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精選
從河川整治看治理與轉化
作者:口述:游進裕 整理:楊玉華
資料來源:期刊 - 2009夏季號 - 2009-06-14出版
文章類別:工作與生活|教會與國度
文章主題:生態環保|領導/治理|復興/轉化
關鍵字:轉化|環保|自然生態|僕人領袖|僕人領導
近年來新店溪一再出現大批烏魚群暴斃現象,引起政府及關心生態環境人士的重視;游進裕執事與台大張文亮教授先讓烏魚有個安全的家,讓烏魚願意留在淡水河,並且能快樂的生活」,這不僅是一個口號,也是透過對環境與生態守護關懷的實踐,來轉化人心與地土的一個行動。
編按:「水」的專家──游進裕執事是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水土資源博士,從二○○四年到現在,因著參與推動「溼地」等生態工程改善水質的工作,不但獲得政府單位的信任與肯定,也在學術界與生態工程方面有相當的貢獻與影響力。 近年來新店溪一再出現大批烏魚群暴斃現象,引起政府及關心生態環境人士的重視;游進裕執事與台大 長期倡導並致力以生態工程整治河川,恢復生態環境,同時也正推動著台灣沿海(西海岸)轉化的游執事,是如何領受神的託付,將聖經中領導與治理的觀念落實於工作和職場,在專業領域產生影響力?以下是訪談游進裕執事的口述整理。 烏魚與淡水河 「先讓烏魚有個安全的家,讓烏魚願意留在淡水河,並且能快樂的生活」,這不僅是一個口號,也是透過對環境與生態守護關懷的實踐,來轉化人心與地土的一個行動。因此提供一個願景盼望和看得到的實例,讓一般民眾能夠體會到政府單位與關心環保人士在河川整治與恢復生態所做的努力,引導大家瞭解自己也有份於管理與愛護大地的責任,是我們正在努力的目標。 淡水河曾經將近廿年沒有「死魚」,因為髒到一個程度,沒有魚可以生存。但是經過長期整治後,近幾年魚種變多了,有些魚也開始游回來──烏魚正是淡水河流域水質污染改善程度的一個明顯指標。 我的專業是水,所以信主以後我就很清楚知道:水是一個工具,但水也代表生命──水就是生命(water is life);有水才有生命。目前我分別同時在台灣西海岸與淡水河進行轉化工作,而我相信「水」這個領域所帶動的轉化已正在推動中。 淡水河流域主要有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三條支流,匯流成為台北盆地的大動脈。大漢溪、新店溪兩支流交匯於萬華──江子翠,基隆河則是在關渡才匯入淡水河。目前在中正橋附近的新店溪很容易抓到烏魚,而基隆河烏魚的小魚也很多,大約可以長到廿公分。 基本上,烏魚適合生存的環境並不耐髒,但只要水質不要太髒到某種程度,烏魚還是可以勉強存活的。因此我們研判:如果新店溪中游現在的水質算是正常到不錯的地步,那麼現在淡水河真正的瓶頸就在萬華與板橋中間的大漢溪、新店溪交會的地方。而在中正橋下的烏魚其實是被困住的──游不回大海,因為河的下游太髒了;往上也過不去,因為水愈淺魚就長不大。所以我們希望近期內能打通河道,讓烏魚可以從關渡安全地進出新店溪與基隆河,甚至期待能夠進入大漢溪。 淡水河整治與地土轉化的關係
我們的目標是「淡水河今年不再死烏魚」。在作法上,譬如:示範污水變乾淨的方法。當大家知道水變乾淨是可行的,就可以自發性配合,而政府則可以開始推廣。只要按照成功範例的方法做,完成後不僅要繼續做,還要管理,並讓更多的民眾知道,倡導大家該怎麼配合。當好的結果一直在展現,就會帶動更多人跟著做。而透過烏魚讓生活在台北的這幾百萬人,開始看到自己的行為和作法背後所展現的意義,每個成果串連結合後,就會產生更多的正面意義,這正是我們要持續下去的。 因此,當我們在講淡水河的景況時,大家可以想像,這並不單是在講台北而已。教會都知道轉化的重要性,從斐濟的轉化故事中也得知,當人心與地土轉變時,周邊很多事物也會跟著改變;烏魚可能就是個訊號。為什麼? 烏魚的一生有屬靈意義的連結:烏魚的生命歷程有相當長的時段是活在海裡,產卵的時候才會游到特定水溫的位置,而台灣的西海岸在冬天的水溫就是那個溫度。以前烏魚是「西海岸的黃金」,俗稱為「烏金」。近年來因大量捕捉和其它因素,魚產捕獲量已經減少了許多。現在台灣吃到的烏魚子大部分是人工在魚池裡養殖的,野生的極少。若是我們能讓游到淡水河裡的烏魚長大,而且不再任意捕捉,只要水不髒,魚就很容易生存;當烏魚長大要回海裡產卵時,一定會再回到台灣的西海岸。 如果淡水河今年能夠不「死」魚,代表我們的專業和認知判斷是可以經得起檢驗;這樣,當我們繼續往前推動時,大家就會更有信心。 從小拼圖到大拼圖 目前我在另一個團隊做西海岸轉化的工作,我個人正巧參與了從無到有的計畫推動。這個團隊協助政府完成了一個框架規劃,包含計畫內容、時程與經費。馬英九總統因著去年夏天的水患治理問題,要求行政院對沿海淹水的老問題,提出一套徹底解決方案時,我們所作的成果剛好成了政府手中派得上用場的「套餐」。於是就由上層交由行政院,一路從「上面」交辦下來,現在已編好預算,並且獲得立法院通過。政府目前是由行政院跨部會的政務委員統籌負責,等於是行政院直接授權,接下來要透過各個不同的單位負責去執行。後續轉化工作的進行,還是亟需教會弟兄姊妹不停的代禱。 去年底我們所陪同的幾位國際專家曾見過馬總統,我們告訴總統:台灣必須要對氣候變遷有全面性整體性的因應政策,並且要加快腳步。而現在已經有份國際專家的構想提給政府參考。一旦政府願意採行,未來可能五年十年就會依著這個步調走下去。 我總覺得自己是何等榮幸,一方面覺得責任很大,一方面又覺得神真是奇妙。在我還不明白異象的時候,神就給我如工頭般的恩賜,讓我能按圖施工。原先做的很多計畫,當時並不知道結果會如何,可是當我認真完成了小拼圖後,神就賜下更大的拼圖;我就再把小拼圖放在大拼圖裡,更大的拼圖就拼出來了。 在剛提到的國際化program裡,台灣目前可能需要集中力量做好幾樣事情:其中一項就是證明我們的西海岸可以被轉化;還有一個將會是淡水河整治。國際上對這個program所關心的,並不是台灣做了什麼工程,而是:台灣人民是怎樣因應這件事情,會怎樣改變自己?例如去年八、九月的連續幾次週末颱風,每次降雨量都超過 回到神起初創造的心意來治理和管理 如果過去我們在土地的治理上沒有善盡職責,以致造成環境的污染與破壞,那麼現在能把這件事情重新做好,並且是按著神託付人該有的責任來管理,我們將可以在神的恩典中真實看到:從台北開始進行的整治工作,配合在西海岸要做的轉化工作,漁民就極可能在海裡又能重新捕獲會產卵的野生烏魚。這件事情將會變成非常大的新聞,從自然界來看,不管在國內國外,都可說是個非常強的訊號──就是創世記第一章提到治理全地的祝福。 從創世記第一章和第二章可知,神的兒女(基督徒)對環境必須要有責任感。我們的責任豈不是要按照神的心意,來照管治理大地?但是當我們破壞了環境生態,動物不會講話,只會有兩種行為──逃離與死亡,結果就是消失或絕種。因此我們必須要改變原本習慣的行為和做法。 首先人們得從思想和態度上回轉。當人心回轉了,就可以落實在地土上;當地土改變後,人和萬物才又回到起初神創造的次序與心意裡,這就成為一個良性循環。環保的範圍很廣,關於環保的學說與思想也很龐雜,但基督徒的體認是來自於聖經。我們清楚,也知道我們所做的:我們唯一能夠站得住腳的是「聖經的立論」──源自於聖經何處?怎樣領受且明白神的次序與命定?以及神要做的心意是什麼?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慢慢影響人們的觀念與思想,幫助他們回到神起初創造的心意來治理和管理。 我們過去被教導的「治理」和「管理」,通常是:我是老大,我愛怎麼支配,愛怎麼使用──既然我要治理要管理,就代表我有支配權,因為「我管理」即表示「我是老大」──這種想法演變出來的態度就是「我要治服,我要征服」。 而我個人從聖經上的領受卻是相反。聖經新約中耶穌說:「誰願為大,誰就應該作僕人」(參可十43~44),所以我們在治理與管理上,不是「老大的心態」,而是服務的,負責的心態;不是我要支配使用,而是:我必須要對他負責,服務他,成全他。以至於我們所做的一切,可以讓人類與動物在這塊土地好好生存。 與神連結帶來領導與治理的影響力 因著神的開路, 我們不否認在某方面是走得比別人快一些,做出來的成果也比較完整些,所做的判斷也較易獲得信任。所以在屬世的專業領域裡,我們這群被視為是專家的,確實有些影響力。正因如此,我們一方面要負起責任,凡事謹言慎行,以免誤導或把人帶往錯誤的方向;另一方面,更需要神的引導。有了異象及神的託付,我們才能更往前,然後才會有人跟著走。 一旦遇到問題,我們可以講出既合乎專業又被人接受的方法,又能預見一般人還看不到的未來前瞻,所以便形成引領的指標。這不是我這個人能怎樣,而是神早已在我們身上預備好了專業判斷力與經驗。因此我們的心態一方面是「若是離了主,我們什麼也都不能做」;另一方面,則因為「與神連結」所產生的信心,這信心是來自於相信神的信實、權能和恩典。 在現實社會裡運作就需要有權柄,這必須獲得政府或有權柄的授權;而授權則是通過信任所產生的結果。當我們的專業得到政府或有權柄的信任後,以至於我們的意見就可以被重視,進而就會產生影響力。 (游進裕為台北靈糧堂執事,現任職於國際水利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