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文薈

Bread of Life Literature Collection
home >> 主題精選 >> 工作與生活

主題精選


字體大小:小 大

勇赴亞齊救災 擁抱天父心

一個婦女又叫又喊哭訴失去親人的椎心之痛,讓人在一旁跟著掉淚。「這次來救災,除了來看病,就是陪著哭。」埔基的郭享旭醫師說。

「你真的去亞齊?」一月廿四日,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主任祕書林慶豐休假上班,報告主管他隨教會醫療隊去印尼亞齊救災的情形,眾人很驚訝,因為政府與印尼無邦交且受國際外力阻撓而無法派隊支援,沒想到教會醫療隊竟能順利成行。
一月十四日至廿一日,台北靈糧堂與埔里基督教醫院合作,由謝明宏牧師領隊,召集林慶豐醫師、陳建信醫師、許經緯醫師、郭享旭醫師、潘宏泙專員、廖偉男醫技學生與擔任翻譯的李善領弟兄組成醫療隊,帶著教會捐助的八百公斤的醫療物資,進入受創最嚴重的印尼亞齊省。

災區如核爆廢墟  救援靠人力
在海邊,所有的房子皆夷為平地,兩層樓高的樹都斷了,熱鬧的海邊被洗刷一空,宛如核爆後的廢墟,瓦礫堆下傳來罹難者屍體嗆鼻的醋酸味。「這是毀滅性的災害,威力如同一萬八千顆原子彈爆炸。」林慶豐醫師說,災情比五年前震驚台灣人的「九二一地震」大過百倍。
海嘯沖入內陸七公里遠,將海邊的建築物、船隻、樹木都沖刷到內陸,到處可見殘破的漁船,處處雜亂成堆,空氣中的醋酸味也比在海邊更強更嗆!印尼外交官員表示,光是亞齊省,死亡人數已超過四十萬,占總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直到如今,一天挖出一千具屍體。」謝明宏牧師說,運屍車來不及載,許多遺體蓋著白布橫陳在路旁。災後至今,大道已可通行,但仍有很多廢墟和瓦礫堆,因無挖土機和運泥巴車等機械,救援只能靠人力,很緩慢。
災民說,他們能存活的原因,大部分是海嘯發生時剛好在別的市鎮或到山上砍柴,也有極少數是被浪沖到樹上或抓住浮木衝到山上而倖存。
災民住在臨時搭蓋的帳棚裡,一臉茫然,看見載物資的車子來,空洞的眼神出現一絲希望,爭先恐後搶物資。除了等待物資,生活中的另一主要工作,就是早出晚歸在亂堆中尋找親人的屍體。
醫診量驚人   叛軍重地驚險夜
亞齊市立醫院已毀,只剩軍醫院正常運作,院內躺滿了需要截肢的病患,美國、韓國醫療隊已「包下」,因此醫護人員充足。
醫療隊來到印尼伯大尼教會設立的義診站,裡面另有新加坡、瑞典的醫療隊。看診者絡繹不絕,陳建信醫師說,平均每名醫師,一天看診七百至八百人,負荷量遠超過國內,連印尼政府的醫療團都沒有如此賣力。
林慶豐醫師為兩名軍人做外科手術,分別切除頸上的腫瘤及手上的間鞘囊腫。郭享旭醫師說,外科傷口主要是腳,因為受到大水衝擊,很多人需要截肢、補皮膚,已轉介軍醫院。
許經緯醫師說,災區已爆發疫情,看診者大多是打疫苗,此外還有感冒、腸胃和皮膚病等,因為環境衛生差、水質又差,加上每天攝氏卅度高溫,一、兩天不洗澡就會受不了,蚊子咬了傷口就化膿。
醫療隊前往Pemukiman Lepung 回教村落義診時發生驚險。這裡原是內陸一角,但被海嘯狠狠衝斷了交通,變成汪洋中的孤島。島上原有一萬二千人,如今剩不到一千人。村民說未曾見印尼政府救援,台灣醫療隊是第一個有組織的團隊進駐。
在回程時,原定四艘船接返卻只來了一艘,醫療隊很大方地讓新加坡和印尼的團員先行離開,等到船再來時,已日落浪大,船家表示只能載一回,但無法載全部人離開,三位團員被迫留宿當地難民營。亞齊是叛軍大本營,Lepung 更是叛軍重地,曾發生傷害自己村民、擄人、排外的情形,因此大家都很擔心三位團員的安危。
潘宏泙回憶當夜留宿的心情:「無預警、無裝備下住了一夜,我們三人有共同信仰,知道上帝必與我們同在。禱告中傳來了聖經的話『詩篇廿三篇』,讓我的心平靜許多,一切都交託給主耶穌了。」上帝保護祂的僕人,化驚險為平安。
民風壓抑心痛  教會伸援手
看似堅強的大男人,當拍拍他的肩膀代替語言安慰時,立即痛哭不已;一個婦女又叫又喊哭訴失去親人的椎心之痛,讓人在一旁跟著掉淚。「這次來救災,除了來看病,就是陪著哭。」埔基的郭享旭醫師說。
林慶豐醫師說,他在看診時總會問候每一個人「你家裡還好嗎」,回應的常是崩潰的哭號。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六歲小女孩,無論旁人說什麼,總沉默不語,聖靈告訴「要抱她」,「我這個大男人作這個動作很奇怪?」他覺得唐突,但順服聖靈抱住這個孩子。不久小女孩在懷中躁動,又打又抓又哭……。「這是心理創傷症候群,他們很需要愛。」林醫師說。
每個人都有一個故事,心中的傷痛實需安慰,但當地的民情卻深深壓抑人,當人痛哭時,旁人總會要求:「不要再哭了!」嚴厲者甚至斥責影響他人的情緒。
印尼是第一個頒布回教法的回教國家,公開承認基督信仰會被判刑,但在此災難中,教會伸出援手。一間荷蘭時期存留的教會,被限制不准傳福音,當海嘯發生時,所有基督徒正在二樓作禮拜,聽到窗外有人喊「救命」,就從窗口將正浮沉於滾滾大水中的回教百姓救到屋內。海嘯衝毀四周,教會卻絲毫無損,彷如舊約創世紀中的諾亞方舟,成為人的避難所。
亞齊災情慘重,但因叛軍與印尼政府的對立衝突,使國際救援受影響。印尼伯大尼教會動員,向他國教會發出懇求,台北靈糧堂收到「馬其頓」的呼聲,首次派「318救助大隊」醫療救援。教會設立的醫療站,雖沒有人傳福音或對外宣傳,但當地回教徒心知肚明,看診者比其他地方還多。「因為這裡有愛。」醫師們說。
318  首次出擊跨海救助
醫療隊勇赴亞齊救災,這也是台北靈糧堂籌組「318救助大隊」第一次出擊。近年來國內天災頻傳,牧者發現每當教會救災時,看到其他宗教團體早已在現場動員,相形之下,教會「去得很慢」,因此有感動要整合。在九二一地震後,周神助牧師有感動,加上讀創世記時,看見亞伯蘭帶領平日已訓練有成的318壯丁打敗列王,搶救姪兒羅得、奪回失去的財物,因此提出成立「318救助大隊」構想,但因地震災後,人們快速回復平日生活而冷淡整合的念頭。二○○四年十月,周牧師再次傳遞負擔,並在主崇呼召,有四百多人回應,由謝明宏牧師統籌負責。
「原來是想先從母堂開始,再漸漸擴至其他分堂,我們的『野心』並不大。」謝明宏牧師說,他沒想到「318」第一次行動竟是跨海救助,而且是參與震撼全球的南亞海嘯救災,神工作的腳步快速超乎人的計畫。
呼召戰勝恐懼  家書激勵
回應神的呼召是要有信心和勇氣。在醫療隊出發前夕,台北靈糧堂東區禱告會為南亞災情及醫療隊迫切禱告,面對日新又新的消息傳聞,想到將前往一不歡迎基督教、排華、有叛軍等一個未可知的大災難地方,謝明宏牧師禱告到忍不住大聲哭喊:「死就死吧!」明知這是一危險的任務,一切只為了回應神的呼召!行前,有位傳道送謝牧師一顆從耶路撒冷帶回來的「平安石」,醫療隊在海邊一個被毀的清真寺旁,為整個災區禱告並埋下平安石,禱告完,天邊出現彩虹,彷彿是創世記裡神的立約,應許不會再用洪水毀滅這地。
對林慶豐醫師而言,一天一封的「家書」就是最好的靈糧。林醫師的妻子與兩位孩子慧心製作八封家書,每一封前面有精心挑選的詩歌;後面則寫滿了鼓勵的話。「爸爸,你去印尼,你不要死,要活著回來,我會為你禱告。」唸國小二年級的小兒子,用稚嫩的筆跡寫出心中最深的掛念,讓父親很感動。
協助建立五十間保健所
醫療隊順利回國後,台北靈糧堂陸續派第二、第三梯醫療隊前往亞齊。令人振奮的是,衛生署聽完林慶豐救災的工作會報後,也於二月底派隊去災區深入了解,計畫協助印尼政府在亞齊省蓋五十個醫療保健所,並將此重責大任交由林慶豐負責。「因為你看起來最像印尼人了。」大家開完笑說。
「以前我想教會應如何幫助他們?為什麼我們要大老遠跑去救災?這裡是緯度十至四十度福音最難傳的地方,現在神正在叩門,我相信神要復興,因為祂不願見一人沉淪。」林慶豐說,未來將以NGO非政府組織的管道,並循九二一以工代賑的方式,幫助災民有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