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精選
字體大小:
耶穌的比喻
作者:江安華
資料來源:期刊 - 2005年9/10月號90期 - 2005-10-02出版
文章類別:信仰與靈命|教會與國度
文章主題:聖經真理|教會事工
關鍵字:裝備中心|讀經|查經|真理教導|真理
藉著深究探索耶穌的比喻,對聖經真理有更深的體認和提醒, 盼我們不僅渴慕真理,也能明白真理,更要活出真理。
早知讀聖經若要進入內室一窺堂奧之妙,就必須瞭解當時的歷史背景,並用屬靈的眼光和思考模式深究探索。因此,獲知康來昌老師今年元月將在本堂講授「耶穌的比喻」時,便立即邀小組全員參加,俾同入堂奧讚嘆神子耶穌隱喻之妙。「鹽若失了味」的比喻
康老師果然非同凡想,授課第一堂即藉著解明「鹽若失了味」(太五13~16)的比喻,闡明最基要的信仰真理。原來耶穌時代的「此鹽」,原係「蘊含鹹味的鹽石」,而非一堆白色結晶的「彼鹽」;而所謂「失了味」,係因烹調食物時不斷在菜餚中釋出鹹味,最後終於變成「失味無用的岩石」。
因此,耶穌在說「此鹽失味」的比喻時,任誰都知道是在說什麼。但耶穌引用此比喻時,卻是勸勉我們要犧牲自己,像「此鹽」一樣「釋出鹹味」,發揮應有的調味和防腐功能,否則就如同那「失味無用的岩石」一般,將被神丟棄和踐踏。吊詭的是,當我們遵照耶穌的吩咐,犧牲自己不斷釋出鹹味,但卻遠遠超過了神要我們做的,最後「此鹽」也會耗盡,變成「失味無用」。
枝子先連結於葡萄樹
感謝主,原來我們要像「此鹽」不斷「釋出鹹味」的比喻,是要從「葡萄樹與枝子」(約十五1~10)的比喻來釋明:
當我們願意不惜代價發揮「此鹽」功能之前,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生命要如同枝子先連結於葡萄樹才能發旺,要先與耶穌的生命連結,並從連結的生命中支取主的愛和能力,才能源源不絕的釋出「此鹽」應有的鹹味;亦即我們先要完全的信服主,願意每天藉著讀經、禱告親近主,並隨時從主領受聖靈的恩膏,成為我們每天生活和服事的力量,否則我們什麼都不能做,因為枝子離了樹,除了枯乾以外,什麼都不能做。
「不義之財」的比喻
最後兩堂課康老師費很大的精力反覆解釋「要藉不義之財進天國」的比喻(路十六1~14),絕對不是鼓勵我們與神進行「黑金交易」。
在此比喻中,耶穌先是代表那倒霉的主人,誇獎那「不義的管家作事聰明」,接著又稱讚「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最後才發出更為驚人之語「我又告訴你們,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
其實耶穌誇獎那不義的管家和今世之子,都很好解釋。因為耶穌沒有鼓勵我們學他們的「不義」,反倒是責備我們所謂的光明之子,沒有他們「聰明」,因為我們常常只顧念短暫的今生,不知道要為將來「永存的帳幕」著想,所以與知道要為將來著想的他們比起來,我們「很笨」。
但問題是耶穌為要叫我們學「聰明」,竟然明明的告訴我們,要乘著現今藉著「不義之財」來「結交」神這位朋友,一旦錢財無用時,可以到天堂接受神的獎賞。
神眼中的不義之財
原來光明之子在今世所管理、使用的錢財,之所以被神稱為「不義」,不是因其「來源」均係偷、拐、搶、騙而得,而是就神的公義和永恆而言,凡「屬世界的」、「被玷污的」和「迷惑人的」,都是「不義」的。
首先就「屬世界的」而言,經上記著說「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約壹五19)。因此,不僅我們是處在「這淫亂罪惡的世代」(可八38),我們所積儹的財寶,都是淫亂罪惡世代的產物,而且「有蟲子咬、能鏽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太六19)。所以當無知的財主積儹「不義之財」後,對自己的靈魂說:「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喫喝快樂罷!」(路十二19),神沒有遲疑,就在當夜取走他的靈魂。
就「被玷污的」方面,身為光明之子的我們雖然是賺取合法的錢財,但是每一文錢的原始「來源」,都可能直接或間接的與犯罪有關,包括計程車駕駛、學校老師,公司職員,甚至牧師的月薪,都可能有販毒、賭博、貪污……等污穢不堪的錢財參雜其中,玷污了我們所有的錢財。
其實屬世的錢財,不僅是原始「來源」不義,其最終「去處」,若不能被記念在天,亦是被咒詛的,所以主再來的時候,包括錢財等「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彼後三10)。
最後是「迷惑人的」,聖經一再告誡我們,「貪財是萬惡之根」,而且「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六10),「因為你們的財寶在哪裡,你們的心也在哪裡。」(路十二34)。所以在短暫的一生中,絕不可被容易迷惑我們的「不義之財」所纏累和捆綁。
總結此次上課心得,個人受益極大,對聖經真理,特別是耶穌所講「失味的鹽」、「不義之財」等比喻,有更深的體認和提醒,盼我們不僅渴慕真理,也能明白真理,更要活出真理。
(作者為西區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