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文薈

Bread of Life Literature Collection
home >> 主題精選 >> 工作與生活

主題精選


字體大小:小 大

夢想進行式──從茶山重建到天國計劃

劉南英傳道看見小農耕種的契機,為了使八八災後的原住民部落和弱勢族群可以脫離貧窮與饑餓,懷抱夢想的她進入茶山參與重建,啟動了「天國計劃」的異象。

二○○九年台灣發生八八水災,中南部原住民部落受創嚴重,道路橋樑中斷,觀光景點毀壞,許多原住民災區部落頓時陷入不知所措的困境;那時我正就讀神學院三年級。八八災後,二○一○年二月一日,在一個莫名的催力中,我花了許多時間了解有關「貧窮與饑餓」、「糧食危機」、「食物銀行」等報導與討論──
     「如果要在2050年為全球90億人口提供足夠糧食,農業生產必須增加70%」、「糧食危機並非糧食的生產不足,而是買不起才吃不飽,全球糧食向來不患寡,而是患不均……是由於我們對資源的浪費與不合理的分配制度所造成的」、「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有20億農村人口的生存都依賴於小農耕種;小農對於目前和未來面臨饑餓挑戰的人口解決饑餓問題有著重要意義」……
     特別是國際農業與發展基金主席恩萬澤所談的解決方法,讓我印象深刻:「小農戶可以養活自己和這個世界,但他們無法單獨做到這點,他們需要更多長期的農業發展投資,創造機會讓農村人口脫離生存壓力而進入市場。」
    

看見小農耕種的契機──再思原民部落的復耕重建


     從這些報導中,我看見擁有土地、有耕作能力之人的未來──這些條件不正符合八八災後的原住民部落嗎?有土地、會耕作,還可以成為立大功的小農,為貧窮與饑餓的問題貢獻力量,但前提是要提供相對的資源成為協力,要建構合理的通路得以永續發展,使小農可以站起來代表自己不再是弱勢族群,也使許多人可以脫離貧窮與饑餓。
  當天晚上我思考著如何藉著部落的復耕重建,也可以同時援助在社會邊緣中的窮乏人,順筆寫下了「解決貧困及饑餓問題策略草案」:一、建立食物銀行(愛心糧倉)為供需平台:直接向災區生產者採購新鮮食材供應貧困者,使生產者有不受剝削的通路可專心生產,貧困者有新鮮健康的食物可增加營養,資金來自政府或民間善款及企業或個人認捐。二、連結「資源提供者」、「生產供應者」、「貧困需求者」三方:協助災區部落申請政府或民間資源協助產業重建,使受災居民從被幫助的需求者提升為自立的生產者;推動企業或個人捐款購買生產者食材給需要援助的貧困者,如此捐贈的效益提升,不但在產地比市場買得更多食材,更同時幫助了生產者與需求者。如此的連結可以達到「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的目標。

「資源」、「生產」、「需求」三方連結的異象與印證


     那年我在台西實習,雖在嘉南平原,舉目望去卻與曾經熟悉的山地一樣──可以耕作的農夫失業、可以耕作的土地荒廢,當收成的作物因著賤價無力採收而任憑腐壞時,在社會的另一個角落,卻有人正在饑餓的邊緣受苦;然而在這許多的困境中,社會中有資源、有愛心的人卻常無法知道哪裡是真正有需要的地方?捐出去的錢究竟用到哪裡?……想到這些失序的現象,我的心愈發地糾結不安,「資源」、「生產」、「需求」三方的連結,不斷成形在我心中。
     我試想,如果一個有愛心的人,捐1000元給一個有需要的人,因為物價一直上漲,可能在市場上能買到的東西有限,如果受款的對象是一個不負責任的家長,恐怕這1000元還幫不了真正餓肚子的孩子;我轉念就想,如果這1000元去向生產者購買食物,直接送給有需要的人吃,這1000元豈不是有2000元的效益,同時幫助了生產者與需求者?!
     二○一○年二月六日我從台西上嘉義阿里山茶山部落,要去探望八八災後山上的朋友及孩子們;台西有位信徒養鱸魚,我想以鱸魚試試心中那個連結的圖像究竟可不可行?往茶山的路上,我發出四十通簡訊給基督徒朋友:「認獻1000元,幫助阿里山原住民災區12個家庭有新鮮鱸魚吃!」(一箱魚12條),兩天之內收到來自十個人、認獻金額1000~5000元不等,共24,000元的奉獻;茶山教會的安長老,為了省下運費可買更多魚,親自到台西載魚,再由各部落長老在半路接駁送回部落分發。
     這筆小錢共買了480條的魚,這些魚不僅讓阿里山鄉三個部落(茶山、新美、里佳)每戶有魚吃,還有其他部落的部分村民也有魚吃;吃到魚的村民很開心,因為在山上除了吳郭魚,幾乎不可能吃到這麼高級營養的魚;賣魚的人很開心,因為收到現金(常被魚商拖欠貨款)還幫助了人;捐錢的人最開心,因為區區1000元,不但幫助了養魚的生產者有通路,也同時帶給12個家庭歡樂與健康,1000元在連結中產生了雙倍的效益!這次我稱之為「五餅二魚」的分享果效大大激勵了我,也愈發肯定心中常存之「資源」、「生產」、「需求」三方連結的異象是神所喜悅的。

回到茶山參與災後重建


     從山上回到學校後,心中仍常常惦記著部落災後的發展,希望危機能成為契機,原住民能在自己的土地上找到站起來的機會。四月十九日我在札記中寫下心中深切的禱告:「求主打發工人上山──恢復原鄉成為上帝的居所,打造上帝的農園」,衷心祈願原住民能重回土地管家的身份成為上帝的農夫、大地的守護者,土地能從咒詛轉為祝福,原住民能恢復成為富足而樂於分享的族群,活出榮耀的命定在萬國萬族中見證基督的救恩。約兩個月後,當茶山部落的安長老告訴我,他們有一小群農人要以復耕重建,請我協助他們也為農產品找出路時,我便清楚知道:這是上帝回應我禱告、啟動心中夢想的時候,也是我回到失落的地方重新站立的時候。
     回想十八年前曾在長老教會總會服事時,深受長老教會「釘根本土並與受苦的百姓認同」之信仰理念所感動,在總會期間,對原住民的議題產生極大的關注,一心盼望住到原住民部落中與他們同在,得以在處境中一起為困境找出路。十六年前因著山區一場車禍而生的緣分,從小住在台北市、家族中沒有務農背景的我閃電式地遠嫁阿里山鄒族茶山部落,當時跌破了許多人的眼鏡。做原住民農家媳婦的十年間,深刻體會什麼叫做認同與接納的「同在」,另一方面也更深入了解產銷不公義的剝削,農民無法靠耕作養活自己的無奈,觀光發展後土地更多的閒置與荒廢。十年異文化的婚姻在遺憾中結束而下山,靈神四年中上帝徹底重整修復了我破碎的生命,使我得以在結業之時,帶著師長同學的祝福再度回到茶山參與災後重建;在信心中我確信:傷心之地要在上帝的轉化中成為希望之地。

茶山復耕重建 步步皆恩典


     阿里山鄉鄒族部落如同其他八八災區部落一樣,沖毀了近年賴以生存的觀光資源,但對於家園尚存,不需遷村的茶山(鄒名:珈雅瑪)部落而言,格外珍惜仍然可以在自己土地上生活的機會。二○一○年七月,茶山教會的安啟信長老帶著部落一小群族人,在沒有穩定的工資收入也沒有政府或企業的經濟支援下,以原住民最熟悉的集體工作方式共同租地耕作,並在十月成立「茶山雜糧產銷班」作為運作基礎,從此宣稱茶山部落是「上帝的農園」,原住民要「在自己的土地上找到站起來的機會」!產銷班的班員來自部落長老教會和真耶穌教會的信徒,在共同耕作生活、共同分擔分享、共同敬拜禱告中,深刻體會在基督身體中彼此互為肢體的真實。土地是原住民之母也是生命延續的根基,為著土地的永續保存和作物的安全食用,班員寧可犧牲產量也堅持不施農藥、不用化學肥料,在天然傳統的耕作方式下已種回原住民傳統雜糧作物香糯米、糯小米、白薏仁,並有紅薏仁、生薑、麻竹筍、苦茶油及蔗糖等天然健康的農產品。?
     在上帝的祝福中,茶山天然耕作的農產品雖然產量還不穩定但卻廣受好評,重視友善環境耕作及食品安全健康的人更是支持愛用茶山的產品,在作物開始收成之初我們就為產銷方向做了一個決定:不交由盤商收購也不接受企業契作,依生產成本訂價並建立多元直銷通路,開發產品加工以提升產品價值,要將合理的收益還給最辛苦的生產者,要將生產流程透明地呈現給消費者,要掌握糧食價格拒絕市場的炒作者,雖然在市場中我們是微小的,但為著打破生產端長期所受不公義的層層剝削,再艱難也要跨出公平正義的一步。
     茶山復耕重建走了快兩年,回首步步都是恩典、路徑都滴下脂油,雖然最困難的時候班員家家的冰箱都是空空的,但每個人心裡裝的卻是滿滿的。回顧我們一開始就擁有的,不是工資的贊助,而是來自各方的支持、打氣與鼓勵,愛鄰協會和台北靈糧堂的支持使茶山重建專案順利進行,並爭取到紅十字會的資源為茶山重建奠下更穩固的基礎;生命培訓學院的奉獻使產銷班蓋了集貨場有了自己的家;奇美電子以收購芥菜、推動團購來支持生產,又推介中衛中心提供輔導提升經營效能,重建會長官們不時地肯定鼓勵與多方推介;嘉義大學老師不辭辛勞地經常往返山地指導,今年五月份的小米收成還帶著全班五十六位同學一起上山幫忙採收……
     這些都是上帝放在我們身邊的天使,隨時陪伴、鼓勵著我們要堅持、不要放棄,彷彿不斷地在對我們說:「這是一條正確的路,繼續往前走就對了!」

看見多重效益的連結藍圖


   去年八月,救助協會的食物銀行買了茶山復耕的小米1200包送給其他原住民災區經濟弱勢的家庭,收成的作物很快售出,帶給班員極大的鼓勵,收到傳統小米的原住民更是感動與開心,「資源」、「生產」、「需求」三方連結的效益再次成為持續推動連結異象的印證,但上帝又進一步領我看到連結擴張的面向…
   聖誕月在福音資源最貧乏、信主比例低於1%的蘇澳、卓蘭、王功、東港演出福音歌仔戲《約瑟的新衫》,因著鄉鎮有限的經費,演出單位協助推動【為天國宴席認獻「福音椅子」】──只要一張椅子三百元的代價,就可以讓一個偏遠鄉鎮的未得之民,有機會認識帶領約瑟從苦境中轉回的上帝!每場目標募集1500張。上帝讓我看到許多福音的傳播者也是另類的「生產者」,他們為著福音遍傳在各個神所呼召的領域中事奉,而資源提供者不也當支持福音生產者用百般的智慧,去得著有福音需求的未得之民嗎?
   這次募款,茶山雜糧和東勢甜柿、水梨也都一起參與了;我們為演出地區的弱勢家庭募集每份一千元的「福音農產品」(茶山雜糧+東勢水果)作為聖誕禮物,而茶山與東勢的農民都捐出固定比例的收入支持演出經費,如此的連結更擴大了三倍的資源效益──「有資源的人向生產者購買產品給有需要的人,不但幫助生產者、需求者,也同時支持了福音事工!」若我們將神交付我們的資源參與在連結的異象中,它不只是有雙倍的效益,更是三倍、四倍!而我們的異象目標也不只是「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還更增加了「萬民歸主」,這樣產生多重效益的連結藍圖,我稱它為「天國計劃」!

正式啟動天國計劃


.台灣美門關懷服務協會

     心中醞釀許久的「天國計劃」異象終於要在二○一二年正式啟動了!在跨十個縣市的三十二位發起人的支持下,已經正式送出「台灣美門關懷服務協會」的申請文件並積極展開籌設與連結的預備,「美門」是一個窮乏人與耶穌門徒相遇而產生盼望的地方,協會的願景是:「透過資源、生產、需求三方面的連結,促使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轉化文化、福音遍傳,達到產業重建、文化重建、心靈重建的目的,建造公義、均平、互助、健康的社會。」協會的主要任務包括了:
一、推動「擁有土地的原住民以復耕重建恢復糧食生產」
     以茶山雜糧產銷班作為起點,建立復耕重建的可行性模式,透過經驗分享與計劃研提,帶動並協助更多原住民部落在復耕中恢復生機。
二、連結「不同領域中以友善環境耕作的生產者」
     連結友善環境耕作的生產者以增加生產端食材與農產品的多樣化,使愛護土地環境、用心生產的農友都能進到連結的通路中得到合理的收益。
三、連結「落實關懷弱勢群體的機構團體或個人」
     多方發掘並連結落實關心弱勢群體的機構、團體、教會或個人,彙整關懷對象的實際需求並建立食物配送的關懷中心。
四、推動「有資源的人向生產者購買給有需要的人」
     推動有社會責任、樂於分享的企業團體或個人成為資源貢獻者,聯合每一分資源使其發揮最大效益,使生產者得以提供食物或服務來扶助邊緣弱勢者。

「天國計劃」人人都可以參與


  當世界與社會的亂象愈來愈多,貧富差距也愈來愈大的時候,若有更多的人站在對的角色上彼此連結、一起努力,仍然有機會帶來正面的影響力。我相信這個社會中仍有許多有資源的人是真的樂意付出給予的人,若是資源能放在對的地方讓它發揮最大的效益,相信富足的台灣社會不應該有吃不飽的人。
     我們若盡力去發覺,並以實際行動去關顧供應真正需要被幫助的人,相信社會會重新燃起溫暖的盼望;但這其中若少了生產者的貢獻,即或有資源也買不到食物,那才是真正悲哀的時候。因此,更當用各樣方式鼓勵可以耕作的人專心耕作,成為許多人得飽足的真正希望!「天國計劃」人人都可以參與、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若有更多人起來響應,願意付出自己的那一份,我深深相信,我們所在的土地已經開始轉化,神的國就要降臨在我們中間了!願我們都用誠實的心如此禱告:「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作者為傳道人,全職參與茶山重建並為台灣美門關懷服務協會籌備發起人)

註:
【茶山農產品訂購/天國計劃】聯絡方式:
e-mail:nancyliu0519@yahoo.com.tw 
電話:0911-24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