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文薈

Bread of Life Literature Collection
home >> 主題精選 >> 工作與生活

主題精選


字體大小:小 大

合神心意的領導與治理

對一個基督徒的領袖、治理者來講,我們需要在神面前,從牧養的角度來成全別人。

「領導」和「治理」是一件事情的兩面。

聖經中的領導模式

「領導」(leadership)是把人從A帶到B,領往一個目標去。領導學可能有幾百種,但在我來講,我簡單歸納領導的模式為兩種;一種是Push (推動),一種是Lead (引導)Push的方式就好像在這裡有一條繩子,我推著繩子到另一邊去,不過到了那裡,繩子就變成一團,而不會是一條,但最起碼繩子已經到達那個目標;而Lead的方式是抓著繩子的這一端把它帶過去,所以到了那裡,繩子並不會攪成一團。從以前在職場做事到如今,我選擇用第二種引導的方式,為什麼呢?我覺得這是受聖經的影響。

聖經的領導,是用引導的方式,就好像牧羊人走在羊的前面,以身作則。牧羊人先往前走那步路,先把前面的困難挪開,好叫後面的羊能夠跟上;他並不是在後面推,讓這些羊先去碰到問題、受挫折甚至受傷。聖經上說「……,好牧人為羊捨命。(約十11)這句話我一直放在心中,因此我選擇以引導代替推動。

為什麼用引導的方式,還有另一個原因。在領導時,到達目標的地方是一回事,而到達之後能否發揮一個更好的功能,這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我們從這個模式改成另一個模式之後,卻不期待發生好事,甚至反而更糟糕,就像亂成一團的繩子,那我們要反問自己,為什麼要花那麼多功夫去改變?為什麼不停在原點?所以當要領導一群人時,不僅是要達到那個目標,而且要產生一個不同的結果、模式。所以領導的目標必須很清楚,必須明白為何要如此做;並且需要整合、需要改變,使目標達成而且更加有效,這是我認為的領導。

若是事工能夠達成,或是能更有效的被成全,不只與目標、策略有關係,絕對和負責的人有關係。有了目標,有了策略,接下來就要看有沒有適合的人來做。在我來講,這三樣都有了,我才會尋求要不要投資進去做這事工,我並不會因為有人奉獻一筆錢,就找些事情來試著做做看,我情願不用這筆奉獻,或是請教對方可否把錢用在別的地方,因為沒有人才的時候,我沒有辦法知道事工要如何進行,這時的投入會是種浪費。當清楚的目標、有效的策略、並且適當的人才三者皆備,我相信這事工會值得投資。

聖經中牧養與治理的原則

另外我們再來談「治理」。對我來說,治理可以用兩個英文字表達,一個是「administration」,一個是「management」。這兩個字的意思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administration」是針對做決策,包括目標、策略,必需獲得很多資訊以作出對的決定,「management」是關於有效的運用人才、資源,並且依循策略、完成策略,使目標可以達成,目的可以顯明出來。

因此「領導」是指一種模式,而「治理」是偏重執行層面。很多時候領導跟治理會有差距,也就是說做決策、定目標的人和執行的人有很大落差。這就是為何在職場上做事時,常常會卡住、停滯,若一個公司能夠有效治理,很大的原因是他們在領導與治理上的成功。若公司的行銷部門說這個產品好,但是他們的想法跟設計研發的部門有落差,而製造產品的部門又與設計研發有距離;而即便有了很好的設計和策略,若是沒有人來有效的執行,好的設計也會浪費掉。這之間要如何溝通,就像是要過一個個的關卡,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以成全人為原則的治理智慧

有些人覺得,似乎我在治理這方面還有點果效,我想以前在職場做事對我有些幫助,但我還是要回到聖經的原則。當聖經講到「牧養」這個字,基本上就是治理的意思,是要治理羊群。每隻羊都不太一樣,有老、有少,羊也不太清楚自己的方向,也不知道何時該吃、何時該休息,牠只是有得吃就吃,累了就休息,並不懂得自律。怪不得聖經喜歡用牧羊人來表示教會的負責人,把弟兄姊妹看成羊群。

若你問我要怎麼牧養,基本上就是治理、管理。聖經上說到不認識主的人,「……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太九36)而有些羊雖有了牧羊人,但牧羊人沒有處理得當,或是羊群不聽牧羊人的話,就還是一片混亂。所以牧養最重要的,不只是關心、照顧,而是治理——把一個人變成對的人,放在對的地方,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弟兄姊妹信主前、或信主後,還是有困難,我們幫助他、醫治釋放、處理原生家庭……等問題,這很重要,是牧養的第一步,但是我們常常就停在這個地方。接下來我們應該要給他一個平台,帶領他、訓練他,好叫他能夠用神給的智慧,在對的地方、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

這個世界的治理方式,是用薪水、升遷等方式來控制人,以達到管理者的目的。從一個很實際的角度,在職場上,若我是你的老闆,相對的,你就是弱勢;即使你的存款比我多,即使你的家業豐富,但在這關係當中,我不敎你、不提拔你、不訓練你,你就沒有機會。很多時候你想換工作,不見得是老闆壞到哪裡去,只是在上班的那八個鐘頭裡,你發現你老闆的領導、治理不是為你,是為他自己。當然有些公司很好,強調員工的福利,但一般來講,還是為了成全公司的目標;他可以支持你、給你高薪,讓你幫助他完成他想要達成的目標。

但聖經治理的角度卻不是如此。乃是治理者要成全這人,好達到神對他的呼召、讓他進到神的命定。以前在職場,我看下屬中有幾個對工作內容滿有興趣,有心繼續學習,我就用下班後的時間,教導他們為什麼要如此做、要怎麼分析,讓他們在例行公事之外,更多被提升。而我這樣做的另外一個目的,是要在這些人當中可以做出選擇,當有一天我要升遷一個人時,我絕不會選那對工作沒有心的,或是有一天我要離開這個崗位,我能夠跟上級說哪一個人可以接任我的工作,因為我懂的他都懂了。

對一個基督徒的領袖、治理者來講,我們需要在神面前,從牧養的角度來成全別人。我們傳道人常常被提醒,到底我跟弟兄姊妹的關係,我們一起追求的目的,是為了將來我比較好用他嗎?還是將來他能夠被成全?我想這很重要。我下定決心,我不希望若有哪個弟兄姊妹離開教會時說:「我在這幾年來都是被教會、牧師利用。」若他真這樣講,我要檢討,但如果我檢討發現這幾年我確實是在支持他、成全他,縱然這個人離開的時候有這種想法,我覺得我還是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神。

合神心意的領導者

在出埃及記十八章提到摩西天天從早到晚為百姓判斷事理,摩西的岳父葉忒羅看他辛苦,建議他從百姓中找出領袖。葉忒羅給他幾個尋找領袖的方向,第一個是判斷力。「你要替百姓到神面前,將案件奏告神。(出十八19) 我們知道判斷力或者智慧是從神來的,我們自己可以努力學習知識,但怎麼有效運用這個知識,需要從神而來的智慧。「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九10)判斷力似乎只是一項長處,但背後其實是這人有沒有常常禱告尋求神、有沒有從神來的力量,使他所行出來的,不僅是有見識、有知識,而且是有智慧。

第二個是教導力。「又要將律例和法度教訓他們,指示他們當行的道,當做的事。(出十八20)領導者需要有教導力,他因著有判斷力所以有清楚準確的想法,也知道怎樣運用、事情怎樣達成,他還需要能把想法講得清楚。我碰過有些牧者,教會的弟兄姊妹似乎無法跟上他的異象而有些埋怨,他說:「我常常在講台上講了。」後來我聽了他的講台,發現他只是講,但並沒有講到一個程度,讓聽的人能夠聽得懂,並且能照著去做。因此領袖需要有教導力,不僅他自己很清楚知道是什麼,而且讓聽得人能夠聽得懂,而且知道怎麼去行。

第三個是執行力。「並要從百姓中揀選有才能的人(出十八21)判斷力、教導力很重要,但從一個角度來講,還是在紙上作業。事情要發生,是因為有人明白這個事情,而且知道怎麼去做。我感覺到這是在教會裡面比較需要突破、改進的地方。教會常開很多會,有很多的結論,但是沒有事情發生,因為沒有找到一個執行的人。我希望開會的人中,有人是執行的人,或是去找一個適合的人來執行,否則就是白談了。但是我覺得最理想的狀況還是參與開會的人來執行,因為策略和執行沒有協調,就會產生一些我們提到的落差。

教會未來的展望與規劃

這些年來我擔任執行牧師,在牧養處和事工管理處裡,我比較專心、努力於調整教會架構,好叫神給教會的恩典,不論是資源、人力、財力、事工,能有更好的整合。感謝主!這幾年來看到弟兄姊妹被提升、被成全,能夠在他們的專業、職場中有更大發揮的機會,同工們更有效的服事,我想跟整個教會牧養、裝備、成全的架構有關。

然而,每當思想要交接的時候,我就更深的感受到:如果新酒要澆灌下來,要有一個新的皮囊、一個適合的皮囊;相同的,教會要不斷地領受恩典,且在後面的年日都有神新的恩典。那麼,到底什麼樣的架構才可以來承接呢?

七月廿四日接任了主任牧師以後,又回到上述所提的,如果神不斷把恩典加給教會,就不只是架構的問題。如果架構能夠穩定,接下來就是人的問題,是下一個階段領袖群的問題。

在我的期待中,若是以五年作目標,我希望今年能把整個架構調整好,以備往後五年、十年教會的發展;明年開始,我希望能夠有時間專心地帶每個部門的領袖,因為培養人、成全同工所需的時間、智慧,比調整架構還複雜的多,也需要付上更多時間和心力。一個部門若有適合的領袖,基本上那個部門就應該越來越好,因為他的專業再加上判斷力、教導力、執行力,他自己會把部門帶起來;而我主要工作就是和這些部門領袖一對一,或將他們帶在一起。

發展架構 培養領袖人才

我希望過了三年、五年,或是更久之後,當我交棒時,能看到整個教會不僅有了可以承接往後發展的好架構,而且裡面的人才也放在對的地方。

當我講到人才架構時,不僅僅是講現在的三百五十位全職同工。我希望看到教會弟兄姊妹當中,一些專業的、對於教會事工有更強負擔的人才,他們能夠進到教會,以他的恩賜、專業和教會同工一起配搭。我也相信往後會有滿多的專業人才,在職場的弟兄姊妹,他受過教會神學院、生培、一線領袖等訓練,要來負責教會或福音中心的事工。

另一方面,面對社會環境變遷如此快速,許多的議題教會不甚了解,該如何發聲?這也需要專業的人士進來。甚至有一天,我們要往外開拓,我們也是以各種恩賜、專業的團隊前去,把分堂建立起來,讓當地的傳道人、弟兄姊妹來承擔。

我相信將來的日子,教會一方面在處理事情會更加有果效,而另一方面也要預備我們自己以承受未來神給我們更多的使命。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