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文薈

Bread of Life Literature Collection
home >> 主題精選 >> 工作與生活

主題精選


字體大小:小 大

摩登爸爸

懇求主將天父的形象放在我們裡面,用溫柔的話對孩子說話,用堅定的態度先改變自己,上帝就會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

歷史告訴我們,真正所謂「現代」(modern),不是追隨潮流,乃是能夠扭轉時代,能夠影響時代,力挽狂瀾的,抗拒時代逆流,將正常機能恢復的,才能叫現代的、摩登的。所以我們不需要為了成為摩登爸爸而追求時代潮流,因為聖經已經告訴我們,到底要如何才能夠成為一個摩登爸爸。

現今的父親常常忙著事業,沒有時間跟孩子在一起,把兒女交給菲傭、安親班、才藝班。美其名是為家庭勞苦,其實只追求自己的成就和面子。這是個無父的時代,但我們要扭轉過來!

一、不要惹兒女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六4)不要惹兒女氣,就是不要惹兒女生氣。這不是說什麼都縱容他、附和他,他要什麼就給他、滿足他。為了這個主題,我特別去請教我女兒:「到底爸媽在什麼事情上面會惹妳生氣呢?」經過實際的探討與調查,歸納整理如下:

1.被冤枉

父母最容易讓兒女生氣的原因是冤枉他。我們的口頭禪:「你總是……、你從來……」這會傷害兒女的心,好像他們再怎麼努力都沒有用。有些父親習慣性的指責孩子:「你看你又忘了關燈。……你看你又忘了關水……。」而孩子只敢小聲把事實含在嘴邊,囁嚅而答:「又不是我,那是媽媽沒有關燈。」我們不但經常容易冤枉孩子,而且後面還會再加一句:「你還狡辯!」孩子達不到我們的標準時,他是有心聲、有情緒的。作父母的需要多了解他,跟他溝通。

2.太嚴苛

我們很容易訂出一些孩子根本達不到的規矩。有個父親,他說他的孩子是個資優兒童,所以他期待他的孩子每階段都能跳級,這樣十八歲就能讀完大學。他從來不問小孩:「你考多少分?」他都是問:「你是不是班上的第一名?」這樣的孩子,還有可回憶的童年嗎?做父母的要很小心,不要把兒女當成我們的面子;不要想把我們年輕時代失去的光環、喝采、掌聲,企圖在孩子的身上通通找回來。

3.不尊重

父母親很容易在外人的面前批評孩子,甚至還嘲笑他。有一次我在電梯裡面看到一個好久不見的孩子,我說:「哇!小帥哥,許久沒見,越來越帥,班上有沒有女同學在追你啊?」媽媽站在旁邊答腔:「哪裡,哪裡!…笨死了,長的帥有什麼用?又不能當飯吃。」我們對孩子的不尊重,都是惹他的氣。

4.不信實

我們回想一下,曾經對孩子開了多少沒兌現的支票?或者是根本不打算兌現的支票?我們對待孩子應該要尊重、信實,應該用公義的態度來對待他們。「你們做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弗六1)聖經是非常尊重父親在家庭裡的角色。保羅在這裡警戒我們,不要惹兒女的氣,因為孩子是透過我們來認識上帝的形象。
有些人的成長過程裡面沒有父親的形象,或者是負面的父親形象,當你告訴他說:「上帝愛你。」他只能知道卻不能體會。所以神在這裡透過保羅告訴我們:當我們做父親的時候不要惹兒女的氣,因為兒女們是透過地上的父來認識這位天父。

二、照著主的教訓養育兒女

父母親對兒女期待,常常遠超過他們的負荷;尤其是這個時代,因為現代夫妻生的很少,父母親所有的關注點全部放在這一、兩個小孩身上,希望他們什麼都要會,最好能變成全能兒童!聖經說:「只要照著主的教訓來養育他們。」(弗六4)。教訓這個字,有些英文聖經翻譯成training:像是生活裡面的「訓練」,此外這個字也有「管教」的涵義;也有人說,這裡所說的教訓是指「示範」。我覺得這些解釋都對,因為training就是需要示範的。因為很多事物,我們都是從「示範」學來的。例如:我不記得何時我爸爸曾經坐下來說:「孩子,今天我開始要給你上拿筷子的第一課。」很多事都是看會的,而不是聽會的。

所以有人說:「示範是種非常好的教導方式,它的學習效果超過用講的、用聽的。」所以「只要照著主的教訓」這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主的教訓就是要做示範,如果教訓就是training,那我們就要示範給孩子看,讓他們看我們是如何克服人生中的挑戰!生活中許多方面的學習,都需要以示範的方式來教導孩子。所以在家庭裡營造氣氛是很重要的,而那氣氛就是用父母的生活和生命營造出來的。

最近,當小組談論到:如何在家裡營造禱告的氣氛,有位弟兄就說:「當我的孩子睡著後,我都會去為他們按手禱告。」祝福兒女是很好的,但是我馬上告訴那位弟兄說:「很好,但還不夠,你不能只是替兒女禱告,你要營造出家庭的禱告氣氛,就必須讓孩子自己參與禱告。」又有一位弟兄說:「牧師,你說的對,我要回去跟牽手商量一下,要牽手配合才行。」我馬上說:「錯了!你是丈夫、是父親,該擔起責任的是你!」我們不要認為孩子沒有信主是教會的責任、是太太的責任;兒女信主與否乃是做父親的責任。

在聖經裡講到做長老的條件之一(參提多書一6),就是兒女都要信主!長老就是牧師,牧師的孩子要信主,牧師才有資格作牧師;這是因為要有榜樣、氣氛啊。換句話說,如果牧師若不能在自己家中營造一個屬靈的氣氛,那如何能在教會內營造屬靈的氣氛?

所以當我們要去教訓兒女時,就要先想想看,到底我們給了他們什麼樣的人生方向?月考將近的時候,你會不會提醒孩子:「不要忘了要靈修喔」;還是會告訴他:「這個禮拜就不要去小組了,反正下個禮拜還會再去嘛!」我們常常會訓誡兒女:「你的功課一定要比人好,因為你是基督徒,功課不好就沒有見證!」但這不是聖經的教訓!

記不記得有一個人,從世人的眼光看來真沒見證,是世上的渣滓;因他是個討飯的,只能吃財主桌上下來的雜碎。但他死了以後卻安息在亞伯拉罕的懷裡。(參路十六19~22)。聖經所謂的見證是指人的生命、品格,而不是指事業成就。所以我們要重視給兒女的價值觀,要營造家庭的屬靈氣氛。

教訓裡也有管教的成分在裡面。「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樣隨時管教。」(箴十三24)請做父親的要注意,你有沒有隨時管教?有新聞報導小孩子自殺了,結果父母說:「一點跡象都沒有,他昨天還好好的啊!」原因就是父母根本沒有去聽他的心情。有些父母親到了警察局還質疑說:「我的孩子怎麼會犯罪呢?他一向都是優等生,都是第一名啊!」聖經不只要我們管教兒女,而是要隨時管教;甚至當他還愚蒙、還不懂事的時候,我們要杖打孩子,但不是亂打孩子,管教是一種藝術,有很清楚的法則。聖經裡面告訴我們要管教兒女,但不要惹兒女的氣;乃要照著主的教訓、主的警戒來教養兒女。

三、照著主的警戒養育兒女

警戒是指言辭的告誡,就是告訴兒女:什麼事情不可以做。我們在孩子很小時就會告訴他們:不可以說謊、不可以偷竊、不可以做不好的事、在校讀書不可以作弊……等等。但是我們常常忽略聖經裡面對罪的定義,和一般人認為的罪是不同的。一般人認為做了不對的事情叫做罪,可是聖經說:「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雅各書四17)當我們教導孩子的時候,不只要告訴他們「不要做不該做的事」,而且要告訴他們「不要不做該做的事」。如果你將生命投資在沒有意義、必將要腐朽的事情上,你當然就沒有時間投資在那些該做的事上。

耶穌基督曾講了個比喻:「在世界末了、審判萬民的時候,祂要把他們分成山羊跟綿羊,山羊的結局就是,進入為魔鬼預備的永火裡去(下地獄)。」到底山羊做了什麼惡劣的事?居然要下地獄?主說:「我渴了你們不給我喝,我餓了你們不給我吃,我在監裡你們不來看我,我赤身露體你們不給我穿。」所以山羊問說:「主啊!冤枉啊!沒這事啊!」主說:「這事你們沒做在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沒做在我身上。」(參太二十五31~46)這裡面沒有一句講到殺人、放火,只是說你沒有做該做的事。

另外耶穌又說了一個比喻,祂語氣嚴厲的責備那人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太二十五26)那個懶僕的主人給了他一千兩,他就拿去埋起來了。他到底做了什麼?他的罪就是什麼也沒做!沒做應該做的事!

在我們的生涯規劃裡,是否有很多該做的事情沒有做?我們如何用生命來營造一個氣氛,幫助孩子知道他的人生方向?以前台灣很貧窮的時候,政府為了要幫助原住民的教育提升,於是便保送一些原住民去讀師範學院,或者是讀醫學院,希望他們畢業以後能夠回去服務他們的同胞。後來也曾在陽明醫學院公費補助一些學生,讓他們讀完以後到偏遠的衛生所去做醫生,政府的想法很好。但是有多少人願意留在那些地方!如果我們的孩子拿了陽明醫學院公費的錢讀完了書,又已經盡了義務在那邊服務期滿,我們會對自己的孩子說:「繼續留下來吧!那裡需要你。」還是說:「孩子,你要為你的前途打算!」彰化有兩位父子藍醫師,他們在台灣最貧困的時候,留在那個偏遠的地方服事;在後山門諾醫院也有兩位父子Dr. Brown,然而台灣的基督徒醫師是否已經做了我們該做的事?

照著主的警戒養育他們,不但是要告訴他們「不做不該做的事」,而且還要告訴他們「不要不做該做的事」。如果當今的基督徒在社會裡,活不出捨己的榜樣來;如果今天的基督徒一講到見證,就只能把成功企業家搬出來,那麼佛教徒就比我們更有說服力。

我們要常常為自己能成為好父親禱告。不但要在自己家庭裡營造正確的氣氛,更需要在整個教會裡面營造正確的、屬靈的氣氛,讓這個時代成為「父父子子」的時代。

我是在做父親的過程裡面,才更認識自己是罪人。有一次我的女兒讓我非常的生氣,但主用微小的聲音對我說:「她是你的鏡子!」我發現我是個罪人,因為我想要做一個好父親,但立志為善卻行不出來,連自己都達不到自己的標準。雖然我是父親,但我是個罪人父親;我是爸爸,但是我是個罪人爸爸。

因此,我們做父親的要首先悔改,求主赦免;因為就這麼短短的一節經文,我們已經無法遵守。我們沒有好的身教、無法營造出屬靈的家庭氣氛來;沒有辦法幫助我們的孩子,照著主的樣子活出來。懇求主將天父的形象放在我們裡面,用溫柔的話對孩子說話,用堅定的態度先改變自己,上帝就會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
 
 
本信息講刊登於第 1178 期 [ 2002/10/06 ]週報 ,王世欽整理,陳佩瀅潤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