這個以廣電系基督徒學生為主的聯禱會,目前廣告系、新聞系所也有基督徒主動加入。

推動網路安全教育

自一九九八至二○○一年接任系所主管前後,她便思想成立數位研究室來整合資源。但因缺乏溝通,有人不贊同在校內放入有關基督教的課程事務,加上流言帶來阻力與種種困擾,因此二○○一年八月暫時作罷。面對此挫折,她雖然憂心,但也學習交託等候神,心想:神既然未開路,應是神的時候未到。

有感網路色情與援交對青少年的價值觀與心理的負面衝擊與傷害,她在二○○三年成功推動網路分級立法(網路安全教育),如今已成為教育宣導很重要的事工。二○○四年上半年有機會參與公部門的網路治理事務,同年七月到英國參訪觀摩歐盟保護兒少任務工作,由於她的英語能力以及單純的服事動機,不但成為當局與對方溝通的管道,博得了信任得以推動一些事務,也因此認識承辦的教育人員。

由於白絲帶工作站參與推動立法,但缺乏對青少兒負面影響的直接證據和數據,承辦的教育人員建議進行十五年長期觀察研究。她與院長談過後,終於在二○○四年八月成立政大數位文化行動研究。連續三年提供公部門青少兒網路使用報告數據,拍攝三部宣導影片,今年八月起,在各個社區校園推出第四部影片「看不見的時候」。

另外,白絲帶工作站要開發教材和教案,需根據學術研究的基礎,讓研究生老師知道是可探討開發的領域,以帶出影響。若學校能和白絲帶工作站與教會的資源結合成管道是很大的祝福,她便思想辦學術實務研討會。從學術研討會的經驗可以與社區家長結合,其次可做學術發表。二○○三年她籌辦第一次學術研討會,透過數位創世紀學術研討會帶出的影響,打開了進入公部門的版圖,二○○五年,新聞局主動邀請她協助舉辦國際性學術研討會。

以生命品格為主作見證

她原是一個怕麻煩、怕事的人,可是上帝藉由這些過程和服事,讓她學習要剛強壯膽。在推動白絲帶工作站網路安全和立法時,會碰到很多業者和律師團阻撓。當有些人怕得罪律師團不願意出面時,她就要扮演黑臉,因為她必須站在社區兒少家庭這一邊。

在學校,為了學生權益,她敢直言力爭。例如廣電系器材需更新設備才能與社會接軌,但在會議中,校長認為廣電系花費大,需考量成本,提出要求學生按人頭計費,與設備作比例分配。其他主管和老師都不表示意見,只有她站出來說話:「一個家庭有三個孩子所學不同,其中有一個孩子學鋼琴,家長不能因鋼琴很貴,為了表示對其他孩子公平就不買給孩子學習……」她的意見得到校長認同,維護了學生權益。另外,與學生相處,無論學生的性格或成績好壞,她都學習接納。有學生考試考不好,她會花時間儘量陪伴學生,因此學生會主動找她傾吐心事,或在專業上請教她的建議。

由於曾經擔任過主管,她在人際關係別有一番心得領受:「與同事相處是一門很大的學問;要懂得尊重,花時間建立信任感,以消除不安全感,並要友善低調,儘量多留意關心周遭所接觸的人。」她強調要逆向思考:「無論何事不要爭競,不要只看到亮麗顯眼的表現,因為別人要做的事,也會有很多人要做,不要搶著去做。反倒是別人不要做的,有許多是我們可以去做的。要雪中送炭,不錦上添花。」

然而,無論是工作或服事,即使動機是單純為主而做,仍然有可能被人誤以為是建立個人的版圖。因此拿捏要非常謹慎,心裡要有數。她特別提醒熱心於職場宣教的弟兄姊妹:「服事時要很小心,到底建造的是神的殿,還是自己的殿?周遭的人會觀察你是拓展自己版圖,或是神國的版圖。這都要時間,也需要謀合。因此在過程中,一定要等候神,放下自己。」

順服神 完成神的拼圖     

她因深刻感受到神的愛與信實,並使她從中學習更愛神、敬畏神,所以當教會有需要時,她就順服神去做。並在參與服事的過程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從不同方面裝備、自我提升後,才發現神的帶領很奇妙。為此,她很感恩:「能把社會資源應用到白絲帶工作站,並不是因我自己特別,或有先見之明一開始,並沒有清楚的脈絡與全盤規畫,乃是順服神,回應教會的需要,一塊一塊地去做,如今時候到了,才看見神將這些拼圖一塊一塊地拼成現今的規模架構。

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神的道路也高過人的道路。如今,青少兒網路安全教育已受到家長和學校、社會大眾的普遍重視。神透過教會的服事,在不同時期帶領她進到一個新的方向,並在社會中發揮功用及影響力,為神作了美好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