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從道德倫理及現代科學看,真正享受性帶來的幸福,是跟終生愛侶的全人連結,因愛而發生性行為,同時因性而產生更多的愛,在這健康的循環中連結一起,永不分離。
台北靈糧堂家庭事工中心近半年來發展了一套青少年兩性教育課程「青春幸福學」,我們思想,在面對整個社會解構家庭的議題上,中學課綱的多元情慾主張,同性戀教育納入正規學習,身為基督徒的父母及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可以如何回應上帝對這個角色的呼召?面對身心發展均未成熟的青少年,正值建立密友關係、學習兩性相處、確認自身價值感的階段,我們多麼需要知道如何撥雲見日地與孩子健康的談談愛與性。
今年3月10日至11日,家庭事工中心於靈糧山莊舉辦了「青春幸福學」師資培訓,30位從母堂、分堂、友堂來參與的牧者、同工及校園工作者,熱情地學習從幸福的角度和青少年談「性」說「愛」,透過微電影、主題活動、show短劇再進入引導反思;我們預備好自己,相信神要帶我們再次進入校園,贏得校園,「你把旌旗賜給敬畏你的人,可以為真理揚起來。」(詩六十4)
親愛的父母及愛青少年的你,和我們一起為主作夢吧,看見耶和華將那些被擄的青少年帶回,我們可以一起帶種流淚出去,更是一起歡歡樂樂帶禾捆回來!
「青春幸福學」師資培訓分享
◎丁一尤/東西中區小組長
在我的年代,家庭、學校都沒有大人教導我們:兩性要如何相處?男孩女孩要怎麼做朋友?如果有喜歡的人,要如何認識彼此?唯一得到的資訊是瓊瑤小說、八點檔連續劇,以為小說裡電視電影裡述說的就是真愛,王子公主永遠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在遇見了青少年兩性教育課程後,我驚為天人,原來男孩女孩是要這樣做朋友,原來戀愛是要這樣談。即使那時我已進入婚姻,有愛我的先生,有了三個兒子,我卻在這時才明白,真愛關係是要保護彼此並刻意經營的!在受訓的課程中,我不停的流淚,有一份熱情被點燃起來,我一定要盡我所能告訴身邊年輕的孩子們,別再被媒體慫恿,別再用自以為是的方式談戀愛,而陷入一個困擾、麻煩,甚至危險的境地。
今年三月,教會開辦「青春幸福學」師資培訓,這一天半的受訓,更是使我如獲至寶,課程中除了藉由過往的經驗,讓課程擷取精華,在活動的操作部分,也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我們所要傳達的,例如:認識全人的活動,藉由接龍說故事,能讓孩子更清楚知道一件事的發生,絕不只是表面上所看見的結果,而是思想、品格、關係……皆有影響,這樣的過程拆解,相信可以讓孩子深思並謹慎自己所要做的。
陪伴孩子在生命拼圖中,放下那重要的一片,是可以有方法的,而且是充滿神祝福的方法。這方法或許我們的父母那輩並不知道,但教會現在整理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導,不論用在自己的孩子、或是用在每一位年輕孩子,都是極美好的恩典。站在父母位份的我們,真的不能自絕於外!
「性探索」是正面性教育?──讓科學研究告訴你
◎鄭安然/香港性文化學會項目幹事
2015社會運動打出的口號:年齡不設限──解放暗櫃‧青春自主,其中主張「兒少性無罪 廢除刑法227」,鼓勵青少年情慾開發;但是我們從許多數據統計和大腦科學的發現,過早的性開發和性行為使青少年暴露在極大的風險下。以下的文章將有助於我們了解青少年「性探索」可能造成的危機。
一、身體的傷害
1. 增愛滋感染風險:台灣年輕人發生婚前性行為的人數一直攀升,首次發生性行為的年齡也不斷下降。同時,台灣愛滋感染者新增人數在過去5年也不斷上升,亦有年輕化現象,平均每天有6人新感染愛滋,幾乎每4小時就有1人感染,其中近3成的新增感染者不到25歲,2015年最小的感染者則是年僅14歲的國二小男生!
2. 少女易染性病:在美國,每年初診斷的性病患者中,15~24歲的年齡層佔性病總人數一半,而在性活躍的年青人中,在25歲前半數患有性病,而且感染衣原體及淋病絕大多數集中在15~24歲的少女身上。此外,過早發生性行為的女孩也更易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而導致子宮頸癌,這是因為二十歲以下少女的子宮頸脆弱易受感染的區域較大,抵抗外來感染的免疫力也比較薄弱。
任何性探索都要冒著感染二十多種不同細菌、病毒、寄生蟲及黴菌的危險,受害最深的是女孩子。這些影響不止是生理上傷害,性病患者更加有心理情緒上的重創,身心的傷害可以是一生之久。
3.未婚懷孕:根據台灣內政部的統計資料,每100名嬰兒當中,就有5個是未成年少女所生,未婚懷孕比例是亞洲第一,墮胎的人數也逐年增加
二、心理傷害:
現行的策略是透過所謂的「安全性行為」(使用保險套)去避免身體傷害,有些影響卻並非這些「安全」措施能阻擋的,尤其是心理傷害。研究顯示,性行為對年青人造成的負擔是超越生理的,曾發生多過三次性行為的年青人比未發生性行為的同輩多三倍機會患上抑鬱症,而性活躍的少女比她們的處女同輩有多三倍機會嘗試自殺,性活躍的少男則有多七倍機會嘗試自殺。
近年在腦神經科學已經被證實。我們最大的性器官是腦袋,而關係結連是植根在我們體內的深層需要,性就不單是生殖器官及「敏感地帶」短暫的刺激及「開啟」,而是在我們的腦內發生了很多我們覺察不到的複雜活動。
「多巴胺」是其中一種在性經驗中腦袋內分泌的主要神經傳導物質,它作為一種「獎勵信號」,當人進行興奮及冒險行為時在腦袋中大量分泌,使人有開心及良好感覺,令我們覺得有需要及慾望去重複進行一些令人開心的事情。它會奬賞健康的冒險行為,也會奬賞不健康的危險行為,包括濫用藥物、酗酒及年青人的性探索等。開心的感覺會使人不斷重複此行為以追求更多的開心,我們對興奮的渴望有機會蓋過對某種行為的風險評估。多巴胺分泌的區域是負責成熟決定及判斷的前額葉,但前額葉要到25歲才完成發展。因此,青春期的年青人更容易為了性帶來的歡愉而忽略後果的風險計算,降低對有可能懷孕或感染性病的恐懼,所以只教育他們進行「安全」措施是效果不彰,相反,鼓勵他們延後性行為或婚前守貞,更符合他們的身體發展。過度刺激多巴胺釋放容易造成性成癮,使人「身不由己」地增加性探索的次數及方式會令他置身於身心傷害的負擔下,使他需要更多性探索帶來的興奮填補內心的失落及抑鬱,形成可悲的惡性循環。
在上帝設計中,「性」是在婚姻中才能夠被打開和享受的一個美好的禮物,在兩人有溫暖、有意義及親密的接觸中,人的腦中會釋放「催產素」(特別是女性),令彼此渴望作更多的接觸。這種渴望愈來愈大,使男女最終有最親密的接觸:性行為。在性交及高潮的過程中,兩人(特別是女性)的腦袋分泌大量催產素,使兩人再次增加彼此的信任及連結,特別是女性對男性,一個更強及更長久的「超級」連結。這種超級連結會在分離產生巨大的痛楚。所以性活躍的年青人更易患上抑鬱症及嘗試自殺,因為這是非常真實的連結,如強力黏著劑,是一個幾乎無法被打破的超級連結,若要強行拆開這個連結,就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及痛楚,比純失戀之苦更大,這痛楚不只是關係失去之痛,還會阻礙將來建立健康關係。
無論從道德倫理及現代科學看,真正享受性帶來的幸福,是跟終生愛侶的全人連結,因愛而發生性行為,同時因性而產生更多的愛,在這健康的循環中連結一起,永不分離。
註:本文節錄自HKSCS / 十一月 20, 2015。全文請參考https://hkscsblog.wordpress.com/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