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文薈

Bread of Life Literature Collection
home >> 主題精選 >> 工作與生活

主題精選


字體大小:小 大

從使徒的角色與責任來看教會的建造與宣教植堂

使徒基本上是做突破的工作,在那地帶來新事,興起原本沒有的事工;最後帶來地的轉化,恢復神原先交付我們治理這地的責任。

現今這個時代,雖沒有主耶穌當時的「使徒」,但是使徒的功能仍繼續發生在教會中。從五重職事的功能來看,使徒應該擔負的責任,或是應該帶出的結果可以從很多角度來討論,但有兩個角度與教會的運作很有關係。

一、使徒建造教會成為靈宮

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裏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房靠祂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祂同被建造,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弗二1922)

使徒很重要的責任之一是要建造教會成為一個靈宮,如經文所說,漸漸成為主的殿,也就是聖靈居住的殿。這是我很大的一個負擔。

 

1.與基督關係親密

我們要先明白使徒、先知與主耶穌的關係。教會以基督為房角石,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而使徒與先知所思想、所領受的,是要把人帶到基督裡,在基督裡面來建造。換句話說,在整個建造的過程中,使徒、先知應該跟主耶穌有最親密的關係。

使徒、先知必須明白聖經,而且持守住聖經。使徒對神的真理是很執著的,他們持守真理,所以當教會行的不對、離開真理時,他們會以使徒的權柄導正。當神的百姓離開了神的心意時,先知就起來發聲,若教會再不悔改,神的審判就會臨到。其實使徒、先知都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讓教會走在神的心意中。因此從五重職事這個角度來講,不僅是講究使徒、先知對於聖經的認識,還需要對主有親身的經歷,包括在異象中看到神、在生活中聆聽神、甚至有神蹟奇事發生來印證他們所持守的真理。

 

2.房角石——基督

房角石很重要的功能是訂定房子的方位。兩面牆接在房角石上的角度,就定了整個房子的方向。房角石也是最大、最重的石頭,決定了房子可以蓋多大、多高。房角石是向東建造,房子就向東,房角石大,房子就可以蓋得大。以前沒有鋼筋水泥,當有地震或風吹雨打時,如果房角石很小,整個房子會晃動;若房角石夠大而不會搖動,房子才會穩。所以整間房子都要跟房角石靠的很緊密。

而房角石(基督)的性質是透過根基(使徒、先知)在建造當中顯明出來,因為他們彼此的關係緊密。

 

3.建造教會的目的

從以上兩點我們知道,這樣的建造只有一個最終的目的,就是成為主的殿,也就是聖靈運行的地方,是聖靈居住所在。「各房靠祂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祂同被建造,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弗二2122)

建造教會時,神的話語非常重要。我們必須明白神的話,整個教會都要走在神的話語中。同時每位弟兄姊妹的心中除了清楚神的話之外,還必須真實的經歷神;這就跟禱告有關係了。

(1)禱告是神的旨意成就

教會是禱告的殿。禱告絕不只是因為我們有需要,向神求到一個程度,神照著我們的需要給我們。禱告不是改變神的想法,而是我們藉著禱告,謙卑等候神,讓祂來改變我們的想法。可能剛開始我們的確帶著需要來到神面前,也迫切禱告,希望神能成就;但若我們的祈求跟神的想法不一樣時,最後是神的想法勝過我們的想法。這是很重要的禱告態度:是聖靈來運行,而不是我們要聖靈做什麼;是神在我們身上作主,因為我們的身子也是神的殿(參林前六19)

有時我們的思想最先可能不清楚或不正確,但藉著禱告,漸漸地明白了神的心意,聽到神的聲音,我們就調整自己的光景,最後神的旨意就行在我們當中。

(2)禱告帶出神的同在

當我們尋求神的心意,並且調整我們的態度,就帶出神的同在,神的旨意也向我們顯明。我今年第一次帶全教會禱告會時提到,禱告會並不是為了要來參加的人多,也不是因為我們禱告的多,神一定得垂聽我們的禱告。禱告乃是相信神因著我們有渴慕尋求祂的心,所以祂樂意來到我們的當中。

一般人認為主任牧師就是使徒的職分,其實不一定。當五重職事更成熟時,主任牧師可能是五重職事其中之一。但是我目前站在一個主任牧師的角度,也站在使徒的角度,很重要的一個責任是要把教會的禱告事工建立起來,就是整個教會的弟兄姊妹要成為禱告的殿,成為神可以居住、聖靈可以運行的地方。所以我不僅得要求自己對神的話語很準確,把弟兄姊妹帶到真理的裡面;另一個重要的責任,是要把弟兄姊妹帶到與主面對面的屬靈實際經驗裡,好叫弟兄姊妹藉著禱告、敬拜、讚美等,自然而然成為主的殿,以至於聖靈可以住在我們當中,進而感動、帶領並使用我們。

感謝主,每個月一次的全教會禱告,在敬拜方式、聚會的內容有突破。而且一些連線的福音中心和分堂,不論在哪一個城市,弟兄姊妹等候、仰望、追求時,很明顯地更深經歷主的同在。五月份的禱告會結束後,有好幾位弟兄姊妹告訴我,大家都還留在教會,沒有回家;因為他們還在享受神的同在,還在談論神的同在。我相信這是一個突破。但從另一個角度,這只是恢復,因為聖殿本來就是禱告的殿。

 

二、使徒與宣教

在安提阿的教會中,有幾位先知和教師,就是巴拿巴和稱呼尼結的西面、古利奈人路求,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並掃羅。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做我召他們所做的工。』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徒十三13)

當有人到安提阿去傳福音,就有很多人信了主,於是耶路撒冷教會就派巴拿巴過去。巴拿巴是牧師的職分,他「勸勉眾人,立定心志,恆久靠主……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徒十一23~24)巴拿巴又找了掃羅來,「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徒十一26)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保羅是教師的職分。有了傳福音的、牧師、教師,門徒就產生極大的改變,所以「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徒十一26)過了一陣子以後,先知也在他們當中,而先知跟教師一起禱告時,聖靈要教會差派巴拿巴跟保羅出去,他們就成為使徒(參徒十三13)。於是五重職事就自然產生了。

 

1.將神國向外拓展

使徒跟宣教兩者是分不開的,使徒很重要的責任是要把神的國向外推展。因此使徒在教會的宣教與植堂要擔負一個很大的責任。

原本巴拿巴是牧師,保羅是教師,但是當他們被差派出去的時候,除了他們所擁有的恩賜以外,還帶出使徒的職分。當聖靈差派他們出去,按手在他們頭上,不僅領受了清楚的使命,而且也領受了權柄跟能力,也就是宣教的恩膏,或者說是使徒的恩膏。使徒帶著神給他的權柄、能力,在教會的支持下,就出去把福音帶到還沒有聽聞的地方,並且在那裡建立教會。所以接下來在使徒行傳中,我們看到他們走到哪就在那裡宣教,並且建立教會。

 

2.面對屬靈爭戰

當使徒出去宣教,到那些還沒有聽聞福音的地方,聖經說這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約壹五19),所以他們一定會面對屬靈的爭戰,因此許多的神蹟奇事就發生在整個宣教的旅程當中。

 

3.帶出使徒團隊

當保羅在一個地方做完他的工作,繼續往前走時,他需要興起當地的人或留下一些他所帶來的人,好叫這地方的服事不致中斷,所以他一定會帶出一個使徒的團隊。使徒團隊不能夠開拓一間教會後就不管,所以保羅的宣教旅程一次又一次重複所去過的地方,就是為了堅固所建立的教會,甚至處理教會發生的問題。

無論面對屬靈的爭戰,或是處理教會的問題,都需要屬靈的權柄。所以使徒基本上是做突破的工作,在那地帶來新事,興起原本沒有的事工;最後帶來地的轉化,恢復神原先交付我們治理這地的責任。

 

4.現階段教會的宣教植堂事工

目前教會的宣教植堂事工的範圍相當的廣泛,所以當我接了主任牧師以後,先整合教會內部事工與福音外展,現在要更進一步發展宣教植堂事工。宣教所帶出來的植堂可分成兩個部份:福音中心與分堂。但是,我所提的「分堂」,跟以前我們觀念中的分堂並不完全一樣。

(1)福音中心

為了轉化大台北地區,我們幾年前開始設立福音中心,到現在已有十七個福音中心,是針對不同的地區、族群設立。這些福音中心跟母堂關係緊密,母堂有責任讓每個福音中心都成為聖靈居住的殿,好叫聖靈充滿他們,而且透過他們行大事。這幾年來,福音中心總共增加了二千人,讓我們看到這個方式的果效。

(2)新的「分堂」關係

開拓新的事工是很困難的,因此解決之道是連結於母堂。我們看到雖然保羅是從安提阿被差派出去,但他們會回到耶路撒冷,再到安提阿。因為他們把資訊帶回到母堂(耶路撒冷),也把母堂的資訊帶給分堂(安提阿)和所拓植的分堂。從某個角度,這是一個網絡。目前我們雖然有很多的分堂,但我們跟分堂的關係不夠緊密,分堂有困難我們可能不知道;他們遇到問題也不見得一定會找我們。因此接下來我們所要開拓的「分堂」,是跟母堂分不開的,都是從母堂延伸出去的。但是不論是福音中心或「分堂」,也會有她的獨立性、自主性。

所以一種宣教植堂──福音中心,是為了轉化大台北;另外一種宣教植堂──「分堂」,是離開台北市,甚至離開台灣到世界各地。雖然兩種模式不太一樣,但精神是一樣的,都是由使徒團隊帶領去突破,遮蓋他們,保護、供應、教導他們。這就是保羅所做的工作。保羅開拓了很多教會,常常派他的團隊去看他們;使徒的團隊就把這些網絡連結在一起。所以現在宣教植堂事工由葉嶺楠牧師和謝明宏牧師分工,他們各自掌管不同的區域,每星期與各個地方連絡,遇到問題就去解決。慢慢地,不論是泰北的、緬甸的、以及其他海內外的據點,我們都要連結在一起,不管距離再遠,有問題我們就去協助;我認為這才是使徒在宣教植堂方面應有的觀念和責任。

感謝主,我們教會是一個禱告的教會,也是宣教的教會,讓我們再次的承擔這兩個很重要的使命。我希望在接下來幾年,能夠帶出更明顯的果效,好叫教會真正的往前走──不只是人數增多、地方變大,乃是更要有神的同在,以及神差遣我們、賦予我們的使命──宣教植堂,使福音傳到地極。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