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文薈

Bread of Life
| 列印 | 完成 |

搭起合神心意的橋 進到萬民中宣教

作者:胡蘊玉
資料來源:期刊 - 2013春季號No.23 - 2013-01-13出版

當我讀完「塑造六壘的差傳教會」這篇文章,心中與筆者產生共鳴。林安國牧師是我尊敬的一位宣教前輩,多年前我在中華福音神學院就讀時,就常看林牧師所寫的宣教文章及書籍。他與師母從牧會進入跨文化的宣教工場,之後轉為差會負責人,並在全球華人教會中做聯結的工作,傳遞並徵召華人進入海外跨文化福音未及之華民的當中。

我曾有幾年在西非迦納Wala(穆斯林族群)當中服事,至今已過了七個年頭,心中仍懷念在那地的生活及友人。那段日子讓我更認識神及祂對萬民的心意,也深深體會到凡在海外跨文化宣教的同工,若不是因著主愛的激勵及從天上來的異象,是無法勝過跨越文化、語言及地理三重的障礙,道成肉身的服事當地人。

台灣在全球的戰略地位上有她的重要角色,兩次世界大戰至今,台灣實為兵家必爭之地,從屬靈的眼光來看亦然。台灣教會在中國教會加入普世宣教大軍中具有搭橋(聯結)的作用,台灣許多教會多年來紛紛各自在做差傳的工作,彼此沒有交流、分享,也似乎都遇到瓶頸,就是宣教工人缺乏,或是宣教士提早從工場撤回,這座橋尚在搭建的當中。感謝神!藉著國際差會及宣教機構向台灣教會伸出友誼的手,願與台灣教會成為夥伴關係一起同工,使得這座橋搭建得合神心意,進而使中國的教會或在海外散居的華民,因著台灣教會所搭的橋進入萬民中宣教。

作者用馬太福音廿八章19節以打棒球的跑壘方式,在文中圖解如何塑造六壘的差傳教會,實在微乎其妙。我在看此圖的同時,也回顧過往近十年的時間在分堂參與教會的建造及牧養;當時與其他教派牧者有聯誼的機會及經驗的分享,發現教會牧者是將主力放在一壘「去」到三壘「植」的階段,從過去到現今沒有太大的突破,根本原因也是狹隘的、本位主義的宣教觀。

記得有一次在宣教士關顧的聚會中,戴繼宗牧師拿了幾本有關宣教士關顧的書〈Missionary Care, Doing Member Care Well, Serving As Senders〉,以及更新版的普世宣教禱告手冊〈Operation World〉,他呼籲華人譯者翻譯這類的書。至於普世宣教的課程:普世宣教運動面面觀<Perspectives—on the world Christian movement>及把握時機宣教生命課程<Kairos-God, the Church and the World>這兩份教材已有繁體及簡體的中文版,而簡體版在中國及海外被大量的需要及使用,台灣也有許多教會採用此課程來門訓宣教工人。

從第四壘「訓」、第五壘「獻」,到第六壘「差」的三階段,看重的是海外跨文化宣教工人的裝備。這條路台灣教會沒有走過。但西方宣教士用他們的生命及殉道的血,為我們華人披荊斬棘開出一條路,讓台灣教會謙卑向國際差會及宣教機構學習,進而能為中國及散居在全地的華人搭起合神心意的橋,引進普世華人進到萬民當中宣教,並結出長存的果子獻給神,使宣教的主在全地得榮耀!

(作者為宣教植堂處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