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文薈

Bread of Life Literature Collection
home >> 主題精選 >> 信仰與靈命

主題精選


字體大小:小 大

基隆──悲情的雨港

基隆是重要商港,也是海防要塞,因著外敵戰船多由基隆進犯,使基隆的歷史充滿悲情。

基隆位於台灣北端,除東北一面臨海,四圍環山,加上東北季風吹拂,冬天多雨,故有「雨港之都」的雅稱。基隆港深又有谷灣和港外島嶼(和平島、基隆嶼等),良港的優勢再加上豐富的煤礦,為基隆帶來興盛,但也為基隆引來外邦的覬覦和入侵。
早在十六世紀,明代的地理書籍中就有「雞籠山」、「雞籠嶼」的基隆身影,但在西班牙、荷蘭先後佔用社寮島(今和平島)期間,或從明末鄭成功時期到清初,基隆都不曾被用心開發經營,充其量不過是商港及漁港,著名建設只有清光緒年間的沈葆楨採煤和劉銘傳鋪設全台第一條鐵路。基隆現在的市區,是清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年)福建漳州人由八里移居牛稠港、虎仔山一帶(在今中山區),並在基隆港南岸建立崁仔頂街(在今仁愛區),成為基隆市街的源起。後來又隨著宜蘭平原的開發,從基隆經三貂嶺進入宜蘭的道路被打通(即穿過台北縣瑞芳鎮、雙溪鄉、貢寮鄉到宜蘭的古道),宜蘭的漳州人便到基隆發展,促成商業興盛,基隆因此成為宜蘭漳州人的港口(也是漳州人唯一的港口,因台灣沿海各港幾乎都是泉州人的天下)。
除了是重要商港,基隆也是海防要塞,因為外敵戰船多由基隆進犯。基隆歷經中英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主要是後者),沿海建了許多砲台(現存著名古蹟有「海門天險」二砂灣砲台、白米甕砲台、獅球嶺砲台等),在中法戰役中就曾大勝「西仔反」(法蘭西人)。

基隆充滿歷史悲情,可用「fighting & dying」來形容之。
第一方面是械鬥。若西班牙佔據時期平埔族兩社之間的長期爭鬥不算,第一件就是大規模的漳泉械鬥(傷數百人、死百餘人,埋死者墓稱「老大公墓」,後變「老大公廟」,即升格為神,於安樂區),地方人士後來調解並提議「以血緣代替地緣、以賽陣頭代替打破頭」,不料廟慶中北管的兩派「西皮」、「福祿」又械鬥,這情形一直持續到日據時代。

第二方面是礦災。「清國井」是民間對八斗子第一口官煤的稱呼,當年因開採意外及職業病,平均一日要死兩名礦工(不幸亡故者後來被供於八斗子的大眾爺廟)。
第三方面是戰爭。除上述兩戰役,日本人與清朝訂立馬關條約後要接收台灣,從台北縣貢寮鄉的澳底登陸,經瑞芳到基隆,躲過基隆人用砲台的反抗,並用武力鎮壓。日人曾在獅球嶺上土地廟前大批砍殺反抗者,廟前屍身滾落的山谷被稱為「抬人坑」(台語,即「殺人坑」),現在中元節仍有人前往祭拜。
第四方面是執政傷害,就是二二八事件。從一九四七年二月廿七日晚上,專賣局在台北大稻埕查緝私菸發生衝突開始,引發全台各地民眾和國民政府軍警衝突對峙。三月八日,軍隊的運兵船自大陸來到基隆港登陸後,立即用機槍四處掃射,港邊取運貨物的碼頭工人、煤礦工人、漁民及平民百姓都莫名其妙遭槍殺,屍體橫陳。俟後更有沿戶拘捕男丁槍斃、在八堵車站掃射民眾和拘捕站長職員、在基隆港邊以鐵絲穿腕將人集體槍決等慘痛事件,當年官方統計遭屠殺者就有兩千餘人。


港都多雨如淚,好像也為死傷歷歷的悲情哀哭。悲情使基隆人特別著重在中元節的祭拜。近年基隆中元節搖身變為「雞籠中元祭」,從慰藉心靈的宗教儀式,變成地方特有文化和市政府大力宣傳的觀光活動。市政府也曾邀請其他國家到基隆舉辦與鬼相關的慶典,營造「鬼節」的形象。我們衷心亟盼基隆有不同的轉變。
著名的民間信仰活動──基隆中元節
中元節的緣由有二,一為道教典故,相傳農曆七月十五日為陰間地官壽誕,地官赦免釋放鬼魂,可以自七月一日起重返人間,享受為期一個月的香火施食,以激發其向道之心;另一為佛教典故,相傳佛陀弟子大目犍連尊者為免亡母墜入餓鬼道,於農曆七月十五日以五果百味供養十方,使其母脫離惡鬼界之苦,稱盂蘭盆會。
基隆中元節祭典始於咸豐元年(一八五一年)漳泉械鬥後,地方人士倡導以血緣代替地緣、以賽陣頭代替打破頭,聯合十一姓氏輪流主持普渡,以埋械鬥死者及客死他鄉者的老大公墓為主祭開始,到現代十一姓氏已發展為十五個宗親會,除「老大公廟」和「慶安宮」之外,中正公園也成為主祭地點,稱「主普壇」。
中元祭典按日期及時間先後順序為:農曆七月一日老大公廟開燈(為鬼照路)、開龕門(開鬼門)開始,十二日於基隆各處立燈篙(招鬼赴宴)、主普壇點燈,十三日迎斗燈遶境(每燈代表同血緣的姓氏,各有其吉祥意義,意在為民祝福),十四日放水燈遊行(放水燈是為引鬼上岸就食,遊行也代表「老大公」眾鬼出巡)並使僧道誦經,十五日公、私普施(宴請眾鬼)、跳鍾馗(認為眾鬼聽道飽食後就應回陰間,派鍾馗將軍押鬼回府)、火燒「大士爺」(使鬼王詔眾鬼回府),然後在慶安宮前交接手爐(在媽祖見證下,交接給下一姓氏承辦),到八月一日才關龕門,時間長達一個月。儀式原本佛道混合,近年則已全改為道教儀式。
主普壇上年年列有「金」、「雞」、「貂」、「石」四字,其所指是清光緒年間基隆的四個行政區金包里(金山)、基隆、三貂嶺、石碇四堡,都參與在祭典之列,當年有如此盛況,現代仍有基隆四鄰的台北縣境或更遠的民眾前來祭拜。
各宗教會堂數(表格內「基督教會」即更正教堂會,不含天主教、真耶穌教會、安息日會)
基隆市總人口:382,118人
附註1:表格內「人口/教會」為人口/教會比,表示該鄉鎮平均每間教會要服事多少居民。例如該鄉鎮指數為15,000-20,000人,即表示平均每20,000人之內才有一間教會。
附註2:佛道寺廟之數目來源為官方資料中有註冊登記者,實際數目應該更多。
禱告
一、為流無辜人血的罪求赦免
1.族群失和:平埔族兩社之鬥、漳泉魴頂械鬥、漳人北管之鬥。求神赦免我們結仇逞兇、殺人流血的罪。
2.外敵入侵:中法戰爭中「西仔反」法人自仙洞巖上岸,沿基隆河岸至市區屠殺百姓。求神醫治我們的傷痛,除去我們的恐懼,在基隆賜下平安;求神幫助我們饒恕法國人在戰爭中所犯之罪,但同時對他們也不懼怕,不在法國公墓中祭拜。
3.執政傷害:日本人在獅球嶺大屠殺及國民政府二二八的傷害。求神幫助我們饒恕日本人和國民政府,不再記念並轉移仇恨;求神幫助我們不再恐懼受到迫害,也不再用相同方式報復。求主拆毀一切仇恨的牆,以耶穌基督為我們的和睦與平安。
二、為拔除黑暗與陰間權勢而爭戰
1.中元節祭典的「鐵三角」:老大公廟(權勢所在)、慶安宮(人民代表的斗燈供於此,兩任主辦交接也在此)、中正公園主普壇(民國六十三年才遷於此,舊主普壇在忠四路上),三者各代表鬼、人、壇,很強烈連結為立約的形式。此「鐵三角」位置正好在死傷事件發生最頻繁的基隆河東岸及南岸到獅球嶺的地區,影響力則由此擴及基隆之西、東、南,正如主普壇所寫「金」(西)、「雞」(基隆)、「貂」(東)、「石」(南)。請在中正、信義、仁愛三區沿著基隆河岸地區禱告,捆綁一切謊言、私慾、死亡的靈,攻破死亡營壘,宣告主耶穌的寶血斷開一切死亡的約,求主與基隆人重立生命的約。為這三區的教會禱告,讓教會復興起來,神的真理帶給社區醫治與希望。
2.基隆最多的偶像為土地公。土地公被視為掌管土地之神祇,但在台灣民間也引用於墓地,彷彿是陰間的「管區」。求神除去陰間「管區」的捆綁,釋放基隆人心脫離恐懼。
3.基隆著名的「廟口」小吃,就是在奠濟宮前。此廟供奉開漳聖王,是漳州人的守護神,與泉州人所信「保儀尊王」或稱「保儀大夫」(俗稱「尪公」),以獅球嶺相隔相抗。俗諺「尪公不過獅球嶺」,即指漳泉相抗以獅球嶺為劃分地界。大家可以在獅球嶺隧道附近行走禱告,或在獅球嶺上(可至砲台附近)宣告耶穌基督拆毀一切隔斷的牆,除去結黨對立的權勢,賜給基隆和平與合一。
三、為基隆脫胎換骨來祝福
1.為仁愛區、信義區、中正區靠近基隆河地區祝福禱告,這是市政府各機關所在地,也是基隆的商業區、文教區及交通中樞。求神在其中掌權,一切決策與發展不受惡者引誘、誤導,使基隆發展為光明與希望的城市。
2.為基隆港祝福,潔淨基隆港內過去外敵入侵所帶來一切的傷害,使它成為基隆生命之源,不論進出口運輸、漁業、觀光業,都大大興盛。願神親自成為海港的平安。
3.祝福大武崙工業區(安樂區)和六堵工業區,生產力提升,使基隆經濟繁榮。
四、為基隆教會興起禱告
1.基隆眾教會曾組成聯禱會,在一九九四至一九九七年間舉辦敬拜讚美特會,為復興帶來契機。求神讓教會成為基隆人民的代表,再次剛強、合一起來,代表基隆人與神立約,讓真神成為基隆的神。
2.教會復興起來興旺福音,求神賜給祂的百姓剛強的心,勇於見證耶穌基督,使福音真光照進死蔭之地。
五、為基隆靈糧堂並其負責人周學仁牧師夫婦祝福禱告。願神親自護衛祂的僕人使女,更願教會成為福音燈塔,為主發光。
參考書目、資料及網站:
《台灣開發故事》,趙莒玲著
《鯤島探源》第一冊,林衡道、楊鴻博著
《2001台灣禱告地圖》,中華基督教協進會
「基隆市地圖」,大輿出版社
基隆市政府http://www.klcg.gov.tw
基隆中元祭http://www.tbroc.gov.tw/tour_info/user/north.htm
基隆觀光旅遊http://203.69.129.206
認識基隆─話我基隆http://www.linyh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