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文薈

Bread of Life Literature Collection
home >> 主題精選 >> 工作與生活

主題精選


字體大小:小 大

祭司的恩膏與國度

以賽亞書六十一章第1節是全章聖經的鑰節,這節經文充分闡明了神的應許和神的豐盛。

以賽亞書六十一章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經文,雖然如此,我相信裡面還是有許許多多寶藏。這兩個月以來,這章經文幾乎天天閃進我腦海中,有時是早晨、有時是中午、有時是晚上,有時甚至是深夜,當我再一次思想這段經文時,總有新的亮光、新的領受和新的喜樂從我裡面湧出,盼望大家帶著極深的期待來領受裡面的豐富。
一、祭司的恩膏
「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V.1)以賽亞書六十一章第1節這是全章聖經的鑰節,這節經文充分闡明了神的應許和神的豐盛。
1.受膏是為了服事
兩千七百年前,神的靈感動先知以賽亞,讓他宣告出:「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過了七百年,耶穌第一次進入會堂時,一拿起聖經就翻到這節經文,耶穌同樣宣告說:「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這節經文不僅應驗在耶穌和先知以賽亞身上,這也要成就在你我身上。
聖靈怎麼在耶穌身上作工呢?聖經告訴我們,耶穌是因祂的母親馬利亞受聖靈感孕而生下的,後來耶穌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當祂從水裡上來的時候,聖靈彷彿鴿子降在祂身上,祂被聖靈充滿,聖靈就帶祂到曠野四十晝夜,耶穌在那裡被魔鬼試探,祂勝過一個又一個試探之後,就滿有聖靈能力地開始祂三年半的榮耀事工。
「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乃要被聖靈充滿。」(弗五18)我們要多親近神,讓神的靈時時充滿和膏抹我們,讓神的靈永遠在我們身上工作。約翰福音十六章8節說:「祂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因著聖靈的感動和啟示,讓我們得以真認識神,也更明白我們真的是一個罪人。聖靈在我們身上運行,是為了讓我們更多經歷神的作為。千萬別只停留在過去的一點聖靈經歷,因為神是行新事的神,所以當求神天天賜下新油和新鮮的恩膏,讓「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詩廿三5)這經文應驗在我們身上。
「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這也是區永亮牧師長期在默想的經文,除了默想之外,他也常常自己用手按著頭和胸,宣告說:「主耶和華的靈現在再來膏我,再來膏我,更多的膏我。」這一兩個月,我也常按手在我的頭上,跟神說:「主啊,謝謝你,你曾經膏我,但是我渴望一個新鮮的恩膏和新的靈,求你繼續賜下。」有一天,我按手時有一個感動,是神的靈在我們裡面,讓我們有新皮袋、新腦袋和新思維,讓我們的生命不斷地更新。
2.靠著恩膏所帶出的職事
耶穌勝過種種試探後,就開始「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V.1∼2)又使瞎子看見,耳聾能聽見,啞巴能說話,大痲瘋潔淨,瘸腿起來行走,讓死人復活,耶穌還為人趕鬼,祂說:「我若靠著神的靈趕鬼,這就是神的國臨到你們了。」(太十二28)耶穌之所以有這麼大的權能,關鍵就在於主耶和華的靈在耶穌身上,耶和華用膏膏祂。
除了耶穌以外,幾乎所有的祭司都是軟弱的,包括亞倫在內,既然我們有祭司的身分,就該為自己的軟弱向神認罪,唯有自己先經歷這樣的贖罪過程和程序,才能罪得赦免,才能執行真正的任務,就是「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報告耶和華的恩年,和我們神報仇的日子,安慰一切悲哀的人。」
二、祭司的靈命
1.成為公義樹
當耶和華的靈在你我身上時,我們的生命就會有五方面的代替與改變,那就是華冠代替灰塵,喜樂油代替悲哀,讚美衣代替憂傷之靈,加倍的好處代替羞辱,喜樂代替凌辱。因為生命的改變,我們得以稱為公義樹(V.3、7)。
我們的生命本來就充滿荊棘,不是刺傷自己,就是刺傷別人,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那麼容易彼此傷害呢?因為我們還沒有成為公義樹,反而軟弱地像壓傷的蘆葦和將殘的燈火,我們的生命像花草一樣,會凋謝,會枯乾,但是因著在耶穌基督裡,我們的生命有機會改變、強壯並成長,像一棵強而有力的公義樹,不但如此,我們還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詩一3)
二十年前,大安森林公園剛剛整理完成時,當時的小樹,如今都長得比我高大好多倍,再過十年我們會看見那些樹更高、更大、更壯,根也更深了。弟兄姊妹,當我們在基督裡的生命越來越強壯,越來越有力量的時候,就會成為公義樹。
2.影響他人的生命
「你們倒要稱為耶和華的祭司;人必稱你們為我們神的僕役。你們必吃用列國的財物,因得他們的榮耀自誇。」(V.6)擁有神僕的身份,最重要的並不是可以享用列國的財物和一切的豐盛,而是以神所賜的恩膏和生命,帶領別人一同進入基督的豐盛裡,讓別人一同成為君尊的祭司、聖潔的國度和屬神的子民。
三、祭司的職責
1.築禱告祭壇(V.4)
舉目觀看我們四周,不管是我們個人、家庭、公司、城市、國家,甚至是教會,在在都讓人有一種淒涼的感覺,就像個荒場一樣,不過別失望,因為神會透過我們的禱告,讓聖靈運行在這一大片荒場上,只要住在基督裡,就能看見這一切都有所轉變。
當初福音是從中東開始往歐洲傳的,那時的歐洲淒涼又荒涼,但是當他們認識耶穌並接受耶穌成為他們的救主,聖靈就在那裡動工,使英國成為世界強國,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歐洲的教會不再那麼親近神時,便逐漸沒落;有一批英國清教徒就移民到美洲展開新生活,原本荒涼的美洲,因著聖靈的引領和運行,後來美國接下世界強國的棒子;這幾十年來,美國也處在只有表面信仰的沒落景況裡,並不真的尊主為大,以致看見美國明顯的衰退。
福音傳進亞洲後,韓國就日益強盛,為什麼呢?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南北韓戰爭之後,韓國又虛弱又淒涼,但是因著韓國教會以禱告堵住破口,讓神能藉著他們的禱告來扭轉局勢,使韓國越來越強盛。最近有一則公開的文章,提到中國經濟的崛起跟教會的興旺有關係,可見祭司在祭壇前的禱告是多麼重要,不只影響個人、家庭、公司、城市、國家、教會和全地,更影響神國的計劃。
當烏干達的屬靈光景極其荒涼時,全國有將近1/3的人口得到愛滋病,不僅如此,還有內戰,整個國家陷在黑暗權勢手中,但是當烏干達的教會開始在神面前築壇獻祭時,整個局勢就開始改變了,神為他們翻轉一切,使烏干達漸漸成為基督化的國家。
看到神在烏干達所做的一切,我覺得台灣依然很有盼望,我相信台灣的教會不再荒涼,我也相信西海岸不再荒涼,因為神必透過我們的築壇獻祭和禱告,開始轉化台灣這片土地及人心。
尼希米問那些被擄歸回、剩下逃脫的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他們說:「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在猶大省遭大難,受凌辱;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尼一3)尼希米聽到這些話,就痛哭並在神面前禁食禱告,後來他就回國,重修那荒涼之城。
2.成為別人的祝福
雖然我們的生命充滿各種問題,但是神會改變我們,讓我們都成為眾人及列國的祝福。其實我原本的生命也是淒涼無比,我從小就有恨世的人生觀,心裡充滿怨恨,恨外人,也恨家人;後來演變成玩世的人生觀,在家裡得不到溫暖和愛,就在外面混,在外面玩;接著又變成厭世的人生觀,總覺得生命沒有意義,也沒什麼盼望,全身佈滿荊棘,不是被傷害,就是傷害人。但是感謝神,因著神在我生命裡面動工,我的生命開始從黑白變成彩色的,我的生命是因著住在神裡面而有價值的。
麥寮、台西、東勢和民間都是硬土,雖然如此,我們的同工以堅定的心志守在那裡,在那裡築壇獻祭禱告,在那裡傳福音,就看見那些地方的屬靈空氣開始改變了。弟兄姊妹,耶穌需要透過你我的生命,透過台灣眾教會,來使台灣蒙福,也使列國蒙福。
四、祭司的心態
1.使人得福
今天的經文提到「代替」和「加倍」(V.6∼7),代替就是好的代替不好的,是一對一的關係;而加倍是用兩個好的來代替一個壞的,是一對二的關係。可見神不但用好的來代替我們的不好,而且還是用加倍的好來替換掉我們生命中的破損。約伯就親身經歷這樣的過程,後來神賞賜他加倍的恩典。
「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你子孫必得著仇敵的城門,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創廿二17∼18)神賜下如此大的福氣給亞伯拉罕,是為了讓萬國也因他蒙福,神給我們恩典也是要讓我們成為神賜福的出口和管道,使別人也得著恩典和福氣。
2.代代相傳(V.9)
恩典是要代代相傳的,所以身為父母的人,要關心自己的兒女和孫子,讓兒孫的身心靈都很健康。
周師母以前曾跟兩個兒子說:「以後你們自己生自己養,不要帶回來要我照顧。」她現在原則有改變,每週甘心喜樂的照顧孫女一天一夜,甚至更多,睡覺前為孫女禱告,然後講聖經故事給她聽,雖然養孩子是父母自己的責任,但是身為祖父母的我們,也有責任將神的教導和恩典傳承下去,讓一代比一代更強更好。
3.靠神快樂
求主開我們的眼,讓我們看見我們的身份是祭司、是基督的新婦(V.10),而且更是新婦戰士。想想看,穿著一身新娘服的人,竟然也能夠打仗,溫柔婉約的新娘搖身一變,成為極有能力的戰士,轉身看到仇敵,馬上抽出聖靈的寶劍撲向敵人,撒但看到這樣的新婦,絕對會嚇跑。
我們的生命也能影響土地,使地裡的百穀發芽,使園裡的種子長出來,讓土地也得著復甦(V.11)。自從亞當和夏娃犯罪以後,地就長出荊棘來了,然而神會藉我們的禱告,挪去這地的咒詛。弟兄姊妹,若你看到某人、某地方,或某教會處於荒涼的景況時,都不要用負面的話語講出來,因為負面的宣告並不能帶來改變,唯有帶進禱告裡,求神動工,才有益於情況的翻轉。
願主耶和華的靈時時臨到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願神天天膏抹我們,也求聖靈天天在我們身上運行,讓我們的生命不再充滿荊棘,也不再是壓傷的蘆葦,而是成為公義樹,讓我們的生命在耶穌基督裡,成為真正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本主日信息發表於2011年6月5日,由林青緣整理,汪于茹潤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