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這一年在肯亞,著實有許多的體驗與豐富的學習。我學習到無論有甚麼期待及做法,都需等候神的時候及神的方式。
神的意念高過我的意念,神的道路高過我的道路。雖去過不少國家旅遊,短宣也到過一些地方,但從沒想過在巴拿巴宣教學校結業後,東非肯亞會成為我的實習工場。我們所在的首都奈洛比,是非洲許多議會組織重要的集會都市,在國際關係上地位極為重要,算是非洲的門戶。但在這個國際化的都市裡,仍有幾個人口非常稠密的貧民區。恩慈兒童學校(Comido)就位在靠近Embakasi的Mukuru貧民區裡。
用錢也買不到的喜樂
在恩慈兒童學校,我看到孩子們單純的滿足與喜樂。在課餘時間,小一或小二的學生利用貧民區特有的「黏土」捏出各樣創意的東西。有人則圍成一個大圓圈,玩著煮「Ugali」(當地的主食)的遊戲。八年級女生會玩跳繩,男生則是玩「球」(是用一層層塑膠袋裹起來的)。當中也有人用「手」去打網球。有些老師與學生則是用足球代替排球在玩Vollyball。孩子們穿著已脫線破洞的制服,開心的笑著、玩鬧著,他們超越物質的喜樂,是用錢也買不到的。這些孩子教導我許多事:雖然沒有豐富的資源及運動遊樂設施,卻能在愛與和諧中彼此分享,沒有爭競。每天吃著同樣的maize and beans(玉米及大紅豆),仍甘之如飴。
這些孩子相當可愛且熱情,會主動過來向我打招呼,我們就用最基本的斯瓦希里語「Habari」彼此問候與回應。在貧民區裡教導五年級學生時,心中希望他們不僅是來學習知識,而是在有限的互動中,激發生命的交流,讓孩子們可以開始思想、體會現有的這一切都是神的恩典,能將所有領受的祝福化為生命動力,未來成為更多人的幫助。
奈洛比的華人福音
這幾年自海外來到奈洛比的華人有越來越多的趨勢,每週主日幾乎都有新朋友來到華人教會。華人懷抱著理想和衝勁到了肯亞,為了「生存」,不斷的努力耕耘,因為出門在外,教會成了他們最好連結的地方。他們因著不同動機來到教會,但神給每個人機會聽見福音,經歷主的奇妙,蒙憐恤得救贖。有些人原本帶著疑惑、不解,甚至藐視的態度,但漸漸地對信仰產生了尋求及渴慕的心。他們會提出一些問題,為了幫助他們對真理有正確的理解,因此如何聽、如何說,都需主的智慧。
我學習到若要更多的認識、了解這些近文化的手足同袍,需要更多放下自己的意思,認同接納他們的生命狀態,以便建立良好的關係,並在自然的互動中,漸漸帶領他們將焦點對準神。
大部分的肯亞人是熱情及善良質樸的,但有時也會有不公義,令人痛惡的情況發生,像是貪腐問題也成為國家亂源之一。聽到有些人說,在當地辦件事情,經常得向經辦人施以小惠,但之後卻沒有下文。交警人員有時會莫名將人的車攔下來,用盡各種理由要錢,使華人對這裡「貪腐」文化實在敬謝不敏。這種情形除了禱告之外,實在需要主賜智慧來面對,因為人心只有神能改變。
主也提醒我,要為華人做認同性的悔改。華人現在到了別人的國家,是否常將自己文化置於當地之上?是否仍存有許多優越感?我學習到跨文化極需要放下自己的意思,將自己倒空成為學生,謙卑學習,所謂的文化衝突才能帶來正面的效益。
透過英語教學接觸穆斯林
除了接觸華人教會、COMIDO學校的孩子,神也給我接觸穆斯林的機會──透過英語教學服事索馬利難民。在肯亞雖擁有宗教信仰自由,但實際上穆斯林轉信基督教的信徒,仍需秘密的聚會,所以要接觸他們仍有潛在風險。這些難民在肯亞是幾乎沒有甚麼工作機會,因此積極的學習英文、電腦等各樣的技能,希望能因著難民的身分移居其他自由國度。這些學生都是廿歲出頭的年輕人,清一色都是男生。在教導他們的過程中發現,許多英文詞彙他們都不了解,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事物,他們可能連看都沒看過,聽也沒聽過。雖然他們對於未來不都是那麼有把握,但學習態度卻很認真。想想在台灣自由多元的環境中,實在要很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一年來的學習與展望
回顧這一年,著實有許多的體驗與豐富的學習。在宣教工場無論遇見甚麼情況,需要很有彈性,並要時時靠主喜樂的生活與服事。我學習無論有甚麼期待及做法,都需等候神的時候及神的方式,就像農夫等待收成,等候春雨及秋雨澆灌一樣,果效並非立竿見影。記得在Burundi 過境時,主透過路加福音九章57至62節問我:「妳還要繼續跟隨嗎?」神要我想清楚並計算代價。而我清楚神要我跟隨的是「祂」自己;不看環境如何,也不看人如何。
願主在下一階段繼續擴張我的境界,無論學習阿拉伯語、配搭華人教會服事,街童及索馬利穆斯林服事都行在主的心意中,使重返肯亞成為一個新的「恩惠之旅」!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實習宣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