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文薈

Bread of Life Literature Collection
home >> 主題精選 >> 工作與生活

主題精選


字體大小:小 大

單身贏家

「單身贏家」則善加運用單身生涯,發揮生命的最高產值。

近年來,全球的單身人口比例逐年上升,究竟教會應該如何看待單身族群?單身者該如何從神的眼光看自己及個人的命定?已婚者又該如何與單身者相處?單身者在單身的時光中,要如何活出「贏家」的局面?這些正是我們今天要思考的主題。

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處被聯絡;那時,我的形體並不向你隱藏。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神啊,你的意念向我何等寶貴!其數何等眾多!我若數點,比海沙更多;我睡醒的時候,仍和你同在。」(詩一三九1318

單身人口成長驚人,民國五十年一家平均有5.57人,一個家庭可能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及兒女;或是爸爸媽媽和很多孩子。到九十五年,卻只剩3.11人,可能是父母和孩子;或是夫婦倆;也有單身一人的家庭。八十三年,單身戶的比例是6.99%,九十三年上升到9.94%:一棟大樓如果住一百戶,其中就可能有十戶是單身。

單身人口為什麼越來越多?根據調查,台灣有所謂的「新三不」:不婚、不生、不立。「不立」是不自立。「不婚」有時是晚婚,大學畢業找事不容易,所以就繼續唸書,因此造成結婚的平均年齡上升。民國七十二年男性平均結婚年齡是28.2歲,到了九十四年是卅歲;女性也從24.6歲提高到27.4歲。因著晚婚,所以單身人口越來越多。二○○四年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口中,有六百萬是單身,四個人就有一個單身。單身人口中有二十多歲到卅歲的適婚年齡,也有三十幾、四十幾歲的單身,還有像我這樣的「資深單身」。

以前晚婚的原因是:眼光高、年齡高、自尊高;現在則有:學位高、地位高、肥水外流高以及遇人不淑機率高的「新四高」。

學位高,是很多人繼續讀書以致晚婚;地位高,指有些人特別是女性,因為職位高,所以沒有太多的結婚對象;肥水外流高,是外籍新娘及異國通婚比例高;遇人不淑機率高,因已婚的親朋好友未必過的好,甚至有離婚的,所以「恐婚」而晚婚甚至不婚。

這些單身族群有些共同特質,一是勇於消費、喜愛名牌。再者,因為單身時間多,所以喜歡進修。第三,他們雖然勇於消費可是薪水卻未必高,再加上勞工條件惡化、卡債纏身、新鮮人起薪平均比十年前還低,所以造成「青貧化」。第四,他們非常渴望伴侶或友誼,近九成單身族平時就感覺寂寞,56%的人在節日裡會特別寂寞,50%的人會在情人節落單。

單身的人口越來越多,我們要怎麼看待他們?

一、單身不是待婚

單身並不只是等待結婚。父母看見家中單身的孩子,就會說:趕快去交個異性朋友早點結婚。也有單身者會認為,我的問題就是因為我沒結婚;因為我沒結婚,所以人生才沒開始。如果單身者安於待婚,可能會面臨一個困境:什麼事都不做,只等結婚;可是對象卻不知在哪。

我們受造奇妙可畏,即使還在母腹中,神看我們就是寶貴的。人看人,往往是看一個人有沒有錢?他成功嗎?他結婚了嗎?但回到聖經,無論人的社會附加價值如何,在神眼中永遠都是珍貴而有價值的。神創造每個人的面貌、性格、才能不同,當中都有神美好的計劃。人的價值與否,不在於結婚與否;無論已婚者或單身者,在神眼中都同樣寶貴。單身者要用以下幾點來看自己的單身:

1.我是單身

單身是否會被歧視呢?有時候是會的。我自己也會面對這樣的情形:因為她單身,所以不適合做這個做那個;她因為嫁不掉,所以只好做傳道。當人們以這樣的眼光看單身者時,我們絕不能再用這樣的眼光看自己。

我曾經在南部牧會,那時帶著媽媽家的鍋碗瓢盆,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都用家裡現有的器皿,每次看到整套的康寧餐具就很羨慕,然後夢想:等我結婚,我一定要買一整套。直到有一年,我在美國超市又看見康寧餐具,當下就買了一大套回家並從此宣布獨立,宣布我已成家立業。

2.單身有其價值

有些單身者儘自埋頭苦幹,每天就是工作,完全不理周遭的世界;也有人不修邊幅,「反正沒人看」就邋遢度日,這些都不是正確的生活態度。單身者要清楚意識到,自己暫時不會進入婚姻,因此要積極規劃生活;人生不是結婚才開始,單身時就要開始計劃,無論你今天幾歲都要開始經營自己的人生,成為「單身贏家」。

「單身貴族」和「單身贏家」的最大不同在於,「單身貴族」自己賺錢自己花,凡事只為自己;「單身贏家」則善加運用單身生涯,發揮生命的最高產值。

3.如何看待單身

父母要以孩子是否過得健康、正當、獨立來評斷他是否成功;而不是用「結婚」來檢視,也不要用輕視或不公平的方式對待單身者,我們要用正確的態度尊重他的身份、他的空間和他的尊嚴。

4.正視婚姻與性

單身者對婚姻常有迷思,一是幻想:有一天白馬王子或白雪公主會出現,從此我的人生就變成彩色的。單身者常以為婚姻會解決生命中所有的問題,是這樣嗎?根據已婚者的經驗,當然不是!進入婚姻後,往往還衍生更多問題。另一個迷思是「懼婚」,懼怕婚姻,以至於「拒婚」,拒絕婚姻。神創造人,設立婚姻,因此婚姻是好的,但我不盲目追求以至隨便嫁娶;婚姻是好的,雖然我不在婚姻裡,但我也是好的。

單身者如何看待「性」?在性泛濫的時代,開電視不小心就會看到限制級的鏡頭,走在路上也會看到不雅的廣告,這世界充滿了試探與誘惑。「豈不知你們的身子是基督的肢體嗎?我可以將基督的肢體作為娼妓的肢體嗎?斷乎不可!豈不知與娼妓聯合的,便是與她成為一體嗎?因為主說:『二人要成為一體。』但與主聯合的,便是與主成為一靈。(林前六1517)

我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已婚者,配偶就是委身、忠貞的對象;未婚者不落入性的試探就是忠於自己;不僅忠於自己,更向主守貞潔。神賜給我們身體與生命是要與基督連結,與主連結、享受主愛,是非常寶貝的。

有天傍晚我去散步,看到美麗的夕陽,很想與人分享,就對主說:「主耶穌啊!幸好有你!我可以將生命中最豐富的情感、快樂與你連結,也可以將最深的寂寞及需要與你連結。」在與主的連結中,在主愛裡,我們被保守、被保護而活在神的聖潔裡。

二、人要離開父母

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創二24)無論已婚、未婚,我們都需要離開父母成為獨立的個體。電影「賴家王老五」,就是敘述一位三十幾歲還賴在父母家的大男生,雖然已成年,每天仍吃媽媽做的飯,髒衣服丟給媽媽洗,住在父母家。

離開父母是心態的問題,和搬出去與否沒有多大的關係。有時因父母需要照顧,而住在一起也比較省錢,所以不是非得要搬出去,才算是離開父母。但和父母同住的單身子女,在心態上要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要為自己的行為與人生負責,不是錢不夠就跟媽媽伸手,賴著父母,像長不大的孩子;住在家裡,是懂得回饋父母、照顧父母。父母也要這樣看待成年的單身子女。

三、友誼萬歲

單身者需要穩定的人際關係網,連結與支援的團體,這當中包括家人及友人。很多單身者只看重異性朋友,卻忽略同性朋友,事實上,同性朋友更能建立深厚的友誼,形成重要的支持系統。

耶穌的人際關係網是這樣的:有許多群眾擁戴祂、圍繞祂,但他們只要吃餅得飽;另有一群人長時間跟隨耶穌成為門徒;還有十二位委身的門徒,稱為使徒;在十二使徒中有三個人是耶穌走到哪,他們就跟到哪,就是彼得、約翰與雅各;而這三個使徒中,誰是耶穌的摯友?就是約翰。當然耶穌最核心的關係是與天父的關係。即使是耶穌,在世的時候仍需要有和他人建立關係、發展友誼的群體。

四、異象人生

不論已婚、單身,在神的設計裡,都有特定的目的;單身有神的美意,使單身者能在各種環境下,運用單身的身份榮耀主、經歷主,把單身生涯發揮到極致,成為有異象的人生。

以下介紹三位女宣教士,第一位是賈艾梅,她是愛爾蘭人,她在印度時,有很多從廟裡逃出來的孩子去投靠賈艾梅,這些孩子被父母賣到廟裡做廟妓或孌童;她收養他們,成為眾人的媽媽。她在印度建立宣教事工,一生都沒回愛爾蘭,這些孩子後來都成為重要的基督徒領袖。

另一位人稱「韓婆婆」的韓寶蓮宣教士,原是美國大學教授,神呼召她到中國傳福音,後來輾轉來台,在台中做中輟生的事工,帶下非常大的影響。

還有彭蒙惠宣教士,是台灣的「英文教母」,很多人的英文,甚至很多台灣早期官員的英文都是聽「空中英語教室」學的。

這三位女士並沒有計劃不婚,只是當她們走上自己的路,發現要完成人生理想,單身是最好的選擇,因此自願成為單身。

我們再看四位男士:第一位是路易斯(C.S.Lewis),他是《納尼亞傳奇》的作者,是英國的歷史學家,他過了六十歲才結婚,婚後不久太太就因癌症過世。一生多處於單身,可是他的心靈多麼豐富,寫了很多護教書籍給大人看,也寫《納尼亞傳奇》向孩子宣講救恩。

第二位是前幾年才過世的荷蘭籍天主教神父盧雲。他是耶魯、哈佛大學的神學教授,後來加入「方舟之家」,在生命的最後十年住進加拿大方舟團體「黎明之家」,服事殘障、智障、肢障等弱勢。盧雲寫了非常多靈修書籍,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第三位是斯托得(John Stott),許多聖經註釋書都是他的作品,他是著作量非常大的單身神學家。有人說:「我如果和John Stott一樣單身,我也可以寫這麼多書。」

最後一位是比爾高達,他擅講親子關係、教養子女、品格第一等有關價值觀的主題,很少人知道他其實是單身漢,而他居然可以將親子這主題講得這麼好,可見單身仍然可以探討人生各種議題,可以思想、關懷甚至服事各階層有需要的人。像我一年能出國多次服事、講道,就是拜單身之賜。

所以單身的弟兄姊妹,不要等進入婚姻才開始計畫人生;如果你只是等待,或許你的人生永遠都沒法展開。

泰北的宣教士楊蘭秋,當年從泰北來台灣唸大學,唸完就不肯回去,想在台灣找老公,在青年牧區服事。那年神感動她讀生命培訓學院,開學第一天,主就感動她回泰北,所以結業後她就回泰北去了。回泰北後就遇見她老公,現在還生了一個胖兒子。她說,其實她當年回去是抱著:「主啊!如果你要我單身一輩子,我也甘願」的心。可是萬萬沒想到,就在她順服神的話往前走的時候,神的預備就在前面。

單身的弟兄姊妹,如果你不繼續往前走,生命中最好的部分也許就不會出現。生命中最好的,或許是婚姻,也許不是婚姻;生命中最好的部分,只有在你往前走的時候才會出現,絕不可能在你傻傻地等候時冒出來的。

有位在台灣服事多年的單身女宣教士,有一年回美國開會,遇見了一位一生都在日本服事的男宣教士,兩人就一起退休回美國結婚。我的意思不是保證你五六十歲時一定會有伴侶;而是你若持續地奔跑前面的道路,走在神的異象中,走在神所帶領的路上,神所為你預備的一定是最好的。

宣教士趙鳳雀,生命培訓學院結業後,就隻身去泰北蓋房子,泰北生培的建築物、房舍都是她監工蓋的,她去年回來讀培訓二年級,今年要進神學院。這幾年差出去的宣教士、道傳同工許多都是單身的;他們並沒有坐在單身的困境裡,反而走在神的計劃中,走出一個新局面,走出神的「異象人生」。

親愛的弟兄姊妹,神創造我們都有特定的目的,一個單身者若為這目的,將人生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完成神所託付的,就是個「單身贏家」。單身贏家不論將來是否進入婚姻,有一天當我們在主面前交帳時,我們仍然可以說:「主啊!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沒有結婚,反而可以變成一個工具、變成一個優勢、變成一個可以贏得生命冠冕的重要因素。

求神幫助我們:如果我們已婚,就要做「已婚贏家」;如果我們單身,我們就要成為「單身贏家」;無論如何,我們都要走在神的旨意中,向標竿直奔,成為「生命的贏家」。

(本主日信息講於713,由劉文欣整理,蕭永鑫潤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