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文薈

Bread of Life Literature Collection
home >> 主題精選 >> 工作與生活

主題精選


字體大小:小 大

化苦為甜的神蹟

拿俄米經歷了悲傷的旅程,心中充滿愁苦悲痛,但因著神的憐憫,後來發生一連串奇妙的事,產生化苦為甜的神蹟。

今天我要用「化苦為甜的神蹟」這個題目來總結路得記的信息。拿俄米從摩押回到故鄉伯利恆,心中極其愁苦,因為她的先生客死異鄉,兩個兒子也相繼過世;只留下三個孤苦零丁,無依無靠的寡婦。拿俄米看不到前頭有任何希望,只看到孤單與無助。以前的鄰居看到她都幾乎認不出她來,彼此問說這是拿俄米嗎?拿俄米說:「不要叫我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要叫我瑪拉(就是苦的意思),因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我滿滿地出去,耶和華使我空空地回來。」(得一20∼21)拿俄米經歷了悲傷的旅程,心中充滿愁苦悲痛,但因著神的憐憫,後來發生一連串奇妙的事,產生化苦為甜的神蹟。今天我們要透過路得記找出三個屬靈原則,讓我們在人生受苦的階段,也能經歷化苦為甜的神蹟。
一、歸回恩典之地
拿俄米因饑荒離開伯利恆,舉家遷往摩押;當她再回故土,伯利恆已經歷神的恩典與眷顧,再次生產糧食。拿俄米要經歷化苦為甜的人生,必須先做出正確的決定──轉離錯誤的方向,回到神的恩典之地。
詩篇說:「祂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三十5)我們在悲傷時很容易對神生氣,責怪神,這是一般人普遍會有的反應,就像拿俄米。當人在悲傷時把怒氣轉向神,並不代表對神沒信心,因為受苦的意涵和原因是很廣泛的,我們需要慢慢去釐清了解。雖然我們受苦時向神生氣,是可以理解的自然反應,但不能讓它變成長久的反應,否則會出生苦毒的根,怨天尤人,甚至離開神。這樣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苦上加苦。
拿俄米說:「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從神掌管一切的角度來看,這句話說的過去。問題是,苦從哪裡來?值得我們進一步思想。是從神、從人或從自己而來?舊約有三個受苦之地,可以澄清這個問題:第一,埃及地。以色列人在埃及地受苦,因有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起來治理埃及,他看以色列人生養眾多,就壓迫他們,使他們作奴隸。因此以色列人在埃及受苦是出於外在的逼迫壓制。第二,應許之地。伯利恆發生飢荒,根據士師記記載,是因為那世代的人得罪神,因此神不降下秋雨春雨,導致伯利恆雖然土地肥沃,卻產不出糧食。所以第二個受苦的原因是因人得罪神,惹神忿怒的結果。第三,摩押地。摩押是拿俄米全家希望寄託之地,卻成了她丈夫與兩個兒子的葬身之地。因此第三個受苦的原因是人做了錯誤的決定,選擇了錯誤的方向。
當然有時我們受苦卻找不到原因,就像約伯,但很多時候我們是清楚知道的,我們不要把責任都推給神,乃要歸回恩典之地。這包含兩方面的意思:
1.不再自己作王
當士師執政時期,國中發生飢荒,連伯利恆也遭殃。士師記最後一章最後一節記載:「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廿一25)總結了以色列人為何不斷受苦的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沒有君王治理他們。國家處於無政府狀態,百姓常被外敵欺壓,後來才會求先知撒母耳為他們立一個君王。神對撒母耳說:「這些百姓不是厭棄你,而是厭棄我,不願意我作他們的王。」
第二個原因是各人任意而行。雖然以色列人曾在西乃山上與神立約,承認耶和華是治理他們的大君王,但他們來到應許之地卻自己作王,隨自己的意思而行。他們轉去敬拜偶像,不敬拜獨一真神。他們的性關係混亂,同性雜交普遍,整個社會充滿暴力。基甸就是典型的例子,他的性關係混亂,妻妾無數,生了七十個兒子,後來其中一個兒子為爭取領導權,將所有的兄弟都殺了。
拿俄米的先生名叫以利米勒,意思是「我的神是王」。但以利米勒在做決定時卻是自己作王,當伯利恆發生飢荒,他沒有尋求神的帶領,反而選擇容易走的路,哪裡有糧食就往哪裡走。這個選擇讓他吃盡苦頭,拿俄米跟著去,也失去了她的丈夫和兩個兒子。
伯利恆是肥沃之地,向來被以色列人稱為糧倉,生產五穀供應各地需要。但因百姓自己作王、任意而行,糧倉就變成飢荒之地。至於摩押則是淫亂之子的後代。當神毀滅所多瑪、蛾摩拉之後,羅得一家人逃脫,過程中他的妻子因回頭看就變成鹽柱,最後兩個女兒與爸爸逃出來躲在洞裡。兩個女兒受城裡淫亂風氣的影響,將父親灌醉,與父親同房,大女兒就生下摩押,二女兒則生下亞捫人的始祖。
這些現象都再次印證,生命的苦與甜在於我們是否尊主為大、與神同行。基督徒在遭逢人生苦難時,寧願尊主為大、與神同行度過荒年;也不願自己作王、任意而行享受豐年。有神同行,苦亦甜;無神同行,甜亦苦。
2.投靠神的翅膀
「願耶和華照你所行的賞賜你。你來投靠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翅膀下,願你滿得祂的賞賜。」(得二12)這節經文是路得記的濃縮摘要。不論種族、性別和社會地位,凡尋求神作他的幫助、避難所和遮蓋的人,必能經歷神的賞賜。大衛說:「神啊,你的慈愛何其寶貴!世人投靠在你翅膀的蔭下。他們必因你殿裡的肥甘得以飽足;你也必叫他們喝你樂河的水。」(詩卅六7∼8)拿俄米和路得懂得投靠在神翅膀蔭下,雖然是貧窮的寡婦,卻經歷豐盛的供應;本是愁苦的,卻經歷喜樂滿足。
聖經提醒我們,在受苦的時候,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然加增。從以色列的歷史就可以證明。以色列人多次多方拜偶像,結果在萬國萬民中被拋來拋去。光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就屠殺了六百萬的猶太人;但也因著他們走過悲傷的歷史,他們開始真正明白神所說的話。歐洲現在屬靈的光景,跟以前的以色列人一樣。歐洲本是基督信仰的大本營,但這些年來許多人離棄神,聽信新紀元運動的說法,敬拜自己。結果歐債高築,失業率居高不下,暴動不斷發生,政府和人民都活的很痛苦。
我們神學院有一位神學生,是第六代基督徒,他說第一代祖先投靠在神的翅膀下,脫離偶像,經歷神豐富的祝福。但到了第四、五代,信仰慢慢變質,不再投靠神,開始拜偶像、淫亂、交鬼、看風水、算命等,做了很多不討神喜悅的事,家族在這些年間,就有二、三十人死於意外車禍。因此我們可以這樣下個結論,投靠神的,豐盛有餘,喜樂滿足,化苦為甜。遠離神的,荒涼虧損,愁苦加增,化甜為苦。
二、活出愛人如己
1.看見對方的需要
拿俄米和路得都有愛人如己的生命,她們雖然生活清苦,卻沒有彼此控告,反而看見對方的需要。當波阿斯請路得吃飯時,她沒有把食物吃完,卻留下一部份給婆婆吃,她吃的時候會想到婆婆的需要。拿俄米也是如此,她想到路得還這麼年輕,希望替她找到對象,為她成立家室,不再受苦。愛人如己的第一個標誌就是看見對方的需要。箴言書說:「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十五17)在受苦時若還彼此相恨相爭,只會苦上加苦,不會化苦為甜。
謝師母的家人為這句經文做了很好的註解。謝師母家境清寒,爸爸是窮公務員,生了兩男五女。他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讀大學,可是公務員的薪資微薄,只能利用工作之餘,去種菜、養雞、養鴨,好讓孩子都能完成高等教育。他臨終前寫下遺囑,說男孩女孩都是寶貝,雖然遺產不多,但每個人都可分得,只是長子要多一份,是給長孫的。可是哥哥覺得他不應該拿雙份遺產,因為爸爸生病前後都是跟弟弟住在台中,所以雙份遺產理當給弟弟。弟弟說要順從爸爸的遺囑,兩兄弟推來推去,僵持不下。五個姊妹開了一個秘密會議,一致決定放棄遺產,並全數平分給兩兄弟。結果兩兄弟又反對,最後決定開家庭會議,投票表決結果五比二,順利通過兄弟對分遺產,才平息了這場因手足相愛而彼此推讓的事端。
2.愛能生出神蹟
處處為對方著想的愛人如己能產生神蹟,這是路得記所述說的見證。後來波阿斯娶路得為妻,生下俄備得。對拿俄米來說,她從未想過有一天她能做阿嬤,並保有先生的產業,因此俄備得對拿俄米來說是神蹟之子。拿俄米所有的苦情和悲慘的命運,全因這孩子的出生被翻轉過來。對以色列人來說,俄備得是大衛的祖父,大衛一統天下,是以色列人最尊敬的君王,他使以色列人真正得地為業,進入安息,所以俄備得對以色列人來說也是神蹟之子。對全人類來說,這個孩子更是神蹟之子,因為大衛的後裔生出了耶穌基督,成為全人類的救主。
我們教會有一位姊妹是東西中區的小組長,她跟婆婆的關係非常緊張痛苦,因為婆婆在婚姻上曾受過傷,常會猜疑,在鄰居間不斷訴苦,讓人覺得這媳婦是惡媳婦。姊妹雖然用盡一切方法想要改善關係,但都沒有果效。她痛苦了將近二十年,直到有一天她在主日聽到牧師說了一句話:「你無法影響一個你不尊榮的人」。這句話就像一束光打進她的心中,讓她感到扎心。她發現這就是她和婆婆間問題不能改善的關鍵,她想到自己常以高姿態和婆婆互動,因為婆婆是鄉巴佬,沒受過什麼教育。但這句話讓她回轉,她開始尊榮婆婆,真心愛她,對她說關切的話,講故事給婆婆聽,跟婆婆一同面對她過去婚姻上的傷害。在這樣愛人如己的氛圍裡,特別的事情就發生了。二十幾年來她看到的都是婆婆的苦瓜臉,但現在婆婆會對她露出純真的笑容,婆婆的精神狀態也逐漸改善,她們都經歷了神蹟。
三、學習安靜等候
拿俄米對路得說:「女兒啊,你只管安坐等候,看這事怎樣成就,因為那人今日不辦成這事必不休息。」(得三18)在受苦時,很難等待,總希望痛苦趕快離開。以色列人在埃及地受苦很久,神才差遣摩西去拯救他們。化苦為甜的過程往往需要時間,而且神的時間表跟我們不一樣。等不下去的時候,不要跑在神的前面,許多基督徒受苦還沒嚐到上帝的甜水,就被苦水淹沒了,這是很可惜的事。那麼,要如何才等得下去呢?
1.交託一切的重擔
拿俄米要路得安坐等候,這是不容易的,路得必須學習交託。交託的意思用一句英文來說,更容易瞭解:「Let go and Let God.」就是把重擔全交出去,讓神完全接手。交託之所以不容易,因為我們從小到大都被教導要靠自己解決問題。當我們把事情交給神,發現神的動作太慢,我們等了很久仍不見果效,自己就把事情又拿回來處理。
大衛說:「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祂必撫養你;祂永不叫義人動搖。」(詩五十五22)然而我們常常做不到,只有在環境失控或生病時,我們才被迫不得不交託。讓我們從小事交託開始操練,到大事發生時,就能全然交託了。
2.對神有深刻認識
拿俄米對波阿斯的行事為人非常瞭解,因此她要路得安坐等候。同樣的,我們對神有深刻的認識,知道神掌管一切,就能在患難中平靜安穩,不驚惶也不害怕。神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詩四十六10)我們要堅定的相信,耶和華是我們的力量和避難所,是我們患難中隨時的幫助。這樣的認識,使我們在風浪中也能安然入睡。
拿俄米對神的認識有很大的改變。她剛回到伯利恆時,說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但到了第二章,她說:「神是不斷恩待活人和死人的神」(得二20)。我們對神的認識不一樣,講出來的話就不一樣!值得我們深思。對神有更多的認識,使我們能更容易安靜等候。這不是無奈的等候,而是心存盼望,相信神能化咒詛為祝福的等候。
我們要常提醒自己,神掌管一切事情的發生。在路得記裡我們看見了幾個「恰巧」。第一個恰巧是當拿俄米帶著路得從摩押地回到伯利恆,「正是」動手割大麥的時候(得一22),路得才有機會去拾穗。第二個恰巧是,路得「恰巧」來到波阿斯的田裡拾穗(得二3)。第三個「恰巧」是,而波阿斯那天也「正從」伯利恆來到那塊田(得二4),就遇見了路得。最後一個恰巧發生在城門口,波阿斯要知道拿俄米至近的親屬是否有意娶路得為妻,就來到城門口等候,「恰巧」至近的親屬從城門經過。整篇路得記雖然沒有直接講到神的作為,卻出現了十八次「耶和華」的名字,這意謂神在人的生活中讓許多恰巧的事發生,透過這些事就成就了神蹟。對神來說,沒有accident(意外),只有incident(事件)。在我們受苦的時候,神會讓許多「恰巧」的事發生,以致我們能化苦為甜。
我們教會有對夫妻同心為孩子禱告多年,他們的兒子小時候在教會上主日學,長大後卻遠離神,不來教會也不參加小組,讓他們非常頭痛。他們禱告了六年多,兒子依然故我,甚至讓他們愈來愈擔心,因為他生活日夜顛倒。有一天這孩子「恰巧」在週報上看到教會有好眠成長團體,他就來參加,而且把好眠CD拿回去聽,裡面的經文和禱告幫助他能好好睡覺,且讓他的信仰有很大的翻轉。他開始喜歡讀聖經、禱告並參加小組,甚至加入服事。這對夫妻非常感謝主,七年的禱告等候,在一個偶然的「恰巧」中,經歷了化苦為甜的神蹟。
人的一生如何化苦為甜呢?第一,要歸回恩典。如果是世界逼迫我們而受苦,我們要有勝過世界的信心。如果我們是因犯罪而受苦,要認罪悔改。如果是自己作了錯誤的選擇,要回到正確的方向。不要再自己作王或任意而行,要投靠在神翅膀的蔭下,才能得著滿足的賞賜,豐盛有餘。第二,要愛人如己。在受苦時,拒絕苦毒、論斷、批評、抱怨;反要處處為人著想,看見別人的需要。神喜歡在愛的氛圍中行神蹟。第三,要安靜等候。神的時間表跟我們不一樣,我們休息時,神不休息也不打盹。在我們尚未看到結果時,讓我們學習交託,相信神掌管一切事情的發生。願每一位受苦的人,都能從這三方面的學習,經歷化苦為甜的神蹟。
(本主日信息講於2013年2月17日,由陳玉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