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文薈

Bread of Life Literature Collection
home >> 主題精選 >> 信仰與靈命

主題精選


字體大小:小 大

桃姐 A Simple Life

桃姐和Roger都是單身未婚。在香港這個疏離的城市中,沒有家人沒有婚姻,應有一種說不出的孤獨寂寞。但他們兩人卻心靈相契,有著比家人更親密的關係……

英文片名「A Simple Life」的桃姐〉,是近期華語片中少數以低成本、簡單劇情,卻獲得廣大觀眾迴響,受國際影展評審青睞的香港電影。這部由許鞍華執導,劉德華、葉德嫻與秦海璐主演的〈桃姐〉,不但包辦了台灣金馬獎的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獎和香港金像獎的重要獎項外,十一年未演戲的葉德嫻,還在威尼斯影展中奪得最佳女主角,成為香港影史上第一個榮獲此獎的女演員。

〈桃姐〉的故事背景,來自一個香港的基督徒家庭。男主角劉德華所飾演的真實人物李恩霖(Roger香港知名的電影監製、財務總監),全家都是得救的基督徒,這個家庭亦以福音來回饋服事他們超過六十年的貼心女傭桃姐。這部電影在製作上有一個特色,導演把一線的專業演員劉德華、葉德嫻和秦海璐,完全去表演化地放進了一家香港中階的養老院裡,為要藉紀錄片的形式呈現真實人物的寫實風格。本來極容易煽情的電影,卻因導演的刻意控制,觀眾在戲終人散時,思緒的焦點不留在演員的表情上,而不知不覺回到自己與家人的關係上,這就是導演想達到的目的。

影片中有四分之三的情節,發生在老人院裡。我們看見重男輕女的老太太,總是苦等兒子、忽略孝順的女兒;看見引頸期盼家人,表情孤獨的老人;也看見過年選擇不回家,與家人關係疏離的主任蔡姑娘(秦海璐飾演)。當全球都面臨高齡化社會的衝擊時,老人問題似乎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不管照顧父母或是面對自己的老年生涯。許鞍華藉著一位真實人物桃姐的故事,揭開香港的老人問題,因著一段主僕間的特殊情誼,讓觀眾從沒有血緣關係的兩人,竟存在無法言喻的情感默契,實踐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進而使觀眾反思自己的親子關係,這真是一箭三鵰的犀利文本

 

另類家人,也是幸福

十三歲就被養母送到李家幫傭的桃姐(鐘春桃),照顧李家三代超過六十年,可以說奉獻了她的一生。八十年代李家移民美國,剩下Roger獨自在港工作,與桃姐相依為命超過二十五年。本來一直沒有信仰的桃姐,也在李家人的引領下,接受福音受了洗。據李恩霖說:在桃姐晚年病痛時,信仰成為她很大的支持力量。

這部電影聚焦在桃姐最後三年的生活。李恩霖根據長期與桃姐真實相處的點滴來編劇,全片沒有戲劇高潮,觀眾卻可以從生活的細節進入這對感情超越母子關係的主僕,進而享受這份非常特殊的親密關係。本來孤獨無依的桃姐,晚年應該是最淒涼的,但她全心的奉獻受到一個基督徒家庭的感念,桃姐可以很驕傲地回答老人院的人說:「我的家人都在美國!」家人,是可以超越血緣關係的,重點是在關係中的愛與陪伴,勝過一切的形式。

 

親密關係,人心最深的渴望

桃姐和Roger都是單身未婚。在香港這個疏離的城市中,沒有家人沒有婚姻,應有一種說不出的孤獨寂寞……但他們兩人卻心靈相契,有著比家人更親密的關係,這是觀眾之所以被這個平淡故事吸引的緣故。一直到影片的後半部,Roger的母親出現後,雖只有兩場戲,我們卻可以理解為何Roger跟桃姐有如此特殊的關係。Roger與母親的互動非常拘謹而壓抑,母子間存在許多的期待和緊張,對比與桃姐的相處,就十分單純與享受。

在一場過年的戲中,桃姐在老人院裡過年,因為她沒有家人帶她回家,只能看電視過新年;Roger在美國舊金山與家人一同過年,雖然人聲沸騰,卻只有跟桃姐講電話的時刻,他顯得非常開心。這就是親密關係,沒有過重的期待與負擔,不受時空的限制。這部像散文一樣的電影,一段段記憶中的生活,彷彿一點一點愛的沙漏,隨著時光而流逝……生命中有一個愛你的人,你可以陪伴她到終老……人所渴想的幸福,不就是如此嗎?

 

謹守界線,享受自由的愛

雖是一段親密的主僕關係,兩人卻謹守界線尊重對方的決定,不將自己的意思強加給對方,這是兩人關係可以維繫到最後的關鍵。桃姐中風後堅持去老人院住,以桃姐生活的標準,應該非常難以適應,但她不想增加Roger的負擔。Roger尊重她的決定,無論再忙總是每週都會去探訪她,學習推輪椅、餵飯等等從未做過的事。甚至電影的首映會,也帶著桃姐出席,共享榮耀的時刻。電影中兩位主角的親近關係在於為對方設想而不以私心掌控彼此。

我想Roger的生命改變,應該在於照顧桃姐的三年中間。電影的開場,大少爺面無表情地在享受傭人為他預備的晚餐,大啖活魚螃蟹,連拿飯也沒看桃姐一眼,主僕地位清楚。而影片的最後,在醫院掙扎考慮是否放棄急救的Roger,他還是在吃晚餐,但走進病房最後一次幫桃姐穿好襪子蓋好被子時,他是桃姐唯一的家人。

這部電影的成功,若不是劉德華和葉德嫻長期以來扮演母子的默契,不可能如此動人。六十五歲的許鞍華、六十四歲的葉德嫻,加上六十二歲的作曲葉永暉,譜出一首看似簡單卻充滿了層次感的生命之詩,那是一部你走出戲院,情不自禁的拿起手機,打電話給家中老父老母或是你生命中的桃姐的好電影。

(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