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文薈

Bread of Life Literature Collection
home >> 主題精選 >> 教會與國度

主題精選


字體大小:小 大

中年再出發──雙翼強壯的老鷹之行

中年人的生命季節很尷尬,因為自覺年輕時,力不從心;覺得老了,卻有著「非你莫屬」的擔子。縱有百般辛苦,但不可否認,「中年」是最具有力與美的生命階段。

眾所皆知,中年人的生命季節很尷尬,因為自覺年輕時,力不從心;覺得老了,卻有著「非你莫屬」的擔子。的確兩難。想結束夢想卻不甘心,投入現實又覺得寂寞──既想保有瀟灑,但又怕變成頹癈因而中年人好像踏上蹺蹺板一樣,冀圖尋求平衡,把握力道,合情合理,自在做自己;但又不致自私,失去慷慨助人的中年風範。

由此而見,中年季節縱有百般辛苦,卻不可否認,「中年」是最具有力與美的生命階段;其「力」的表現在於中年人願意以人生上半場的豐富經驗,以為父為母的心腸,服事這時代的實踐力。而「美」則表現在中年人對生命省思的深度,經過自我探索與整合過的中年人,成為剛柔並濟的領袖,重視生存效果也看重人與人的關係。於是,這個不狂不徐的中年人,便著手修復各樣的人際關係。

經過力與美的融合,中年人成為服事這時代的生命導師;給出生命的地圖。

然而,如何成為具有力與美的成熟中年人呢?依照以上所言,有兩個生命課程可供參考。

一、愛人如己的生命課題

爬山的人,常在途中停駐涼亭,喝口水,一覽腳下美景再出發。中年人也是,在人生的中場,來到生命的涼亭,省思過去、現在並等候未來生命意義的召喚。

●愛自己

中年人一路走來,經驗人生喜怒哀樂,在慶賀努力所成之外,難免發現仍有滿懷的情緒,懸而未決之事。在檢視生命過往的得失中,能不以偏蓋全,感恩所有,承認遺憾,進而以目前擁有的智慧與資源,補足遺憾,疼愛自己:以對待別人的好對待自己,為自己進入禱告室,聚焦在自己上半場的悲傷與失落,不是為了指控他人或自憐,而是為了得到神的醫治。接下來,向神拱手交出人生下半場,讓神栽培你,滿足你──不是為了補少年期的遺憾,而是照神造我美之真我,完成夢想,淋漓盡致活夠本。這樣的深刻愛自己之後,中年人上半場的傷心失落得以醫治,繼而開始未來的所是所有,並且見證受造於奇恩妙愛。

●愛人

耶穌道成肉身說明了祂愛人的意含:愛人不只是關切,還要突破限制,以行動成全愛意。飽嘗被愛與治癒之後,愛人,是健康生命的本能,也是中年人活出意義的渴望。隨著耶穌道成肉身的愛的榜樣,中年人突破自我年齡或體力的限制,走進社群,給出人生歷練而來的資源。遵主而行過愛人如己的下半場人生,讓中年人活出生命的意義,無暇成為迷惘、無聊或狂飆的中年人。

二、愛與寬恕的課題

一個人從出生起,與無數的人事物來往,難免有擦撞,有的輕傷,轉眼握手言和;有的傷痕卻令人輾轉難眠,午夜夢迴耿耿於懷。時至中年,經過生命的省思,在建構愛人如己的自我修復之後,隨之而來的是關係的恢復。基督徒心理學家馬克敏和康貝爾認為困難和破碎的關係,是人生困苦的來源;與神的關係因破碎造成了罪的狀態,陷人於終極痛苦,然而,藉由基督耶穌與神修復關係,在了結罪與罰之後,眾人便遵主而行,實踐愛與寬恕去修復人間關係。保羅以耶穌為彼此饒恕的榜樣:「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愛與寬恕都是來自主的命令,因而,以人生下半場為生命祭壇的中年人,實踐寬恕是必要的信仰體現。

●與原生家庭、父母、手足和好

家是一個人從小到大的安全堡壘,父母則是生命相傳,並提供了身心所需。手足是血脈相連同根生,這些關係皆是人間至親。然而,許多人到中年,對於原生家庭結構帶來的辛苦和錯待,無法與父母(或是一方)和好。至於手足之間,有的是從小有芥蒂,有的則是因家產分配引起怨懟。在家族裡發生的關係創傷,不管是舊恨或是新愁,對於中年的生命季節,需接納身世與身分,坦然於自己的所是所有,以身體力行愛與寬恕,述說神恩介入的榮耀,給下一代一張和好的地圖。

●重墜愛河再愛一次

對中年人而言,婚姻是召命而非認命。在上半場各種角色職責的忙碌中,也許疏於婚姻的經營,或在婚姻初期因為未圓融的個性,彼此錯待過,或是到了中年的反動,一時狂亂過了界限,得罪了神聖的婚姻,使家庭,配偶和兒女吃了苦。因這些關係所造成的創傷,愛與寬恕是治癒傷口的妙方,而這樣的身心和關係的修復,是神的心意,也是人到中年的渴望。愛與寬恕的命令由主而來,祂樂意同時賜力量,使中年人修復關係之後,與配偶相許餘生共創生命意義,一起服事這時代。即或不然,沒有婚姻的中年人,亦是經過寬恕與接納,或等候或獨自一人,仍然可在信仰裡與主同行,參與教會、經驗肢體相愛的親密,身心愉悅有效的服事人生下半場。如此一來,中年人對婚姻和親密關的修復,都可帶給兒女或下一代很好的啟示。

●親子關係的和好

中年人在家庭文化變遷中,是擔負兩代差異的中間者,對父母不失禮教孝道,對於下一代則要放下身段與孩子做朋友。但是,也有中年人承襲上一代的威權風格,與孩子間有諸多磨擦,加上兒女正是學習身心獨立的年齡,雙方難免在過程中產生分離的焦慮,和因期望落差而帶來衝突和失望。這些親子之間的心結,或遺憾,或虧欠,到了中年都是結帳的好時機;因為當經歷了信仰的省思,愛人如己的操練,面對與兒女的過往,不管誰是誰非,中年父母的度量已被神的愛擴充,就能展現中年人的氣魄,請求寬恕或去寬恕。

 走筆至此,確實看到「中年」是個力與美的生命季節:實踐信仰中的寬恕和愛人如己,慷慨解囊生命的資源服事這時代,活出美麗的人生下半場,恰似一隻擁有強壯翅膀的老鷹,以圓融的力道遨翔空中,教人讚賞不己。

(作者為美國阿肯色州理工大學教育碩士、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現任心理課程講師、佳音電台「快樂送到家」節目製作、主持人,具有20年的心理諮商及輔導工作經驗,曾為女傳道牧會多年。著有《情緒的鏡子》、《記憶的鏡子》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