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的基本模式
作者:謝宏忠院長
資料來源:週刊 - 1401期 - 2007-01-21出版
宣教的基本模式
◎謝宏忠院長
經文:路加福音十章1~11節
我的女兒在某高中擔任英文實習老師,因為她以前是高中籃球校隊,學校請她帶隊參加高中籃球比賽。回來後,她又好氣又好笑地告訴我比賽的情形,她說:別隊的教練在場外都是喊戰術代碼,我卻在場邊一直吼叫:我們的球、他們的球;因球員看不懂裁判的手勢,不知道現在的球是誰的。更讓人受不了的是,出賽前有球員一邊撥弄秀髮露出耳環,邊問:老師,打球可不可以帶耳環?還有人問如果打贏球,可否繼續請公假不用上課?女兒心中嘀咕:想得美,會贏才怪!我正納悶為何學校派此烏龍球隊參賽,女兒才告訴我,因為學校沒有女子籃球隊,只好派籃球社的社員去比賽,其中有些還是初學者,根本分辨不出裁判的手勢,打得亂無章法,當然是輸球。
正如籃球隊打球,有一定的基本打法;宣教隊出征,也有一定的基本模式,才不會亂無章法,失敗連連。今天我們要從耶穌打發七十個門徒去宣教的事上,找出宣教的基本模式,才能在宣教工場上百戰百勝。
建立宣教的基本模式有七個步驟:
一、往主要去的地方
「主又設立七十個人,差遣他們兩個兩個的在祂前面,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v.1)耶穌吩咐門徒往衪所要去的地方,而不是門徒想要去的地方。宣教工場的選擇,不能憑著自己的喜好發熱心。不清楚神的帶領,就貿然前往,常會鎩羽而歸。像以色列人,不聽摩西的吩咐,憑著一股熱心去攻打亞摩利人,想將功贖罪,卻兵敗如山倒。
因此,宣教一定要清楚知道神要我們去哪裡,不能光有熱心,還要有神的引導。當然,從普世宣教的角度而言,神要我們去所有的地方。為什麼耶穌只打發七十個人出去,不打發多一點人呢?按中國人的習俗,最好是打發一百個門徒出去,滿分百分百,不是很吉利嗎?但七十這數字對猶太人有特別的涵義,猶太人常用七十代表世上的萬邦列國。因此主打發七十人出去,代表要差遣我們到普世萬民中,宣講天國的福音。大使命告訴我們:要往普天下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因為主不願一人沉淪,乃是願萬人得救。所以宣教是一項沒完沒了的任務。
但是,從地方堂會的角度來看,由於教會的人力財力有限,不可能去到世界每個地方,因此必須慎選宣教地區,集中人才財力靈力,才不會亂槍打鳥,事倍功半。耶穌打發十二個門徒出去,吩咐他們撒瑪利亞的城不要進去,只要去加利利傳福音。打發七十個門徒出去,則是鎖定猶大全地。主耶穌要我們到世界各地宣講天國福音,但祂是有策略的。那策略就是:與其亂槍打鳥,不如集中力量,一步一腳印的得地為業。
因此,地方堂會要尋求神要我們去的特定地方。保羅想去亞西亞、庇推尼傳道,聖靈卻兩次禁止,後來用馬其頓的異象帶領保羅,把他的宣教工場從亞洲轉到歐洲。同樣的,主帶領台北靈糧堂,把中南半島託付給我們,差派卓映雪、李暢榮等宣教士到泰北拓展神的國。許多人的生命被福音的大能改變,成為神的僕人和使女,在各處建立教會。他們領受一個異象,要沿著湄公河畔建立教會和福音戒毒中心。主也把同樣的異象放在我們心中,集合大家的力量,一起完成神所託付的使命。
無論是去所有的地方或特定的地方,每一個宣教的行動,都是在為主預備道路!第一節說:「主差遣他們……在祂前面,往自己所要的各城各地方去。」通常我們會說,主走在前頭,我們跟在後頭。但這一次門徒走在主的前面,是主給我們唯一可以走在祂面前的合法特權。好像施洗約翰走在主的前面,為主預備道路一樣。七十個門徒受差去猶大的各城傳講天國的福音,預備人心。好叫耶穌以後去的時候,各城各鄉的人已預備好領受耶穌的救恩。七十個門徒受差為主預備道路,我們也要受差為主的再來,預備人心。馬太福音廿四章14節說:「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
從主是宣教元帥的角度看,主走在我們的前頭;從主是再來君王的角度看,我們走在主的前頭。這是何等的榮耀的特權,宣教不只是盡我們的責任與義務,更是為萬王之王、萬主之主預備道路。
二、操練團隊的事奉
差派門徒兩個兩個出去,是主耶穌的宣教模式,也是初代教會的宣教模式。初代教會第一次宣教之旅,打發巴拿巴、保羅和馬可三人出去;第二次是打發保羅、提摩太和路加同去。即使保羅和巴拿巴為了馬可起爭議,後來兵分兩路,仍是兩人一組——保羅和西拉,巴拿巴與馬可。
團隊事奉的宣教有許多好處。傳道書四章9~12節說:「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但團隊事奉不是天生自然就形成的,它需要三方面的操練:
1.生命的相容。每個人的個性、看法、意見迥然不同,要同在一個團隊裡事奉,需要操練生命相容的功課,用愛心互相寬容。
2.恩賜的配搭。每個人的恩賜不同,如何在團隊裡整合不同的恩賜,發揮最大的力量,需要不斷的操練,培養默契。
3.生活的照應。宣教隊伍到一個地方,有人會水土不服,生病拉肚子。隊友必須彼此照應,在生活中學習彼此相愛的功課。
以上三項操練都必須放下自己,才能使整個團隊蒙神賜福。
三、持定豐收的異象
主對七十個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v.2)耶穌的眼光和門徒不一樣。門徒看到莊稼少,耶穌卻看到莊稼多。約翰福音四章35節記載耶穌向撒瑪利亞婦人傳福音,門徒看見非常驚訝,耶穌就對他們說:「你們豈不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嗎?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門徒看莊稼尚未成熟,耶穌卻已看到豐收的景象。
豐收的異象決定豐收的結果。我舉兩個例子說明。台灣客家的宣教一直處於弱勢,客家人是台灣四大族群信主比例最低的,一千人中只有三人信主。何以致此?客家牧者研究<<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宣教史>>,赫然發現在百年宣教史裡,不但沒有任何專門論述談到客家宣教,反而在書中如此描述:「馬偕牧師北部台灣的傳道工作,相當順利地發展到新竹方面的漢人與平埔族,但遇到語言不同,迷信積深的客家人地帶,因而傳道工作南進的勢力,就暫時停頓在新竹一帶。雖然大甲、苑裡是夏門語漢人居住的平原,不過為了這種情形而被北部教會忽略了幾十年。」雖然馬偕博士曾經到過新竹以南,而且深入苗栗客家地區建立教會。但整體而言,台灣長老會的宣教策略是以閩南人為主要對象,忽略了客家族群,甚至住在客家族群裡的閩南人也被忽略。我們常說客家人是福音的硬土,是因他們心裡剛硬,還是我們心裡忽略?是我們沒有好好制定客家宣教策略,還是他們迷信積深,抗拒福音以致不能得到福音的好處?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如果我們沒有看到客家的豐收異象,就結不出豐收的果子。
再看非洲的宣教。布永康牧師在非洲帶來屬靈的大復興,有時一場佈道會下來,就有百萬人決志信主,莊稼真是熟透了。但我們不要忘記十九世紀的非洲光景,和現在完全不同。當時許多白人到非洲宣教,但去一個死一個,去兩個死一雙。百年來,死在非洲的宣教士遠超過世界各地的總和,非洲因而被稱為白人的墳墓。當時看起來,非洲的人心非常剛硬,但現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已有50%的人歸向耶穌基督。當時信徒增長極其緩慢,但廿世紀非洲信徒增長的比例,已高居全球之冠。這代表西方世界對非洲的宣教策略是對的。非洲不是白人的墳墓,不是福音的硬土,只要繼續持守宣教策略,勇往直前,前仆後繼,就會看到豐收。
求主幫助我們,不要因眼前短暫的挫敗,就放棄宣教的努力。我們要持定豐收的異象,直到豐收發生在我們眼前。
四、以禱告動員人力
主對門徒說:「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祂的莊稼。」(v.2)我們要用禱告來動員人力。今天許多教會有美好的宣教計畫,卻沒有足夠的人力,因為教會沒有禱告,只有報告;但是報告沒有辦法動員人力,只有禱告能。中國內地會創始人戴德生熱愛中國,常常禱告,求主打發工人收割莊稼。他的計畫是召募一千名傳道人,每天向兩百五十人傳福音,只要三年多的時間,就可以把福音傳遍中國。神垂聽他的禱告。一八九五年內地會成立卅年時,已有超過六百四十位宣教士在中國各省傳講天國的福音。若不是發生義和團事件,戴德生有生之年可能可以看到一千位宣教士把福音遍傳中國。
最近神在台灣校園興起禱告運動。輔仁大學有十幾個學生聯合附近教會,已完成連續七天,每天廿四小時的連鎖禱告。因著禱告動力的加強,神興起許多學生積極投入校園福音工作。一所護專,一名年僅十六歲的姊妹,在四個月內帶領了一百三十六人聚會,成立校園青年崇拜。
但我們求主打發工人時,不要忘了把自己也算在裡面。被主差遣出去的七十個門徒,是邊傳福音,邊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因為出去才發現要收的莊稼太多了。
五、信靠上帝的供應
「我差你們出去,…….不要帶錢囊,不要帶口袋,不要帶鞋;在路上也不要問人的安。」(vv.3-4)主說這話有三方面的提醒:一、宣教是不能等待的事情。等一兩分鐘,就有成千上萬的人滅亡,走向地獄。二、宣教必須仰賴神的供應。我們不需擔心缺少什麼,只要全心信靠耶和華以勒的神,祂會豐富的供應我們的需要。三、測試人對福音的反應。在傳福音的過程,可以從人接待或拒絕我們,看出人對福音的反應。
許多宣教士都會告訴我們,神的百姓領受神的呼召,按神的方式去作神的工,必得著神的供應!我們教會每年有許多短宣隊和福音隊出去。神豐富供應我們一切所需,無論是蓋宣教大樓,或建靈糧山莊,都沒有缺乏過,且豐盛有餘。
有一次,一位企業家問我,有一筆錢要奉獻給宣教工場,要奉獻給誰?神感動我要把錢給東勢靈糧堂。有一天晚上十點多,我打電話給方昌譽牧師,告知此事。他心中大受感動,因他正在教會為明年的預算愁苦。明年他們要在東勢成立戒癮中心,幫助那些流浪街頭的酒鬼、毒鬼戒癮;還要在新社拓植一間新的教會。共需預算一百萬,正是那位企業家奉獻的數字。
世人說有多少錢,做多少事;但對教會來講,有多少信心,做多少事。從實際面看,我們確實需要量力而為;但從宣教面看,我們要有信心跨越困難,相信主會供應一切,在祂沒有難成的事。
六、建立福音的據點
耶穌對門徒說:「無論進哪一家,先要說:願這一家平安。那裡若有當得平安的人,你們所求的平安就臨到那家;不然,就歸與你們了。」(v.6)我們到一個地方傳福音,要儘可能建立福音據點,因芥菜種可以變成大樹。保羅到歐洲傳福音,首先在河邊找到呂底亞,將福音傳給她,成為腓立比教會的班底。後來教會興旺起來,帶領很多人信主。
那麼,我們要如何建立福音的據點?有兩個秘訣:
1.祝福。耶穌打發門徒出去,吩咐他們所到之處,要先祝福人得平安,因平安是人最大的需要。我們既然在耶穌基督裡得著平安的福音,就要學效亞伯拉罕,成為世界的祝福。祝福是穩賺不賠的投資,你祝福他,他若配得,就得著祝福;他若不配得,這平安就回到你身上。
2.認同。主說進到某城某家時,他們擺上什麼,我們就吃什麼。當我們吃他們所擺上的,就是認同他們,這會縮短我們和他們的距離。有一次,我帶隊到泰北少數民族拉胡族的村莊傳福音,他們為我們擺上款待貴賓用的,當地最寶貴的菜——竹蟲。看起來像毛毛蟲,雖然炸過後香酥脆,短宣隊卻沒人敢吃。眾人眼光聚焦在我身上,身為領隊的我當然要身先士卒。於是我拿起來,祝謝了,就放入口中,雖然心中毛毛的,還是勇敢的把它吞下去。只是我們當中,還是有人無法入口,可見認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日前,香港劉達芳博士來神學院教導我們有關基層的宣教策略,鼓勵我們建立無牆的教會。她請劉慧中傳道作見證。劉傳道在紐約開餐館,為了傳福音給餐飲業的人士。在認同他們的過程中,領悟到兩個秘訣:第一、要會蹲。蹲在他們旁邊,在廚房裡陪他們講話。他們炒菜熱得汗水淋漓,你也在旁邊跟著流汗。第二、要會聽。聽出他們心中的苦悶,認同他們的感受。當你會蹲會聽,他們就覺得你很了解他們,他們就願意打開心門,甚至打開餐廳的門,提供小組聚會,成為福音的據點。十幾年來,劉傳道和餐福的同工,已在美國成立了五十多個餐廳的福音據點,每個點都是走出教會的無牆教會,讚美主!
七、彰顯神國的大能
我們要在所到之處彰顯神國的大能,耶穌說:「要醫治那城裡的病人,對他們說:神的國臨近你們了。」(v.9)為什麼耶穌要強調醫治,醫治和宣教有什麼關係?有三方面的意義:一、證明耶穌是彌賽亞。舊約對彌賽亞的期待和明證,就是醫治病人。二、證明神的國已經降臨。醫治使看不見的天國變成看的見的天國。三、使傳福音有加乘的效果。彼得第一次講道完,有三千人信主;第二次講道完,有五千人信主,因講道之前他在聖殿美門口,奉耶穌的名醫治了那生來瘸腿的乞丐。
初代教會受逼迫時,門徒向主禱告說:「他們恐嚇我們,現在求主鑒察,一面叫你僕人大放膽量講你的道;一面伸出你的手來醫治疾病,並且使神蹟奇事因著你聖僕耶穌的名行出來。」(徒四29、30)這也是我們的禱告。我們出去宣教,要求主施行醫治,彰顯神國的大能,使福音能夠廣傳。
親愛的弟兄姊妹,主已經為我們立下了宣教的基本模式,願我們出去短宣的時候,都能按此而行。感謝主給我們行在衪前頭的的特權,讓我們勇敢的踏入宣教領域,為榮耀的君王預備道路。這是你我的責任和特權,也是整個靈糧堂系統要承接的使徒性恩膏和託付。阿們!
(本主日信息發表於2006年10月29日,由陳玉嬌整理,蘇淑真潤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