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文薈

Bread of Life Literature Collection
home >> 主題精選 >> 工作與生活

主題精選


字體大小:小 大

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 在世界少數民族中協助母語聖經翻譯

啟示錄七章9節說:「各國、各族、各民、各方的人,在寶座前敬拜羔 羊......」,這裡所指的「各方」,其實就是各個語言族群。在20世紀初,正當 許多差會透過佈道植堂方式將福音帶到內地時,神興起一位年輕人創立了威克 理夫聖經翻譯會(簡稱威會),其異象就是:要在世界少數民族中協助母語聖經 翻譯。

一、少數民族母語聖經的異象

金綸湯遜(Cameron Townsend)或稱金綸叔(1896年~1982年)相信每一個 民族都需要母語聖經。

起初,他有一個夢,就是:希望激發基徒對世界上尚未有記錄的少數 民族語言進行研究,讓每一個民族,不管是在哪裡,都能透過自己的母語來建 立並掌握自己的身分認同。金綸叔在家鄉(美國的加利福利亞州)接受教育;大 三那年,聽到與學生志願運動的一位講員約翰穆特(John Mott,1888年學生志 願海外宣道團領袖)的信息,穆特(Mott)挑戰學生一生參與宣教。金綸叔私下 找穆特談,之後便決定到海外未聽聞福音的人中傳福音。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有位宣教士建議他延緩報到,使他可以 為靈魂而戰;那位宣教士告訴他:「去吧!比起在法國殺德國人,你可以在中 南美洲賣更多本聖經」,因此他就決定去瓜地馬拉賣聖經。

1917~1918年,年輕的金綸叔在瓜地馬拉售賣西班牙語聖經來傳福音, 卻發現那裡的人大多數都不懂西班牙文,甚至沒有書寫系統。一位加知告族 (Cakchiquel)的印地安人問他:「如果你的上帝那麼聰明,祂為什麼不說我的 語言?」

因著這句話,挑旺他對翻譯母語聖經的動力;在南美洲一年後,他漸漸 想要把福音帶到世界其他地方。1919年7月,他跟第一任妻子Elvira結婚。之 後回到加知告族翻譯聖經,1929年完成加知告語聖經。

在完成母語聖經翻譯後,金綸叔開始著手策劃加支告語的識字教育計 劃。他遇到一位來自墨西哥的教育學家薩恩茲博士(Dr. Moisés Sáenz)。金綸 叔與他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也分享自己對語言群體的異象——看見他們透過 自己的語言,藉神的話語經歷生命蛻變。他願見人人都能閱讀自己的語言,不 單珍惜本身的文化與傳統,更彼此教導,滿有自信地立足其上。薩恩茲寫了一 封信給金綸叔邀請他到墨西哥開展語言工作。但金綸叔卻因罹患肺結核而耽擱。

期間,一位熱心的支持者萊格特(L.L. Legters),因先前已在墨西哥獲 悉「最少還有十五個印第安民族沒有聖經,有些部族還很大」,特地前來拜訪 金綸叔,討論這件事。1933年,金綸叔終於康復;八月,就和萊格特參加在新 澤西洲舉辦的凱瑟克聖經會議,會中,一同為墨西哥的印第安人禱告。原來, 當時墨西哥不准許新的外地宣教士進入,而已在當地的宣教士也受到諸多限 制。禱告後,小組認為萊格特和金綸叔應前往墨西哥,為印第安人爭取獲准進 行聖經翻譯工作。於是他們就前往墨西哥。

然而,抵達邊境時,警衛隊卻不准許他們進入。金綸叔和萊格特禱告 後,金綸叔忽然記起薩恩茲博士所寫的信,於是拿出來交給警衛。警衛隊知道 寫信的人正是墨西哥著名且受敬重的教育家,便致電墨西哥市要求指令。在等 待期間,萊格特和金綸湯遜唱詩、祈禱,終於在11月11日獲准進入墨西哥。為 了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威克理夫翻譯會每年都於這天舉行全球禱告日,為全 世界沒有母語聖經的族群禱告。

二、差會草創期與事工拓展

金綸叔與萊格特於1934年成立世界少數民族語言研究院(Summer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開辦「威克理夫營」以訓練語言學人員和聖 經翻譯員。取此名稱是為紀念最早把聖經翻譯成英文的約翰威克理夫(John Wycliffe)。起初的構想,是為已經存在的差會訓練翻譯員,但是在1940年, 事工上的夥伴強烈建議他們成立一個專注聖經翻譯的差會。因此,1942年成立 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Wycliffe Bible Translators),負責推廣、招募、行政 支援、奉獻處理等事工。

由於當時交通及通訊不發達,威克理夫的宣教士所到之處幾乎都是偏遠 村落,有些地方甚至連四輪傳動車都難以進入,差會便於1948年創立叢林飛行 與無線電輔助JAARS(Jungle Aviation and Radio Services)。早期為顧慮其 安全,差會便設立無線電通報系統。

由於科技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投入參與聖經翻譯,JAARS提供 許多專業事奉的訓練,例如:母語多媒體、電腦軟硬體、飛機師與飛機修護、 會計人員、木工等。由於工場上不同需要越來越多,神也把不同恩賜的人帶來 這個大家庭中,共同目標就是「聖經翻譯」。

自1934年首次舉辦「威克理夫營」至今,七十多年間,威克理夫參與且 完成了最少710個新約全書的譯本,受惠人數約7,800萬。並且從單一國家的差 會成長至今日,威克理夫是由全球60個國家逾120個機構組成。目前威會參與 了超過850 種語言的整部聖經或新約聖經,以及最少 465 種語言,一卷或以 上福音書的翻譯與出版,並有許多其他語言的部分經文的出版。今日,全球各 地數以億計的人能透過他們最明白的語言來接觸神的話語。神藉著祂的大能, 透過合作來完成祂的使命。

根據本會統計,目前全球約有7,000種活躍使用的語言,近2,900種語言最少擁有一卷翻譯出的聖經書卷;也就是說,最少13億人沒有整本自己母語的 聖經;當中超過6.34億人只有新約聖經,其餘的近 6億人只有部分聖經書卷正 在進行翻譯工作。據估計,截至2014年10月1日止,大約1,860種語言,共1.8 億人需要聖經翻譯事工在他們當中進行。

三、台灣威會的發展

1991年,威克理夫亞洲區同工韋斯福(Arvid Westfall)和太太蘭茜 (Nancy)到訪台灣,接觸許多對少數民族譯經事工有負擔和興趣的人,並看見 台灣有必要成立辦事處,就與當時在中華福音協進會擔任秘書的鄭夙珺姊妹計 畫籌組,並在福音協進會夏忠堅牧師及地方教會聯合差傳協會鄭家常長老的鼎 力協助下,福音協進會慷慨的讓我們使用辦公室及其設備;接著展開差會註冊 手續,終於在1995年,中華威克理夫翻譯會正式完成人民團體的登記,在台灣 地區招募會員,至世界各地參與聖經翻譯相關的事工。

成立至今,威克理夫亞洲區顧問不斷來台灣協助,除了前面提及的韋斯福 夫婦外,還有來自日本的石川學(Manabu Ishikawa)夫婦以及香港的梁永強牧 師。這些顧問多次來台灣協助理監事及辦公室運作,並向理監事傳達威克理夫 的異象及協助處理申請手續。這時期差會的主要活動,是透過跨文化宣教營來 傳遞《聖經》翻譯的需要。當時的營會一般是兩個星期,由本會主辦,其他差 會如內地會、環球福音會等來協辦。

過去,透過這些營會著實接觸到不少對跨文化宣教有負擔的基徒,其中 有幾位後來都加入了本會。到2014年為止,本會共有11個單身或是家庭為單位 的會員,另有2位專案同工,在全球7個國家或地區中服事,參與的事奉有聖經 翻譯、識字教育、母語多媒體、聖經故事訓練、本地宣教同工訓練、差傳動員 等。

四、威會的轉型以適應普世宣教潮流

宣教工場息萬變,普世宣教的氛圍也一直在改變,過去翻譯一本聖經需 要花上20年以上的時間,若按照傳統差派宣教士進入語言族群中翻譯聖經的速 度,大蓋要花上150年的時間,才能完成所有需要翻譯聖經的工作。因此,本 會在1999年的全球國際會議中,作了一個重大的決策,這個決策改變整個差會 的運作模式與策略,我們稱這個決策為「二○二五異象」(Vision2025)。

制定這個決策的目的是:希望所有在全世界有需要的少數民族中,能於 2025年時,都有「母語《聖經》翻譯事工的開展」。請大家不要誤會!這個 決策並非是翻譯完成所有有需要的母語聖經,而是在「有需要翻譯」的族群中 「開展」事工;這個異象是聚焦在「需要母語《聖經》的族群」。我們看見, 除非神賜下能力來成就,否則「二○二五異象」就是一個不可能的異象。

因著「二○二五異象」的產生與開展,使國際威克理夫轉型,差會各地 區分會逐漸開始與更多不同的機構、教會連結,發展出夥伴合作的關係。我 們也親眼看到,神不斷興起有同樣負擔的教會與機構,與我們一起完成這母語《聖經》翻譯的使命。這個決策的另一個影響是:越來越多的母語譯經員被 興起,傳統宣教士直接進入村落翻譯聖經的模式被取代。

當然,並非所有族群都是如此,在許多偏遠地區,特別是教育程度較低 的地區,我們仍是採用傳統策略。

五、威會與教會建立夥伴關係

在轉型過程中,以台灣威會目前規模算是小型差會,作為一個小型差 會,同工們開始思考,差會如何回應這重大的轉變?過去招募模式是否需要 做調整?差會如何挑戰台灣的教會與基徒回應「聖經翻譯」這普世的宣教 計劃?

這樣的轉型,意味著差會更需要成為教會的膀臂,在差傳教育上協助教 會教育基徒的普世宣教觀,事工重點更多放在與教會連結與夥伴合作的關 係,過去幾年,本會協助150人以上的中大型教會舉辦宣教旅程模擬一日營 (Journey)、150人以下教會舉辦迷你宣教營(Mini Journey)。

這兩個宣教旅程模擬的活動,都是旨在教育基徒更多體會宣教士的 養育,及後方(差派教會)支持關顧的重要。學員在過程中,會實際經歷宣教 士在海外工場可能面對的各種狀況,並認識少數民族的語言及文化等。威 會也與其他差會及機構合辦不同形式的差傳活動;例如:以語言學為主的 語言文化初探(Probe)、體驗聖經翻譯與識字教育事工的威克理夫營(Camp Wycliffe)、有意參與跨文化宣教的跨文化宣教營(Cross cultural camp) 等。

這些營會主要是幫助基徒知道:如何預備自己成為一個跨文化宣教工 人。由於威會是一個非常著重跨文化宣教的團隊,同工們大多是在偏遠的少 數民族中服事,因此常會在活動中透過各種處境化的宣教課程,幫助基徒 體驗宣教士所會碰到的情境;透過這些活動的設計,可幫助我們知道進入跨 文化宣教前是需要先有合適的裝備。另外,差會同工也常受邀至各教會主領 差傳月傳遞普世宣教異象,或是在教會的成人主日學中教導差傳課程。

過去差會是使用「church mobilization」一詞來指稱「動員教會」的同 工;這個名詞比較偏向由差會主導、教會被動的參與普世差傳。但如今,我 們改用「church engagement」一詞,代表「與教會齊心合力推動差傳」的同 工。名稱的改變,一方面是回應威會的轉型;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普世宣教的 浪潮由過去差會主導,漸漸轉為大型堂會或是宗派主導的宣教思維。

差會成為教會的宣教夥伴是趨勢,也是神的心意。而差會與教會的連 結,使得啟示錄七章9至10節:「此後我觀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 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語言群體)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 衣,手拿棕樹枝;大聲喊著說:『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我們的神,也歸與 羔羊。』」這榮耀的異象,也就是上帝最終的心意,必能成就在我們的合一 之中。

(本文轉載自2015靈糧季刊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