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文薈

Bread of Life Literature Collection
home >> 主題精選 >> 工作與生活

主題精選


字體大小:小 大

一步一腳印-----台北靈糧堂發展史

回首過往五十年的路徑,神對靈糧堂實在有數不盡的恩典,在五十週年的此刻,實在要向愛我們的神獻上感恩!

回首過往五十年的路徑,神對靈糧堂實在有數不盡的恩典,在五十週年的此刻,實在要向愛我們的神獻上感恩!從點點滴滴的回憶裡,看見神的手從未離開,更看見神的心意不斷向我們顯明,何等奇妙!何等恩典!讓我們不但一同數算恩典,也一同攜手向前邁進,同心合意建立榮耀的教會,將一切榮耀歸給至高真神!

19541976

靈糧播種在台灣 購地生根建造

一九四三年,懷有強烈佈道負擔、並有明顯佈道恩賜的趙世光牧師,首先在中國大陸建立上海靈糧堂,並成立中國靈糧世界佈道會。自此,陸續在大陸華東一帶地區建立教會、神學院、出版屬靈刊物,並從事慈善事工。一九四九年,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然而中國大陸仍是一片烽火漫天,趙世光牧師見情況越發危急遂遷移至香港,在港期間建立了九龍靈糧堂,並仍持續進行密集佈道與建堂事工。

一九五四年九月,趙世光牧師來到台灣,在現今的北一女中舉辦佈道會後,成立了台北靈糧堂。剛成立的前三年,暫時借用女師附小幼稚園及台銀幼稚園的場地聚會,由於尚無全職傳道人擔任牧養工作,會友們多半倚靠個人靈修、團契、外請講員得以更加認識神,而趙牧師也會不定期來台舉辦佈道、培靈會。

一九五七年八月,靈糧堂開始有了第一任的全職事奉傳道人,講道恩賜豐富的寇世遠弟兄於此負責牧養飢渴慕義的信徒將近十二年。就職後三個月,教會以八萬元購得靈糧堂現址土地,並完成首次建堂事工。寇弟兄無論在佈道、培靈、查經信息方面,內容不但供應豐富並且相當吸引人,教會人數因此增長快速,該時期牧養信徒方式還沒有以全職傳道團隊方式進行。

一九六九年,寇弟兄離開靈糧堂,創立基督之家繼續牧養工作。就在靈糧堂傳道人銜接出缺的艱難時刻,鄭昌國牧師夫婦於一九七○年繼續承接牧職。鄭牧師除了透過主日講道持續造就信徒成長外,也不斷增設分齡的團契,此外更創設了成人主日學、推動差派傳福音事工,並積極鼓勵栽培同工,因此,鄭牧師在任七年中的最後幾年,已培育出全職同工團隊的雛型。

19771999

拓植擴散全台灣 合一宣教邁向榮耀

一九七七年至今,周神助牧師夫婦接下牧養靈糧堂的棒子,以傳承使命、權能宣教、力行聖經、邁向榮耀四大方向,為教會整體異象,展開了一連串的更新、建堂、海內外植堂運動。

以下將分別從教會的增長及更新兩個部分切入,和大家一一分享、說明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九九年之間靈糧堂經歷廿年的重要里程。

一、教會增長史

()19771983更新期

這五、六年的時間,我們剛來教會牧養,開始一、兩年先學習適應,除了一面與會友建立互信關係,同時也看重教會各方面的更新,包括禱告、敬拜、成人主日學、團隊事奉的更新。這段時期的更新是非常小心,相當緩慢的。

初期全職團隊只有三、四位(包括一位年近八十歲的全職執事),開始幾年間彼此生疏、個性相當不同,團隊默契非常弱,可說是團隊的草創、艱難期(19771980)

一九七九年,團隊當中有幾位同工赴韓觀摩,特別在清晨禱告上受到相當的衝擊,之後因著禱告同心得力,團隊漸漸擴展到約十位(八位是傳道人),進入了團隊的初熟期(19801985)。因此,聚會人數也開始有明顯的增長,由兩百餘人增長到五百多人。

這段時間的團隊有幾個特點

1.同工晨禱:同工赴韓觀摩回來,開始清晨五點鐘的同工禱讀。這禱讀對同工的同心與得力有相當大的幫助。

2.同工同酬:為減少全職處理事工的流程與阻力,我們請求教會容許同工憑信心同工同酬,於是,在這時期我們加速邀請蒙召的社青成員加入全職團隊。

3.訓練摸索期:這時期加入的同工大半未受神學院的訓練,教會已有少許的訓練課程,同工的事奉雖大半不差,但有幾位常有是否應到神學院多選課或做全修生的掙扎。

4.團隊更新初期:在這期間團隊經歷聖靈初期的更新,禱告、團契、敬拜、成人主日學也同步的更新。感謝主,全職同工團隊對於更新的方向與速度大抵是相當一致的,也因此帶來教會相當的增長。

()19841985會堂改建期(建立宣教大樓)

很多教會建堂期間人數不是停滯就是減少,但我們在建堂易地聚會、諸多不便中仍能稍有增長,原因如下:

1.同心建堂:同心比建堂重要,經過約兩年的禱告等候,到大家同心時才建堂。

2.禱告建堂:建堂期間,會眾更警醒禱告,同心禱告,我們經歷到大樓不但是用錢由工人蓋起來的,也是弟兄姊妹以信心、愛心藉著不斷禱告建起來的。

3.同時注重軟體建造:在會堂硬體建造中,我們更加強信徒靈命、靈修的建造,也著重恩賜、事奉的建造。

4.多元牧養:信徒的牧養除講台的牧養外,還透過自我靈修、團契、小組、成人主日學、禱告會的牧養,多元化的牧養使弟兄姊妹的凝聚力沒有減弱。

5.感謝與讚美:很多教會在建堂時或前後階段,意見、批評、怨言很多,這都成為教會同心、增長的破口,我們提醒以禱告代替批評、感恩代替怨言,獻堂前後大家十分同心,皆「以感謝進入祂的門,以讚美進入祂的院」常常向神感恩。

()19861989增長快速期

這幾年教會增長最快,由不到千人增長到兩千餘人,原因如下:

1.會堂擴大、副堂、教室增多。

2.同工團隊擴大,團隊轉型成功。

3.禱告會、成人主日學加強。

4.教會更新、聖靈更新加速。

5.多元、多語、多堂崇拜的開始。

此時的同工團隊正值所謂的衝刺階段(19861990),全職同工增加到差不多五十位(傳道人有廿八位),這段時期團隊有幾個特點

1.危機轉機期:隨著大樓獻堂與教會更快速增長,行政全職同工大量增加,而執事團隊的數量與委身也增加。此時與全職傳道同工形成三大團隊。三大團隊配搭在默契不足時容易引起同心的危機。在警覺中我們開始三大團隊的聯禱會,並加強協調溝通及愛心的關懷,使危機變成轉機。

2.執事團隊加強期:初期資深執事是終身職,經過幾年執事組織章程的修訂,選出更多實際參與服事的執事來,執事團隊的功能得以更多發揮,特別選出常務執事及聖工小組參與教會的決策。

3.團隊擴散期:隨著植堂事工的拓展,多位資深同工受差到高雄、台南、台中……等地植堂,團隊須要迅速補充加入新血,偶有青黃不接現象,但也使新進同工有更多成長的空間,以致承擔力逐漸加強。

()19901995增長稍減期

這段期間,於一九九○年成立了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一九九五年創立了佳音廣播電台。這幾年增長稍減的原因如下:

1.各樣聚會場所不敷使用,各樣聚會擁擠不堪。

2.大量植堂,五年內,約增加廿間分堂,很多資深同工調往分堂,包括夏忠堅牧師夫婦借調公元兩千年福音運動,還有台北近郊植堂也分散一些信徒出去。

3.雖增長緩和下來,但還是有增長,若從整體來看,因植堂帶來的增長是相當可觀的。

4.結構、小組轉型尚未開始,以團契的結構為主軸似乎已經發展到極限。

()19961999小組轉型期

當小組開始轉型,人數不斷急速增加,靈糧山莊新堂也於一九九九年順利落成啟用。

1.轉型的初期:有人形容這轉型是「驚動武林」的大事,甚至有人傳說「台北靈糧堂將成為歷史名詞」。感謝主,因為非常清楚是神的帶領,也有正確美好的異象傳遞及長時期的連鎖禱告,所以各牧區在激烈變動、轉型中,很快穩定下來,前一年半以穩定為主,整體說來,在穩定中還是有些增長。

2.一九九八、一九九九兩中,透過屬靈認領、僕人事奉,五五五禱告收割,小組越來越轉型成外向宣教的小組,教會受洗的人數及整個教會的增長加快很多。

到一九九九年為止,全職同工團隊共有一四三位(傳道同工七十五位),這段時期團隊有下面幾項特點

1.團隊轉型:因著一連串牧養轉型,整個團隊轉成以牧養為主軸,部門為輔的型態,其結果是牧養團隊越來越龐大,相對的部門事工較萎縮。

2.各牧養團隊:各牧養團隊因壓力較大,動力也漸展現出來,各牧區間難免有競爭的壓力,但透過彼此的代禱與區牧長的協調會議,大抵還能同心興旺福音。

3.品格第一:受培基學院的影響,開始在團隊中強調品格的重要,在同工禱告會中,每月一次對當月生日的同工,由「上司」表揚品格。其結果對團隊質的提升有明顯的成長。

4.強本南進團隊:各牧區因強本南進,特別需要南進拓植的全職同工。所以那一牧區擁有拓植異象同工,那一區在南進上就特別突出。

5.專業同工團隊:隨著資訊部、影視部、管理處、事業處的擴展,團隊需要更多專業同工投入。目前已經有多位這類同工,但需求量仍然很大。

()19981999強本南進期

隨著各牧區屬靈認領全台各縣市,牧區外展宣教成為經常的事工,透過禱告行軍、短宣,紛紛建立福音據點,教會漸漸因人數增長轉成堂數增長。隨著強本南進的穩定,漸漸發展為強本西進,進而強本全進。

二、教會更新史

()禱告的更新

教會更新必須首重禱告的更新,禱告會不但要更新且要不斷更新,而禱告會的更新,最先需要更新的是同工禱告會。禱告會是非常容易蒙灰的,因此須不斷除灰才能使禱告的火興旺不熄滅。一九七七至一九九九年廿多年間,無論晨禱、同工禱告會、小組禱告會、電話禱告網、守望禱告會,發現若不持續除灰、更新、爭戰,教會的更新、增長就受到影響。

()敬拜的更新

台北靈糧堂一貫的傳統是講台供應相當豐富,當豐富有力的講台伴隨敬拜、節慶的更新,影響力就大增。

1.領會:由傳統的司儀到領會;由領會到領敬拜;由各人領敬拜到團隊敬拜,這些都不只是方式改變就可以,必須伴隨著在靈裡與真理上的更新。當敬拜團在靈裡與音樂專業不斷更新與提升時,敬拜的質與影響力就不斷提升。

2.詩歌:從靈糧詩歌到《靈糧詩選》,接著《靈糧新韻》、《靈糧短歌集》,到現在的《新靈糧詩選》,還有同工、弟兄姊妹的新詩創作。這些詩歌豐富敬拜的內涵,加上靈歌適當的運用,使敬拜更豐富、流暢,也使聖靈的工作更明顯。

3.多元敬拜:因人數的增長而有了多堂的崇拜,由一堂到五堂,由週日到週六、週五的崇拜,由於語言不同的需要,開始發展多語的崇拜,由國語到台語、英語、印尼語與菲語的崇拜,再加上兒童崇拜及假日生活講座,整個敬拜就更多元,除多元外,每個敬拜也要求不斷更新與提升。

4.支持團隊:由詩班的更新,到招待人員、音控人員、燈光、字幕同工、收奉獻、聖餐人員的更新。主日崇拜的好壞,絕非講員一個人的責任,而是與每個支持團隊息息相關的。

5.會眾:會眾在這廿多年間,靈裡、肢體語言的參與和更新,是整體敬拜更新中極關鍵的因素。這些更新對於主事者,必須以智慧、教導、耐心來促成。

()裝備的更新

教會由初期全教會的查經聚會,到分少數幾班聖經課程的成人主日學,接著發展四軌(初信類、聖經類、生活類、訓練類)課程,再來就是全年齡的主日學推動,後來推動裝備年十三站的課程,到一九九九年則是全力推動四壘四圈全壘打的門徒裝備課程。

()團契、小組的更新

本堂最早成立的團契是姊妹會,接著成立弟兄會,後來再有青年團契,在鄭牧師時期開始發展社青團契,後來我們在既有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各級學生團契,七、八個社青團契,五、六個中壯年團契,及後來的撒母耳年長團契。

()聖靈的更新

本堂的更新與聖靈的更新是密不可分的,其中有幾項特點分享如下:

1.同心的更新:很多教會在更新過程中,帶來關係的緊張與分裂,感謝主,靈糧堂過去相當保守,在歷經廿幾年聖靈更新過程中,大家同心、同修、齊步邁進,這是神極大的恩典。

2.更新中的教導:更新不是新花樣、新潮流,更新也不是走投無路中自我小聰明的新點子。每次的更新都必須依循聖經真理的啟示來進行,聖靈的更新不能例外。在廿餘年聖靈的更新中,我們常回到聖經做聖靈真理的教導,這些教導使我們更新更穩健,也更同心。

3.更新中的「紗窗」:對聖靈一波又一波的教導、聖靈的恩賜,我們不採取緊閉門窗政策,我們也不採取全然開放政策,我們採取開門窗卻裝紗窗的政策。我們吸收聖靈的涼風,卻排除靈恩中因人為而帶來的「蚊蟲」。

4.更新中的平衡:在聖靈更新中,我們注意聖靈內在果子與外在恩賜的平衡,同時我們也注意聖經、聖靈、聖潔三方面的平衡。平衡避免我們偏差、極端或滑跌。

5.更新中的剛強與謹守:聖靈的更新必須勇敢、剛強,但我們也不忽略謹守及反省。在剛強中勇往直前,在謹守中調整方向與步伐。

()組織的更新

1.傳統的組織結構:教會起初的組織結構是傳統的、內向的,針對事工的需要,把事工與牧養作平行式的安排。

2.更新的組織結構:經過很多年、很多次的更新、改變,這種更新的組織結構有下列幾個特點:

a.組織由事工導向變成以人(牧養)為導向。

b.組織由現況導向漸變為異象導向,換言之組織本身由靜態變成動態,由維持事工變成完成未來使命為導向。

c.組織可隨異象與使命的進展不斷修正、調整。隨著異象使命進展的速度,組織表的修訂也不斷加速度,最近幾年大約每兩年大修一次,每半年小改一次。

3.集體領導及一人領導:教會成立前四十多年,最初由執事領導事工、行政,傳道人領導牧養,到漸漸由執事會及傳道同工會分工集體領導。最近十年,在集體領導中,必要時刻相當尊重一人(主任牧師)的領導。這些過程中沒有權力鬥爭、沒有暗中運作,而是由神在同工心中逐步的帶領。

4.神永居首位:成立前四十多年,組織中上下左右都有相當大的變動,唯一不變的是神永屬最高的首位。神不是組織表上虛位元首,而是掌管教會實權的最高領袖。

綜觀這經歷極大更新改變的廿餘年,似乎感受神的託付、使命「沒完沒了」,但也深深經歷神的恩典、賜福也是「沒完沒了」,對於過去,我們除了感恩與悔改外,我們不敢稍有自滿,面對未來,我們只有再次獻上自己,獻上整個團隊,不斷地向愛我們的主說:「我們在這裡,請差遣、使用、充滿我們。」

20002004

整合福音動力 完成大使命

近五年來,教會在各方面的更新、突破要向神獻上感恩,以下歸納為「四大感恩與突破」來說明,並將一切榮耀歸給坐寶座的羔羊!

一、委身於合一

二○○○至二○○四年,教會最大的突破和感恩是合一方面的認識和委身,這也是教會推動各項事工中,被放在最首要重視的部分。合一不是口號,需要全然的委身,包括人力、時間、金錢等各方面實際付出代價。

透過眾同工的全心參與委身,有以下幾項突破:

1.促進族群教會合一:過去幾年,教會在促成不同族群、語言教會之間的合一有明顯的突破。

a.二二八全國禱告會:為國、台語教會的關係及互動能有所改善,透過舉辦二二八全國萬人禱告會,約有兩萬位來自不同宗派的肢體參加並一起認罪、禱告十二個小時。

b.族群彼此認罪洗腳:前往原住民、客家教會,為國語教會長期忽略、輕視、誤會其他的族群認罪,彼此流淚禱告和洗腳。

c.向耶和華獻上台灣:帶領台灣原住民教會代表前往以色列,參加萬國禱告敬拜聚會同心祈求,並以台灣代表的身分將台灣獻給耶和華。

2.促進海內外華人教會合一:

a.香港地區:二二八禱告會時,香港地區有五、六十位牧者來參加,台灣牧者、教會為該團隊祝福禱告,回去之後便組成香港牧者合一團隊,這兩年在當地教會合一上有相當大的改善。

b.中國大陸:運用適當機會與各地教會領袖聚集,目的就是促成合一,除了台灣與大陸教會有更進一步的連結外,並協助大陸地區眾教會間彼此饒恕並盡力消除多年來彼此的誤會、傷害。

c.海內外華人:聚集海外華人、歐美、台灣、香港、大陸教會代表,一同跪下認罪、彼此洗腳,為多年來對於幫助大陸教會時,在態度、方法上的錯誤產生的不良影響甚至傷害,向大陸教會認罪並請求原諒,因此帶來饒恕、合好、合一的契機。

合一的過程需要全體同心、細心、耐心,有幾項觀察很值得感恩

1.一同領受、全力擺上是關鍵

合一的異象、委身,不是只有個人領受,包括教會傳道、執事核心同工群,都同心合意支持、委身擺上,更樂意將教會人力、時間等重要資源,投入並同心去推動。

2.批評攻擊在所難免,但不放棄……

a.同心、堅持:促成合一的行動相當不易,眾人的個性、想法都有極大的差異和出入,但堅定認為合一是最重要的事工,就可以繼續進行。

b.溝通、站立:遇到挑戰、被批評或攻擊,如:二二八禱告手冊的內容遭到極大的指正及責難;寇紹恩、朱台深、楊寧亞等牧師雖在自己身體健康上出現嚴重的危機;有時眾同工難免也有彼此間的誤會與心結。但眾同工仍然齊心勇敢站立起來、伸出雙手,虛心接受建議、努力改進、坦誠溝通協調。因此看見合一仍然能不斷突破與進展。

這些合一行動和見證,影響了各地區靈糧堂開始重視合一的推動,促成各教會進一步願意委身其中。因此,合一的突破,不但是我個人,更是靈糧大家庭、各靈糧堂在這五年中最重要最明顯的突破。

二、對以色列的認識與連結

對於以色列、以色列選民身分的認識和委身,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1.開拓眼界連結聖徒:這些年,教會每年都組團前往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參加萬國禱告敬拜聚會,不但與以色列當地重要信徒、領袖有所接觸學習,也連結來自世界各地的教會領袖、聖徒,因此打開我們屬靈的視野,更因為接觸各地聖徒,使我們在合一的工作上有突破性的發展。

2.聖徒異象協助合一:

在以色列所接觸認識的戴冕恩(David Demian)牧師,幫助我們在合一的異象方面有極大成長學習;印尼的尼可(Pdt.Ir.Niko Njotoraharjo)牧師,協助我們恢復新婦起初的愛,並建立禱告祭壇、禱告堡壘、禱告殿、禱告塔、禱告城牆等禱告策略。

3.主動關心以色列:教會中各牧區開始自發前往耶路撒冷的禱告團,除了參加當地教會策略性的聚會,並實際在教會區域中行軍禱告祝福、奉獻金錢,以至於和阿拉伯、以色列地區的教會有進一步的連結,這樣的行動與操練本不是我們的計劃,但為神這樣的計劃安排,我們深深的感謝神。

三、海外宣教大幅成長

過去五年,在海外宣教事工有明顯的進展,在世界各地的宣教、植堂,包括中國大陸都有許多突破。

四、G12轉型、成立廿四小時禱告中心、關懷弱勢族群及特殊團體

1.進行G12體質調整:傳承使命、完成大使命是神給我們的託付。經過團契、細胞小組教會時期,後來發現G12是達成福音大使命的最有效方式,目前以這個方式繼續往前走。G12不只是在組織架構上改變,更是在教會小組體質裡面作改變,因此,在權能佈道、小組同質性發展方面將更為加強提升,以幫助教會體質深度改變,有效完成大使命。

2.成為廿四小時禱告的教會:要完成大使命必須有禱告托住,才有持續的動力。為幫助信徒提升禱告的質與量,成立了廿四小時禱告中心。這並非特別聚會或活動,目的是要讓禱告成為信徒每一天的生活方式,因為,榮耀的教會一定是個禱告的教會。

3.走向邊緣伸出援手:由於弱勢族群、各中低產業階層、身心障礙、道德持守上有困難的族群或貧困社區,長期缺乏關懷,教會這五年開始跨出步伐,成立「台灣愛鄰社區服務協會」以深入社區提供實際服務。在進行中發現許多不足和困難,神卻在艱難的族群事工中興起有異象、恩賜的同工,例如:原住民、客家、同性戀、身心障礙、獨居老人等特殊族群的福音關懷工作,經過教會實際的關懷參與和傳遞,不斷地被祝福和拓展,未來還有很大的努力、成長空間。

五年來,教會所有事工的推動和前進,因為各牧區的委身和投入,不但在牧養方面有發展,更在福音的動力上有所增長,例如:3×3屬靈認領、廿四小時禱告中心輪流守望、積極參與合一行動等。此外,教會的核心決策團隊在教會異象的領受上,一直相當正面、合一並委身在其中,幾乎不用花太多時間討論溝通或解釋,特別在廿四小時禱告中心、推動合一事工方面,這是教會能不斷前進的關鍵動力。

回顧反省展望未來

()傳福音動力再突破

主任牧師是教會的突破關鍵,如果希望教會信徒在禱告、合一上突破,自己卻遲疑不前或是不能首先突破、委身,反而容易成為教會前進的障礙。未來,我個人盼望自己在G12、傳福音的行動上有更多突破,希望同工中有人從這方面首先帶領出突破的動力,因為傳福音實在是我個人的弱點,很需要神的憐憫和恩典,不只是把異象傳遞出去,也希望自己能實際在異象中有前進的行動。

()事工整合凝聚資源

近兩年來教會許多事工不斷發展,已經到要加強整合的階段,而整合是為了讓力量集中。

1.特殊福音事工的整合:不再各自發展,而是能夠將同質資源作過濾、整合連結,以能規劃、釋放出更為有效的福音、宣教動力,期待神興起有宣教、福音動力恩賜的領導同工來完成該事工的整合工作,讓力量更為集中、福音行動有所突破。

2.海外宣教、植堂的整合:過去,海外宣教工作或是分堂、植堂傾向各自作戰,雖然大家對於宣教行動都積極投入委身,但缺乏對焦、整合集中,五十週年全球代表會議中,特別著重在宣教的資源、策略上作重新整合的討論規劃。

3.禱告醫治的整合:五年來,由於禱告、醫治事工的推動較為零星進行,我們又在全國禱告網絡上負相當重的責任,為此,教會本身禱告事工與全國禱告網絡的整合亟需先努力突破,這樣才有可能看見強而有力的城市禱告塔及國家禱告城牆。

4.崇拜的整合:教會目前有非常多堂的崇拜,還有各語言、族群、年齡層的崇拜,無論是在人力、傳遞、資源整合或崇拜的品質都需要加強,特別需要針對負責崇拜的全時間同工、信徒領袖予以整合、提升,期待以半年的時間來加強努力。

()對眾教會的虧欠

回首過去五十年,靈糧堂對眾教會的確還是有許多虧欠,特別在合一、主動關心的行動上,感覺到起步太晚。另外,教會的福音行動多少造成其他教會一些負面感受,要請求各教會的原諒。

()建立禱告塔

盼望各城市教會一同在禱告上有更多的連結與突破,期待無論在台北或是各縣市的禱告塔能夠早日建立。

()合一完成大使命

眾教會能一同完成大使命,讓全台灣福音化;更期待與眾教會在合一的委身上更加突破,讓主耶穌的禱告——合一的禱告能夠實現。

最後,期待與眾教會一同建立榮耀的教會,靈糧堂非常樂意服務或分享交換其中的過程和經驗,與眾教會彼此代禱勉勵,一起預備教會成為基督的新婦,並能夠看見各教會越來越榮耀,更期待末後的榮耀大過先前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