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文薈

Bread of Life Literature Collection
home >> 主題精選 >> 教會與國度

主題精選


字體大小:小 大

轉化──神秩序的恢復

神要在台灣作轉化的工作,甚至在整個國家民族中間作轉化的工作。而第一個轉化就是從你我個人的轉化開始。

今天要從三方面:個人生命秩序的恢復、家庭關係秩序的恢復、職場工作秩序的恢復,與大家一起來思想「轉化──神秩序的恢復」。
歌羅西書是保羅的書信。保羅書信的特點是在前半談論信仰的根基,後半則談如何將信仰實踐在生活中。從歌羅西書三章1節起,一共出現三個「所以」;「所以」的意思是:前面已講了這些事,所以現在要怎麼做。一到二章提到我們跟基督的關係:我們是與基督同死、同埋葬、同復活的新造的人;到了三章1節:「所以,若你們真與基督一同復活⋯⋯」這個信仰若真的成就在你生命中,就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經文原意是,你看地上的事,要用屬天的眼光來看,那麼你的眼光會不一樣,證明你真正與主同死、同埋葬、同復活。
「所以,要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西三5)治死地上的肢體是說老我的生命已過去,漸漸被更新成為一個新造的人。因此保羅提到要棄絕惡事、口中的污穢,要脫去舊人穿上新人。
「所以,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西三12)我們信主之後,思考的方式需要更新、改變。信仰的過程其實就是洗腦的過程;很多時候要像電腦一樣刪除不用的檔案,還要刪除不用的程式。
經過了這三個「所以」,保羅在三章17節作了一個小結論:「無論做甚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祂感謝父神。」因此,我們進入到第一個階段——個人生命秩序的恢復。
一、個人生命的恢復(西三17)
1.無論做什麼:保羅分成兩個向度,一個是「說什麼」,一個是「做什麼」;就是說話和行事。詩人在詩篇廿四篇3節提出一個問題:「誰能登耶和華的山?誰能站在祂的聖所?」以色列人去守節時,要登耶路撒冷的錫安山,祭司站在山口下,問每一個前來登山的人:「誰可以登耶和華的山呢?」這些人必須回答後才能登山。他們的通關密語是第4節:「就是手潔心清,不向虛妄,起誓不懷詭詐的人。」提醒他們守節前,要先預備心來朝見神。「手潔」就是我們的行為,「起誓」就是我們的言語。
詩篇十九篇14節詩人說:「耶和華──我的磐石,我的救贖主啊,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裡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悅納。」現今是個說話不負責任的時代,但聖經很清楚說,我們口中所說的每一句話都需在神的光中被查驗,看看是否蒙神悅納。而我們的每一句話,有一天都要赤露敞開,到神的面前交帳。
詩篇一卅九篇23節:「神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鑒察就是掃瞄。我們每個主日到神面前,說:「神啊你的靈來光照我、來鑒察我。」其實就是來接受掃瞄的。詩人在三段經文都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心思和意念。不只口中的言語,神也要看看我們心中的意念(思想)有沒有蒙祂悅納。
思想就是沒有說出來的話,話語就是說出來的思想。在話語和行為背後,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心思意念。思想天上的事,就是不再用屬地的眼光看周圍所發生的事情;選擇說不一樣的話,選擇做不一樣的事情。每一天的靈修生活也是一種察驗。當我們向主說:把你的心思意念、價值觀給我,把你思考事情的方式設定在我裡面,讓我用你的眼光來看,用你的思考方式來思考。漸漸的,我們的心思意念就被更新,話語、行事就被更新。
2.奉主耶穌的名:意思是我現在所說的話或我現在所做的事,是在耶穌的名裡面做的。我們活在這個世上,就成了基督的代表,要把基督向這個時代所說的、所做的事,說出來,做出來,因此奉主耶穌的名是為了要完成耶穌所要完成的事而去做。這件事情基督會怎樣做?會怎樣說?所以當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說怎麼做,或是在血氣裡時,就要思想主會怎麼說,主會怎麼做。
3.藉著祂感謝父神:我之所以這樣說,這樣做,是因為我原本就感謝我的父,因為父在基督裡救贖我,我向父獻上感恩,所以我做耶穌做的,說耶穌說的。另外一個意思就是,因為我這樣做事情就對了,以至於我可以向我的主獻上感恩。
「事情的終局強如事情的起頭。」(傳七8)當我們放進去了正確的元素,事情的終結才會強如起頭,所以轉化要從我們個人的生命開始。
二、家庭關係秩序的恢復(西三18∼19;彼前三1∼6)
家庭關係當中有兩個主要的向度,一個是夫妻關係,一個是親子關係。
夫妻關係中,保羅首先談到妻子要如何對待丈夫,再談到丈夫要如何對待妻子。「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這在主裡面是相宜的。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不可苦待他們。」(西三18∼19)相宜就是對的,是一個對的關係。
1.「你們作妻子的要順服自己的丈夫⋯⋯你們不要以外面的辮頭髮,戴金飾,穿美衣為妝飾,只要以裡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你們若行善,不因恐嚇而害怕,便是撒拉的女兒了。」(彼前三1∼6)
初代教會有些婦女雖然已信主,但丈夫還沒有信主,因害怕無法取悅丈夫,所以會辮頭髮、戴金飾、穿美衣。彼得說,這些裝飾不能改變環境。這不是叫姊妹們不打扮,而是不要因恐懼而藉這些來控制外在的環境。當外在的環境失控時,姊妹不要越界去掌控,仍要仰望上帝。因為順服丈夫,不掌控、不越分,那是可以吸引丈夫的最美裝飾。
彼得舉撒拉為例,亞伯拉罕下到埃及,為了自保,所以把老婆賣了。我相信後來事情的翻轉是因為撒拉的信心──撒拉發現自己在法老的王宮,事情雖然失控,但她在法老的王宮仍然尊重她的丈夫,她存溫柔的心,安靜在上帝面前,緊緊倚靠上帝,沒有自己跳出來掌控──這就是蒙福的關鍵。
廿一世紀的婦女們也同樣會面臨這個問題。我們的環境常常失控,有太多的人對我們有各種角色的期待,但若有一個安靜的心,完全降服在神面前,尊重家庭秩序時,神就能在其中作工。
2.「你們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軟弱,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這樣,便叫你們的禱告沒有阻礙。」(彼前三7)
情理就是知識,原文是說你要知道你的妻子,要認識你的妻子,你的妻子不是只是在你的生活當中扮演某一個角色而已。如果丈夫能夠真正認識妻子,知道她的需要是什麼,就知道如何跟她相處,如何愛她。
「她比你軟弱,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男女受造本來就不同,可是丈夫與妻子要一同承受生命之恩,意思是說上帝給你的恩典若不是夫妻一起承受的話,就承受的不完全。「所以要敬重她。」丈夫要敬重妻子,意思是說她是軟弱的,要照著她的軟弱來敬重她,不是因為她是軟弱的就蔑視她。因為妻子是與丈夫一同受造、一同領受生命之恩的。「這樣,便叫你們的禱告沒有阻礙。」舊約瑪拉基書提到惡待妻子的,上帝不收納他的祭物,而新約就說禱告會受阻礙。
3.「你們作兒女的,要凡事聽從父母,因為這是主所喜悅的。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西三20∼21)
家庭關係中另外一個向度就是親子關係。保羅在歌羅西書三章20至21節論到關係和秩序的這段經文中,都是先提權柄以下的人要怎麼做,然後再提權柄以上的人該怎麼做。我們往往認為權柄者若做對的事,我就能做對的事。可是保羅告訴我們,服在權柄之下的人,用正確的態度來面對權柄時,權柄與秩序就會經歷恢復。
《尊榮父母得著祝福》的作者提到,孝敬回到原來的意思是尊榮,意即:無論我的父母有沒有信主,無論我的父母所做的事情是否在主裡面,可是我必須尊重我跟他之間的一個權柄秩序和關係,我要敬重他在我身上的權柄。
我是第一代的基督徒,我信主之後與家人有很多觀念和價值觀不一樣,特別是我要奉獻出來作傳道人時,有很多的掙扎。可是當我讀這本書之後,我很清楚知道:即便我的父母有些觀念是比較屬世,或所做的一些決定不見得是完全正確,可是我都要選擇用正確的態度,尊榮他們的角色跟地位。當我這樣尊榮他們時,上帝會藉著我正確的態度,帶動正確的互動,並恢復父母給我的祝福。
尊榮父母,承認父母在我們身上的權柄,可以得著上帝要藉著父母給我們一切的祝福。當這個權柄秩序恢復時,我們無論走到哪裡,權柄秩序都在我們身上:知道怎麼樣尊榮父母,在辦公室知道如何尊榮領袖,到教會知道如何尊重牧長;來到上帝面前,承認上帝在我身上有權柄,祂是我應當尊榮的。
所以,當我們首先恢復最基本的──孩子對父母尊崇的關係時,權柄的正向互動就會在我們的生命中恢復;當我們回到權柄的關係時,就是一個祝福的開始。
「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西三21)很多時候,當兒女沒有辦法達到父母的期待時,兒女也可能因此對自己有一個很深的沮喪,或是自我論斷說「我不夠好,我沒有滿足父母對我的期待」。
箴言廿二章6節:「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經文原意是教養孩子讓他走當行的道。意思是,讓你的孩子走在上帝給予他的天賦、才幹中間,到老(原文是長鬍鬚),就是到了青少年時,他已經知道該朝哪一個方向去努力。
因此你需要認識你的孩子,知道你的孩子是誰,當你認識,知道你的孩子時,要引導他走在上帝創造他,設計他最好的路上。不是滿足作父母的期待,而是滿足天父對這個孩子的期待;直等到他一步一步成熟時,他已經知道未來人生應該走的方向。
三、職場工作秩序的恢復(西三22∼四1)
「敬奉主人必得尊榮」(箴廿七18)。如果要在職場成功,要在職場中得尊榮,便要接受在職場中原本的一個權柄秩序。
「你們作僕人的,要凡事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總要存心誠實敬畏主。無論作甚麼,都要從心裡作,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因你們知道從主那裡,必得著基業為賞賜;你們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西三22∼24)這裡所討論的是主人與奴隸的關係。保羅所處的時代,有很多奴隸信主,保羅說你們在基督裡面是自由人,可是當你們回到工作場域裡時,仍要服在肉身的主人權柄下,不要只在人的面前表現好,在人沒有看到時仍要竭力去做,因為你不只是事奉你肉身的主人,乃是事奉一個更大的主人,就是天上的主。
我們不是來教會才事奉,在職場或工作中,手中做的每一件事,其實都在事奉造物主。「因為有一天主必有賞賜」(西三24),賞賜有正面也有負面的。若我們照著神的心意好好經管手中的事,懂得尊榮職場的領袖,做好手中的事,藉著工作來事奉主,有一天主可能說你是忠心良善的僕人,進來享受我的快樂。反之,也有可能說你是又懶又惡的僕人。我們的人生就是管家人生,就是交帳人生;有一天我們都要向主交帳。
箴言第廿五章2節:「將事情查清乃君王的榮耀」。此處的君王,可以解釋為領袖,或主人。一個職場領袖,最重要的就是作正確的判斷,使在下面的人,因為你正確的判斷而蒙福;例如:什麼人應該提升,什麼人不該提升,什麼事情該去開發,什麼事情不該去開發。當你能做出正確的決定時,就是神把你放在這個位分最重要的目的。
「那行不義的必受不義的報應;主並不偏待人」(西三25節)。這是一個雙面的經文,這句話可以對僕人說,也可以對主人說。僕人不行公義會受報應,主人不行公義也會受報應。「你們作主人的,要公公平平的待僕人,因為知道你們也有一位主在天上。」(西四1)主人有一天也要交帳。所以主人要公平的對待僕人,憑公義行事。
保羅在羅馬坐監時,寫歌羅西書的同時,也寫了腓利門書,並託阿尼西姆帶回歌羅西給腓利門,信裡說的就是腓利門跟阿尼西姆的關係。
腓利門跟阿尼西姆是主僕關係,阿尼西姆是奴僕,聖經上講到他虧負腓利門。當時逃跑的奴隸被別人抓到後仍繼續作奴隸,所以當保羅帶阿尼西姆信主之後,他說:你回到腓利門身邊繼續事奉腓利門,你要回去承認你的錯,而且負起你該負的責任。
可是他也寫信給腓利門說:我把阿尼西姆差回來了,你要接納他,而且接納他不只是如僕人一樣,你要接待他如弟兄。藉著腓利門書,保羅平息腓利門跟阿尼西姆的勞資糾紛,讓腓利門跟阿尼西姆之間的關係,既是一個主僕的關係,要承擔責任,同樣也在恩慈裡面,彼此接待。
今年是禧年,神要在台灣作轉化的工作,甚至在整個國家民族中間作轉化的工作。而第一個轉化就是從你我個人的轉化開始。我們需要心思意念不斷的被更新,有屬天的看法和價值觀,以至於家庭關係的秩序也被恢復,從傳統的華人家族裡錯誤的轄制中被釋放出來;我們也要從整個職場工作的秩序中,例如一些懼怕權威,卻背地裡偷雞摸狗,在上位使用權柄轄制人等一些錯誤的職場工作秩序,完全地恢復。華人古老的智慧是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是轉化,就是神國度的秩序恢復在我們中間。
(本主日信息講於2011年10月2日,由楊玉華、汪于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