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文薈

Bread of Life Literature Collection
home >> 主題精選 >> 工作與生活

主題精選


字體大小:小 大

我的宣教之路──戴繼宗牧師

按:戴繼宗牧師的高祖父戴德生是近代宣教士的楷模,也是內地會的創辦人,對中國教會有深遠的影響;父親戴紹曾院長則是中華福音神學院第一任院長,是一位具創新、遠見、魄力的領袖,對台灣和海外華人有很大的貢獻。從中國的內地到臺灣及海外,戴家五代一直都在華人當中忠心服事。

「主阿,讓我能在這個時代忠心。」這是戴繼宗牧師向神的禱告。他期許自己能像先祖們一樣的忠心。

 

生長於宣教世家

目前擔任海外基督使團()華人福音事工顧問主任的戴繼宗牧師,回想他的成長和神在宣教之路的帶領,他說:

「神從幾方面不同的影響來塑造我的生命、引領我走上宣教服事;我從一九九○年加入內地會,一九九六年全家搬到香港服事,六年多前搬回台灣,在海外基督使團裡服事了二十多年。神在不同的時期與階段透過祂的話、環境和人,帶領我全時間服事祂。

身為戴德生的第五代孫,生長在這樣的宣教世家,對我有一定的影響;而出生在異地,也讓我有機會瞭解非西方的社會文化,使我對於華人文化自然有相當程度的認同。我出生在台灣,父母將我送到國民小學,所以我會講中文;這都成為我入境隨俗的成長過程,也在有形無形中很認同華人文化。

另外,當我聽到高祖父戴德生,甚至曾祖父、祖父的見證,也親眼看到我的父母親五十多年的宣教生涯,他們的忠心與委身,對我都有很大的衝擊。我的父母親為我取名『戴繼宗』──繼續祖宗,這個名字顯示出他們在神面前的心願與奉獻,也是他們多年為兒子的禱告。

當然,生長在這樣的宣教士家庭,也有一定的壓力,記得常被問到:『你會不會繼續祖宗?』『你會不會做一個宣教士?』在我靈命不很成熟、與神的關係不很清楚的時期,旁人這樣的設想令我產生反感;特別在青少年的叛逆時期,有一段時間是相當的抗拒。」

戴繼宗牧師清楚知道神的帶領是在讀完大學之後。

 

蒙召走上宣教之路

原來,他在北加州工作和服事的兩年中,認識了英國內地會宣教士艾得理Adeney師,曾有段時間住在艾得理牧家中。他說:「我看到神所重用的僕人,年齡已七十多歲卻仍然退而不休,並謙卑地服事周遭的人。而他對中國的負擔──中國自一九八○年開放,他不斷的挑戰基督徒為中國禱告,一起思想向中國傳福音──對中國人的熱情、對靈魂的迫切感,都令我很震撼。

艾得理牧師的靈命、對神話語的渴慕,和生命見證、服事榜樣,深深影響了戴牧師,也幫助他面對並克服來自宣教士家庭背景的壓力;使他從正面的角度清楚神帶領的是「戴繼宗」這個人,而不是因著家族背景「代代相傳」。另外,約書亞記廿四章15節:「至於我和我家必定事奉耶和華」也帶給他很大的震撼和服事的印證。他說:「約書亞記的開始是家庭(喇合)蒙恩得救的見證,在結束用另外一個『家』來描述一個立志服事主的家庭圖畫。而我們蒙恩得救的目的,就是為了要服事神。(Saved to Serve)

雖然神呼召了戴牧師,但要走上宣教之路,成為宣教士,還需要神的帶領與生命的模塑。

 

成為海外基督使團的宣教士

加入海外基督使團的資格與要求很嚴謹,他說:「我是在一九九○年第三次申請加入海外基督使團(前身是內地會),才通過被接納為海外基督使團的宣教士。」他在大學剛畢業時第一次申請加入海外基督使團被拒絕,原因是使團同工認為他需先到神學院接受裝備。當他唸完神學院第二次申請加入時,使團同工認為他也需要先在教會裡接受裝備和服事的操練。於是他在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七年去唸神學院。畢業後在波士頓華人聖經教會牧會服事,認識了正在波士頓大學深造的妻子戴柯悅敏(柯悅敏的外祖父是早期台灣長老教會的宣教師李水車),並交往結婚(現育有一男二女)。當時的李秀全牧師夫婦對他的生命也有很大的影響。

加入海外基督使團的頭三年,他先到台灣校園團契服事,後來因著神的帶領才全家遷居香港,服事的重點就轉為對大陸華人的服事。這十六年來,戴繼宗牧師都在大陸與海外華人地區做宣教動員的服事。

三年前,他的父親戴紹曾院長過世前的最後一週,他到香港的醫院陪伴父親時,突然有一個問題浮現:「你如何用一句話描述父親的一生?」他說:「當時我覺得這很荒謬,因父親一生五十多年服事的種種一切,怎可能單以一句話就能描述?但後來神給我一句話『Living to make a Difference』,父親不單是活出了一個改變的生命,他也帶出了改變。」神特別用這句話來激勵,安慰,提醒他,要在這一生中靠主活出一個能帶出改變的生命。

父親的謙卑、忠心、人際關係與講台,也是他的生命榜樣。當他在整理父親的書房和遺物時,發現父親常用的一本聖經裡夾了十二張紙條,寫著每週的每一天為家人與同工的禱告內容,他說:「這都是父親每天親近神中使用的物品,對我是個很大的衝擊。」

 

廿一世紀華人宣教的挑戰

近幾年神給他一個特別的負擔,就是要看見廿一世紀普世華人的教會更多投入「跨文化」宣教工作。一年前,神賜給他一句話:「廿一世紀華人在『跨文化』宣教不可以再缺席」。因此對於這次能應邀來靈糧堂分享,他很感恩,也很珍惜這個機會。他表示將以正面樂觀、喜樂的心,與大家一起來思想:在廿一世紀裡,神給我們的託付是甚麼?無論是靈糧堂與整個靈糧體系,在這個時代要如何挑旺與挑戰我們更多承擔大使命,完成福音直到地極的使命?

他提到現今宣教的挑戰──「七宣:1.未得之民的宣教、2.職場宣教、3.城市宣教、4.僑民宣教、5.全人宣教、6.長期宣教、7.跨文化宣教」,並提醒教會如果只看重本地宣教,或只看重職場宣教,或是同文化宣教,那就需要回到神面前反思。因為著重任何的一端,都不是最好的。我們需要平衡地來看神全備的計劃和宣教使命的託付。而宣教的工作與託付還未完成,因此我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需要更多的參與宣教,以完成福音直到地極的大使命。

註:海外基督使團的前身是內地會,是一八六五年神帶領戴德生在中國所設立的一個差會;於一九六五年正式改名為「海外基督使團」後,服事重點從向華人傳福音轉為向當地人傳福音。目前海外基督使團共有一千四百位宣教士,基本上是在亞洲與亞裔當中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