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精選
保險買安全,信主有平安
作者:陳敏莉
資料來源:期刊 - 2015靈糧季刊1月號No.30 - 2015-01-30出版
文章類別:工作與生活
文章主題:生活管理
關鍵字:金錢管理|理財
多買保險就心安嗎?會不會奪取了神的主權?讓我們回歸財務管家與聖經觀點來看保險,學習怎樣做個屬神的財務好管家!
現今很多人都知道「保險」是預防萬一的必要工具,但是,保險真的是買愈多愈保險、買愈多愈平安嗎?有些基督徒擔心:買保險是否代表「奪取了上帝的主權?」我們應該憑信心生活,倚靠上帝,所以基督徒不應該買任何保險嗎?單就這一點看,我認為,基督徒既要認識神的主權,倚靠神得到心靈平安;同時也應認識保險本質,投保合適的保險鞏固家庭財務安全,才是屬神的財務好管家!
疑問一:買保險等於奪取了神的主權?
神的主權如果因為我們買不買保險而受到影響,神的主權就不算擁有最高的位階了!所以無論我們「買保險或不買保險」,並不能影響「神是否允許風險發生在我們身上」!
因此,有風險意識,以至於預做風險規劃的前提是:建立在「敬畏神的主權」上。正如馬太福音五章45節記載天父「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因此,神有主權恩待好人、也恩待壞人。以賽亞書四十五章7節寫道:「我造光,又造暗;我施平安,又降災禍;造作這一切的是我──耶和華。」我們可以看到,平安與災禍都在神的掌權中。神如果沒有應許,苦難不會發生在我們屬神的人身上,不然大衛就不會寫下「耶和華啊,求你記念大衛所受的一切苦難!」(詩一三二1)所以,規畫保險來保護家庭財務風險並未否定或奪取神的主權。
疑問二:買保險是否愈多愈好、愈心安 ?
很多人以為「買了保險,我就平安了!」當電視報導空難新聞的時候,就有人會心裡充滿憂慮,馬上打電話給保險業務員,加保意外險一千萬,好像如果買了一千萬保險,就能買到平安,其實這是非理性的迷思,把「平安」建立在一時的感受上,很容易受到偶發事件、個人理賠經驗、或是業務員的行銷話術影響。這樣的平安只是一時錯覺,不是真平安。
回歸財務管家與聖經觀點看保險
如果神是賜平安的神,那麼基督徒為什麼還需要買保險,做保險規劃呢?讓我們回到「我們是神忠心、良善又有見識的好管家」的基本前提,因此「妥善管理家庭財務,照顧家人基本生活所需」是我們做為管家的重要職責。因著承認神的主權,即便我們憑信心禱告,也不能否認——人生重病、重殘、死亡、乃至房屋火災等風險,非我們能完全掌控或預測。
不過,從財務妥善管理的角度看,我們可以透過事前評估,當風險發生時,到底自己的儲蓄夠不夠支撐自己或家人正常的生活,會不會造成家庭產生重大財務重擔。如果會,保險就成為可以幫助我們事先集合多數人的小錢,預約在事故發生時支付一筆大錢;而這一筆及時雨,甚至不用等待親友、社會大眾或教會會友募款,透過保險制度和個人事前適當規劃,就可以在事故發生之後迅速得到有尊嚴的幫助。面對前述人生意外,不論財務上準備妥當與否,家人都會走過悲傷的歷程,此時如果財務上又面臨重大困難,等於是雙重的辛苦。因此,保對保險乃是基督徒預防風險的重要自助工具。
從聖經觀點看,申命記廿四章19節說:「你在田間收割莊稼,若忘下一捆,不可回去再取,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這樣,耶和華──你神必在你手裡所辦的一切事上賜福與你。」彼得前書五章16節說:「信主的婦女,若家中有寡婦,自己就當救濟他們,不可累著教會,好使教會能救濟那真無倚靠的寡婦。」不論舊約或新約,神都顧念孤兒寡婦。透過人壽保險制度,即便不是我們自己家庭受惠,也可以幫助社會上其他的孤兒寡婦迅速得到很有尊嚴的幫助,讓仰賴教會或社會救濟的人減少。
保險規劃與其他財務息息相關
保險對家庭財務的意義絕不只是單純的保單而已!因為我們一旦生重病、重殘或身亡,家庭開銷變大,家庭收入下降,家庭財務可能因此入不敷出,收支管理跟著出問題;如果長期透支,儲蓄又少,最後耗盡銀行存款,就可能開始借錢(例如保單貸款、信用貸款、房屋貸款、或是親友借貸……),甚至要賣掉其他資產(例如解約保單或賣基金賣股票)才能應付風險發生後的各項支出。
以理財規劃樹來解釋,就是「風險管理」的樹根爛了,會發生連環效應,導致包括「收支管理」和「信用(債務)管理」等樹根跟著失去健康,進而造成蘋果樹的養分(為了教育金、購屋款、退休金所存的存款或保單等資產)流失,更糟的是可能因此陷入不斷利滾利的債務黑洞、小孩無法得到妥善的教育、家人無法享有尊嚴的生活品質,家庭夢想(中長期的財務目標),如買車、購屋、存子女教育金將一一破滅。
因此保險規劃追求的是「財務安全」,而非單純的「心靈平安」,當我們做好保險規劃,知道未來即便家庭發生風險,家人財務也可無虞,那一份安心將更為踏實!相反地,如果以為買了保險就能得著平安,那可能是虛幻的,不見得能換來家庭真正的「財務安全」。
案例分享:買超多保險的嚕嚕米與小黑
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Smart 智富月刊》轉介一對在南台灣經營便利商店的夫妻來做財務規劃,他們是嚕嚕米與小黑。他們當時因為金融海嘯,景氣下滑,營收變差,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一家四口吃超商賣剩的便當,縮衣節食,只為了能夠繼續繳保費,把賺到的錢「存」起來。他們陸續買了許多保險,包括醫療險、儲蓄險和投資型保險; 也聽廣播學投資,透過投資型保單,買了很多基金和連動債,為的是積蓄子女教育金和兩夫妻未來的退休金,這是台灣很多家庭的縮影。
可是,他們每月資金運用愈來愈緊,開始出現繳不出保費的狀況。為了不讓投資停扣、保費中斷,嚕嚕米用信用卡墊款去支付保費。錢若還是不夠用,則會硬拖著病痛的身軀,在店裡加班工作,只為了把工讀生的薪水省下來。他們一直用自己的方法苦撐,直到財務惡化到戶頭只剩下5萬元,才來找專業財務顧問協助。
當我協助他們整理出他們家的收入支出表和資產負債表,赫然發現這對夫妻10多年來竟買了15張保單,甚至在半年內,連買3張躉繳型連動債保單(躉繳就是一次繳清保費),合計50萬,每年定期繳費的保單高達47萬元,可是夫妻兩人年收入因為超商生意年年下滑,盤點前一年財務營收只剩72萬;但是家庭開銷,卻高達108萬,不知不覺中一年要透支36萬,這等於是把銀行存款全部搬光拿來買保險。過去,為了開店現金週轉,他們曾陸續用保單向保險公司質借了27萬元負債,卻沒有優先清償,相當於一方面強迫自己用定存和保單存錢,另一方面每月要付保險公司貸款利息。他們再不調整財務與保單,就必須借貸度日,可能陷入新的信用風險危機,有如理財規劃樹的三大根基都受損,交叉影響腐蝕了他們家的財務!
問題診斷
1.過度投保、堅持續繳
面對家庭收支嚴重失衡,嚕嚕米為何沒有想過暫停每月的投資呢?嚕嚕米說:「敏莉老師,投資專家不是說:『定時定額要逢低扣款,我咬緊牙根就是為了想要在低檔時繼續堅持投資啊!』」她的堅持讓我一時語塞,不忍苛責。我委婉告訴她:「嚕嚕米,投資專家說的並沒有錯,但是這是一般原則,可是妳的財務已經惡化,並不適用這個原則呀!」所以好的財務管家要能掌握家庭財務狀況,如同好牧人要定期清點羊群一樣。千萬不能渾然不覺自己存款已經見底,還悶著頭一直買保險做投資。
2.錯誤的保險知識和借貸觀念
嚕嚕米誤以為沒錢轉帳繳保費就會中斷保單效力(其實不然),於是用信用卡繳保費,導致經常承擔18%以上的高利率貸款;當生活費不足或臨時有重大支出時,又以保單借款周轉,只借不還,如果持續透支、長期無法還款,保單終究被累積的貸款本利和吃掉,被迫停效失效,損失更大,還不如破釜沉舟、早早停損,重新出發。
3.保險優先次序與額度不符需求
嚕嚕米夫婦曾出大車禍,結果因為沒有投保醫療保險而陷入財務困境。但是很遺憾地,在車禍之後,他們並沒有學會先為身故、意外等重大風險事故投保足額保障,而是跟大多數人一樣,花了超過自己能力的錢買了多張儲蓄型與投資型保單,只想到藉由強迫儲蓄進行投資,卻沒有把保費花在刀口上,給家人足夠的財務保護,以至於保單雖然買很多、保費很高,保障卻大大不足。
4.對保險商品認識不清
半年內連買3張連動債保單,是造成嚕嚕米一家爆發現金流危機的主凶。在購買時,嚕嚕米根本不清楚自己買到的是連動債,單純相信業務員所說:這張保單可以每三個月配息、提前贖回、獲利出場的好處。她並不了解連動債保單雖然保證保本,卻有投資風險、以及流動性風險:只要全球股市不佳,這些連動債保單根本無法達到提前出場條件,而且如果持有到期,只能賺到比定存高一點點的平均報酬率。持有期間如果有財務需求,想要提早贖回,則會被大幅折價,發生高額損失。
解決方案:
1.暫停繳納投資保費,以平衡現金流
嚕嚕米家當時的活儲帳戶存款降到不足5萬元,而且還有保單貸款約27萬元尚未清償,加上超商收入還在下滑,財務透支狀況持續惡化。為避免落入更大規模舉債的窘境,他們必須立即為財務止血,必須先暫停每月投資型保費3萬元繳款,以平衡現金流,待收支穩定有餘之後再恢復投資。
2.解約部分保單,以解約金清償貸款、建立緊急預備金
很多人因為相信「每一張保險都有價值,提早解約划不來」,即使深陷財務困境,勒緊褲帶甚至借錢,都堅持繼續保有每一張保單。嚕嚕米就曾問我:「敏莉老師,保險專家不是告訴我們保險不要隨便解約嗎?」再次讓我無言。我回答她:「是的!每一種保險都有其價值,『提早解約划不來』的觀念是正確的,但是這個觀念給我們學習的功課應該是『投保保險前要審慎評估自己的需求與財務狀況,而非不論發生任何財務變化,都堅持緊抱不放棄!』」 試想,我們開著百萬名車失速衝向懸崖,難道會因捨不得好車而不願跳車逃命嗎?任何被我們認為堅持不可放棄的東西,都會成為我們的綑綁,例如衣櫃中充滿了十年沒穿的衣服、只收信不刪信的電子郵件信箱、不值得續抱的投資虧損,當然也包括超過繳費能力又不符需求的保單。但是,如果不確定財務是否已經惡化到需要調整保單、如何調整保單,最好是經過專業的財務顧問協助評估。
3.以最少保費補足保險缺口
因財務惡化被迫調減保單,不代表就不再需要加保任何保單。如果我們擁有十件冬季外套,卻只有三件內衣,承認買太多衣服是第一步,但是從此不再買任何衣服則又矯枉過正。 如果連買內衣的錢都沒有,即便以二手價賣掉一件冬季外套,換買五組內衣褲,還有餘款可作家庭緊急預備金,也非常值得。保險精神即是如此,一個現金與儲蓄匱乏的家庭,應優先投保雪中送炭的保障型保險,而非錦上添花的儲蓄和投資型保險。
從嚕嚕米的案例,我們可以發現,「買保險換心安」是一時的錯覺,聖經中詩人說:「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詩十六4);唯有神能夠讓人心享有真平安。
至於保險,則是為了要具體移轉財務風險、追求財務安全,因此保險規畫是一種理性的財務規畫,並且要與其他財務安排整體考量,妥善安排優先順序。人生要先有風險規劃,再談儲蓄和投資規劃,如果一味地購買長期儲蓄保險、或是追求投資獲利,甚至買到連緊急預備金都不夠,一旦遭遇病痛、失業、減薪等風險,都可能讓保險與投資腰斬出場,甚至陷入舉債的危機。因此,保險買太多、買太少都是問題。在收支有餘的前提下,投保合乎需求的保險,才能真正兼顧現在和未來的財務安全,也讓家人不至於因著我們發生風險而陷入財務困境。至於心靈的平安,仍然唯有倚靠賜平安的神才能帶領我們走過人生不可預期的風浪。 (作者為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台北靈糧堂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