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夠面對未來的災難嗎?你有沒有預備好等候主的再來?在面對艱困的環境時,基督徒與非基督徒最大的區別就是擁有正面的心態。
最近,我們都聽到預言說將有地震或災難臨到,甚至有些專家也提到台北可能會有大地震。當然我們要察驗先知的話,要預備心;但我特別感覺,這一陣子屬靈的氣氛很低沉。我們需要禱告,悔改,但我們是為了得罪神而悔改禱告,還是為了讓災難不要臨到而悔改禱告?我們是否從心裡面知道我們得罪神、要悔改?
這幾十年來,在面對困難或挑戰時,彼得前書四章7至11節這段經文給我很大的幫助。我認為一個基督徒的信心若是真實的,在面對艱困的環境時,我們的心態和非基督徒最大的區別就是擁有正面的心態。
「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你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若有講道的,要按上帝的聖言講;若有服事人的,要按上帝所賜的力量服事,叫上帝在凡事上因耶穌基督得榮耀。原來榮耀、權能都是祂的,直到永永遠遠。阿們!」(彼前四7~11)
「萬物的結局近了」,彼得是指主的再來。每次有災難來臨時,就提醒我們主再來的時間近了。「所以」之後的這些話,是告訴我們面對這些災難、困難時,要緊的不是去注意災難有多大、何時會發生,乃是我們的心態有沒有預備好。
有三方面我們需要留意:
一、分辨
「謹慎自守」指我們的思想要穩重、清楚,當發生災難或任何狀況時,不要慌張,要分辨。聖經說:「那時,若有人對你們說:『基督在這裏』,或說:『基督在那裏』,你們不要信!」(太廿四23)對基督徒來說,分辨的根基就是神的話。我越來越感覺到,我們必須花更多工夫在聖經上;保羅也在以弗所花了三年的時間教導神的道:「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地流淚、勸戒你們各人。」(徒二十31)以前沒有那麼多屬靈書籍,所以我們花最多的工夫就在神的話語上面。弟兄姊妹,我們要明白神的話,才有明辨判斷的能力。
「警醒禱告」是「watch and pray」,禱告的時候要觀看外面的環境有沒有改變?神有沒有進一步的帶領?需要看了環境才知道怎麼禱告、及禱告是否有果效。我們要活在世上,不是一禱告了就到天上去,地上的事都不管了;必須要知道神的心意有沒有在這地彰顯出來。
所以主禱文說:「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六10)若是禱告後,事情還沒有改變,就繼續為這事情禱告,如果改變了,就獻上我們的感謝讚美。所以禱告不是憑我們的思想而已,乃是要配合神的心意、配合神的作為來禱告。當我們禱告通了,就會有一個出人意外的平安在我們心裡。
二、相愛
「切實相愛」。我相信在地上的日子,讓我們最珍惜、或是會有遺憾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一位牧師得了重病,他最想去做的事情,是親自去跟以往有誤會的同工道歉、和好。我想若有一天我退休,我會記得的是跟哪位同工的互動很美好,或是跟哪位同工之間有誤會。若面對大災難時,你與人的關係有沒有修復?當然我們要先活在神的愛中,因為有多少的愛去愛神,才能夠有多少的愛去愛人。
「愛能遮掩許多的罪」,這是消極的去愛人。並不是說把有罪的當成無罪,乃是不要宣揚出去,讓罪不再延伸出去。罪若不加以制止、攔阻的話,就會擴大出去,而且會罪上加罪。我們每個人都是還在成長中的罪人,並不是聖人;我們要怎麼面對一個不完全的人?是宣傳他的罪?還是用愛來遮掩?以致他還有悔改的機會?
「互相款待」原文是接待、接納、愛陌生的人。這是積極的去愛人。什麼是陌生人?他人的習慣、想法、看法、做法都跟你不同,你能夠接受嗎?我的老牧師曾說過:「若是連人都不會做,要如何做傳道人?」
「不發怨言」。很久以前我聽到一個同工對另外一位說:「我被你打敗了。」發怨言是因為我們不能彼此包容;雖然我們都愛主,但是工作上彼此有衝突時,我們就很容易發怨言,因為我們不能夠接受跟我們不一樣的人。若我們因此無法合作,其實是很遺憾的事情,因為只要我們夠成熟,不同的人一起服事可以有很好的果效。
三、事奉
「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不論任何事情發生,我們都仍要忠心的做神託付我們的工作,不要擔憂掛慮別的事情。
以前我每個月都去香柏牧區講道,有一次我上台講道時,聽到老人家們在下面互相訴說腰痛、頭痛……,越講就越多人說自己不舒服。我禱告問主該怎麼辦,他們還沒有預備信心來接受神的道。後來我就對長輩說:「今天神要告訴你們一件很重要事情:如果你現在還在服事神,如果你還沒有做完,你想死都很難。」當他們接收到這個訊息,整個屬靈氣氛都不一樣了。
親愛的弟兄姊妹,好好地做神的事,若你真做完了,當然就歇了地上的勞苦、回到天上去了。
我常常用這三方面來思想:分辨──明白世界需要我們如何守望禱告;相愛──與神、與人的關係;事奉──做神忠心的管家。我能夠面對未來的災難嗎?我有沒有預備好等候主的再來?雖然今年有這麼多的預言說這地會有許多危機、挑戰,但是我們心裡是充滿喜樂、積極,還是掛慮、擔憂、害怕?透過這些考驗,我們才知道自己的信心有多少。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