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文薈

Bread of Life Literature Collection
home >> 主題精選 >> 信仰與靈命

主題精選


字體大小:小 大

舞出親子的春天

在緊張的親子關係中,如何舞出親子的春天,考驗著每位父母的智慧。

嬰孩耶穌出生滿四十天左右,祂的父母把祂帶到聖殿獻給主,西面受聖靈感動進入聖殿,正遇見耶穌的父母抱著孩子進來,就用手接過祂來,讚美神為世人所預備的救恩,並祝福耶穌的父母,同時也對馬利亞發預言。今天我們要從這預言一起來思想,如何才能舞出親子的春天。因為現代的父母與孩子的互動,常舞出親子的冬天,而非春天!
現代的父母常會對孩子說:我們小時候哪像你們,給父母惹這麼多麻煩,真是父母難為啊!沒想到孩子馬上回嘴:以前的父母哪像你們,對孩子有這麼多的期待與要求,現在的孩子才真難為呢!尤其當孩子屆臨青春期,更是經常會出現彼此踩腳的狀況,讓舞跳不下去。在緊張的親子關係中,如何舞出親子的春天,考驗著每位父母的智慧。從西面對馬利亞的預言,我們有三方面的思考。
一、尊重神對孩子的命定
1.放下父母的期望
作父母的要尊重神對孩子的命定。西面對馬利亞發預言,說出神對耶穌的命定:「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你的救恩,就是你在萬民面前所預備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榮耀。」(路二30~32)同樣的,我們的孩子在神面前也有他們的命定。神對每個孩子的一生都有衪的計畫,詩篇一三九篇16節說:「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
我知道要父母放下對孩子的期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父母對孩子有期望原本無可厚非,只是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常是按著世界的標準,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時常將自己成長過程未完成的心願投射在孩子身上,期待孩子能圓父母未完成的夢想。但是神對孩子的計畫不等於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如果我們真相信神對每個孩子都有美好的計畫,就要幫助孩子圓神在他們一生的夢想,而不是圓我們對他們的期望。我們要從神的眼光看孩子,因為孩子是屬神的,是神賜給父母的產業,父母只是管家。管家的責任就是要按主人的託付,好好看管神的產業,使孩子能完成神在他們身上的命定。
因此作父母的要常與孩子一起禱告,尋求神對他們一生的帶領。當孩子堅持走自己的路時,作父母的要學習放手,讓神接手,將孩子交託給神,因孩子終身的事在神的手中。有時孩子必須從自己的抉擇中,學習承擔一切的後果,歷經痛苦掙扎,才能蛻變成熟。
放下父母的期望,不代表放任孩子走世俗的道路。父母必須教導孩子走敬畏神的道路,箴言廿二章6節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當走的路就是敬畏耶和華的路,這比完成神的命定更重要。神對參孫有一個命定,就是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欺壓。參孫的力量源自頭髮,可是他沒有一生敬畏耶和華。他走情慾的路,活在女色的捆綁中,頭髮被剪,力量全失。不但無法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手,反而被非利士人所擄,挖去兩眼,捆上銅鍊,在監獄裡推磨。其實他被銅鍊捆綁之前,已被情慾的鎖鍊捆綁。因此作父母的要看重孩子的品格,勝過任務的完成。
2.發揮孩子的優勢
每個孩子的特質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他的優勢。然而華人父母受到傳統文化士大夫觀念的影響,在潛意識裡認定「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對孩子的教導總是強調邏輯數學和語文讀寫方面的發展。數學不好就補數學,英文不好就補英文。但我今天要挑戰你的想法。有一對香港的父母,培養出四個天才的孩子,有人問他們如何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孩子,有沒有補習?有。補哪一科?最強的那一科。這個回答讓許多父母跌破眼鏡,這正是多元智能的觀念。一九八三年,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Gardner提出人類八大智能的理論,他認為每個人從孩提開始在這八大智能就有不同的強處。八大智能包括:語文、邏輯數學、視覺空間、肢體運作、音樂、人際、內省和自然探索。不同的人會有不同智能的組合,譬如:建築師和雕刻家的視覺空間智能比一般人強;運動員和舞蹈家的肢體運作智能比其他人敏銳;作家的內省智能比常人強;公關人員的人際智能也比較特出。
作父母的要發展孩子的優勢,讓他們在優勢上成就神創造他們的特質。然而在這同時,也要教導孩子尊重人的基本價值。每個孩子固然有其優勢,但不能以這種能力的表現來衡量自己或他人的價值。譬如一個善彈鋼琴的人,因手受傷無法再彈奏出動聽的音樂時,仍然是有價值的人;一個善跑的運動員,因腳受傷無法再馳騁運動場時,依然是有價值的人。一個人之所以有價值,不在於外在的表現,乃在於內在的本質,因人是按著神的形像和樣式造的。因此培養喜憨兒會做麵包與培養奧林匹克奪標的運動員一樣重要!
二、敏銳覺察自己的意念
1.衝突是一面鏡子
「西面給他們祝福,又對孩子的母親馬利亞說:『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許多人興起;又要作毀謗的話柄,叫許多人心裏的意念顯露出來。』」(路二34)「作毀謗的話柄」的意思是,世人因不認識耶穌,時常批評論斷衪。譬如人們因耶穌是木匠的兒子,批評衪是沒有受過教育的村夫;看見耶穌與稅吏、娼妓一起吃飯,批評祂是貪食好酒之徒;看耶穌趕鬼,說衪是靠著鬼王趕鬼;最後耶穌被釘十字架,仍有許多人用譭謗的話語攻擊、譏諷祂。這一切都是因為對耶穌的不了解造成的。他們不知道耶穌是基督,是彌賽亞,是神的兒子。有些人因耶穌跌倒,也有人因祂興起。耶穌的出現叫許多人心裡的意念顯露出來。
同樣的,在親子互動的衝突中,也會顯露出父母心裡的意念。親子衝突大都是彼此不了解的結果。孩子不了解父母的苦心,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苦情。不了解產生誤解,誤解產生衝突,衝突又衍生出更多的不了解,形成惡性循環,讓親子關係更加惡化。
如果親子的衝突是無法避免的,我們就要讓衝突像一面鏡子,成為自我覺察的工具,才能避免下一次的傷害。每一次父母與孩子衝突時,可以在這面鏡子前,問自己三個問題,把它變成一種習慣性的操練,必能有助於親子關係的改善,減少不必要的衝突:
(1)我真的了解孩子嗎?我有沒有同理孩子的感受?
(2)我的動機是為自己的面子,還是為神的榮耀?
(3)我的情緒反應合宜嗎?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表達我的情緒?
2.掌控是一所監獄
父母愛孩子是天性,常會犧牲自己,成全孩子。但要小心,不要讓我們對兒女的愛成為掌控他們的監獄。耶穌受到批評攻擊,除了當時的人不了解祂是誰外,另有一個原因,就是法利賽人受到律法主義和宗教的靈的影響,藉著多如牛毛的規條掌控人。掌控的靈和宗教的靈基本上是雙胞胎。作父母的也常會不自覺的用教會的教導掌控孩子。弔詭的是,掌控監獄的圍牆,是用父母的愛和教會的教導所砌成的。當你越關愛孩子,就越認定自己對孩子有掌控的權力。我這麼愛孩子,孩子當然要聽我的!當你越堅持教會的教導,就越認為孩子不受教,越想要孩子按你的要求行事。這樣的心態會讓我們跟孩子的互動產生很大的距離與傷害。不是父母的愛和教會的教導有問題,而是我們的態度和方法出了問題。因愛是不掌控人。
耶穌的愛不掌控人。耶穌復活後,仍然為三次否認祂的彼得預備早餐,祂沒有嚴厲責備彼得忘恩負義。耶穌尊重彼得,給他吃的,然後問他: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我們要效法耶穌,在孩子不聽話或背逆的時候,仍然愛他們,而不是數落他們的不是,加添他們的罪咎感。耶穌知道彼得的軟弱,常為他禱告。父母也要常為孩子禱告,將傷心難過告訴神,求聖靈光照孩子,改變他們的生命,也求主改變我們對孩子的掌控。其實很多父母的傷,是掌控的靈造成的。由「愛之深,責之切」,變成「愛之深,傷也深」。
三、預備迎接傷心的時刻
1.為傷心打預防針
西面對馬利亞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路二35)言下之意,將來有一天耶穌長大,馬利亞會親眼看到耶穌毫無尊嚴的死去。馬利亞必須預備好自己的心,迎接這個傷心時刻的來臨。羅馬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裡有一著名的石雕「聖殤」,是米開朗基羅從堅硬的大理石所雕刻出來的聖母悼子像。許多人欣賞這幅作品時,常會問一個問題,為什麼馬利亞懷中抱著痛苦死去的愛子,表情卻如此平靜?難道米開朗基羅沒有讀過聖經嗎?有人解釋這是希臘古典美學強調作品的美感與高貴精神,勝於強調殘酷的現實。但我從聖經的角度來理解,可能是因西面早在耶穌出生不久,就對馬利亞說了預言,馬利亞心裡明白有一天她會面對傷心的時刻。當這一天終於來臨,她心裡早有準備,知道耶穌是為完成神救贖人類的命定而死,因此臉上看不到號啕大哭,涕淚縱橫的哀慟。
我也要為作父母的打一劑傷心的預防針。不管你過去是否被親子風暴所襲,從今天起,認知親子關係常會遇到傷心時刻。也許是突發的悲劇或無預警的衝突,也許是孩子對你大聲吼叫或大聲關門,不要以為奇怪。正如初代教會在傳福音時,遇到患難逼迫,彼得告訴他們:「親愛的弟兄啊,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彼前四12)為他們打受苦的預防針,一旦逼迫臨到,就不會那麼難過傷心了。同樣的,預備迎接傷心時刻來臨的父母,不易灰心喪志,反會有更多的自我覺察,知道怎樣與孩子互動,有智慧來幫助他們。
2.為盼望打強心針
只打預防針還不夠,因為事情發生時,你的心臟會受不了,所以還須打一劑強心針。馬利亞抱著耶穌的屍體,心如刀割,可是表情卻是如此平靜,因為她心中有神的話語。馬利亞常把神的話存記在心,反覆思想。我們作父母也要將神的話語存記在心,抓住神的話禱告,才能在面對親子衝突的傷心時刻,保有盼望,不致絕望。詩篇一一九篇49~50節說:「求你記念向你僕人所應許的話,叫我有盼望,你的話將我救活了;我在患難中,因此得安慰。」詩人因著神的應許,知道在患難中神會安慰他。保羅也說:「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十五13)願神透過衪的話和衪的靈,堅固每位挫敗的父母,擦乾一切的眼淚,使你大有盼望!下面我要請香柏牧區史師母分享她與孩子互動的見證,這見證是對今天信息最佳的詮釋。
史雲光師母見證:
我有兩個孩子,兒子廿八歲,女兒廿五歲。回想養育他們的過程,有眼淚有歡樂,有痛苦也有驚嚇。因時間有限,我要和諸位分享我兒子的成長故事。
兒子童年時個性倔強、思想奇特,常常不快樂,因為我們無法滿足他一切的需要。讀小學時,老師常常打電話來告狀,體育課不去操場上課,又在公園拿BB槍把同學打傷……,不一而足。到了國中,有一天,鄰居太太打電話告訴我,兒子在漫畫店打電動,我才知道原來漫畫店裡還有內室,別有洞天。國中三年很快就過去了,聯考放榜後,他竟連一間公立高中都沒考上。我跟他爸爸商量後,選了一間離家最近的私立高中讓他就讀。心想私立高中看得緊,沒想到老師還是常常打電話到家裡告狀,你兒子時常遲到,不好好讀書。終於到了高三最後一學期,他學業成績不及格,要補考。結果補考那天他睡過頭,當然就沒有畢業證書了。拿著肄業證書去報考大學,沒想到竟名落孫山。我幾乎對這個兒子絕望了。在神面前我痛哭流淚,傷心欲絕,哭了好幾天,我在神面前再次放手,徹底的把兒子交給神。
調適心情之後,我心平氣和的對兒子說:基本教育已經完畢,也沒書可讀了,只好去當兵吧!當完兵,喜歡做什麼就做吧!有一天,兒子突然找我去散步,說:媽,我想過了,當兵還要一年,沒上大學我不甘心,請你們讓我補習一年,重考大學。我驚訝的看著他,補習班是早出晚歸全年無休的,這樣的日子你能過嗎?他點頭。我和他爸爸商量的結果,只有一個條件,就是只能考上國立大學,因沒有錢付私立大學的學費。於是兒子開始了補習生涯,主日早上他向班導師請假去教會,下午補課。一年過後,兒子以高中同等學歷報考大學,居然考上了國立政治大學。
進了政大,我們夫婦心想這下總可以順利畢業了吧,沒想到驚嚇又來了。大三那年,有一天兒子突然宣佈他要走音樂的路,原來他在大學組了一個樂團。我的心又開始七上八下,他的爸爸卻很鎮定的說:兒子,我等你這一刻很久了,你終於知道你人生的方向了,我祝福你,為你禱告,願你在音樂領域裡奉獻自己,做出好音樂榮神益人。大四,他忙著做畢業紀念冊,但他卻不是畢業生,因為被延畢。我忍不住說:兒子阿,國中畢業以後,就再也沒看過你的畢業證書了!兒子說:我們蘇打綠樂團要發片了,我不能畢業,因為畢業就要去當兵,會影響我們的發展。當時我真的不知道神究竟要帶領兒子走怎樣的路,直到去年我受邀參加金曲獎的頒獎典禮,兒子的樂團不僅入圍七項提名,並榮獲金曲獎最佳樂團獎及最佳作曲人獎。那一刻我心中不禁呼喊:神哪!你真偉大!在母腹中你就造作了他,看他是好的,並說這是我的愛子,是我所喜悅的,將來要榮耀我的名。
我真的讚嘆神的作為,再次在神面前認罪悔改,求主賜給我智慧的心、敏銳的靈,不要成為孩子的絆腳石。神也體貼我,解了我心中的煩憂,後來兒子終於拿到畢業證書。又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聽說國家要招考反毒大使替代役人員,蘇打綠的成員有四個尚未當兵,神給他們開了一條路,四個都考上,就等上一梯退伍後他們去遞補。在這期間,他們可以到各國去表演,服役期間不致荒廢技術,又可為國爭光,回饋社會。我真的感謝神!我相信祂賜給每位父母的愛和包容忍耐,都是夠用的。願榮耀歸給神,願平安歸給祂所喜悅的人。
謝謝史師母精彩的見證。最後我也要提醒我們中間作孩子的,不要忘記箴言廿三章25節所說的:「你要使父母歡喜,使生你的快樂。」我相信當父母和孩子都願意改變時,必會舞出親子的春天!
(本主日信息講於2008年5月11日,由陳玉嬌整理,蘇淑真潤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