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文薈

Bread of Life
| 列印 | 完成 |

宣教的異象與策略

作者:口述◎區永亮 整理◎汪于茹
資料來源:期刊 - 2012年 冬季號 No.22 - 2012-10-14出版

宣教植堂是神給靈糧堂這個大家庭的異象,然而宣教植堂又是如此的多元、複雜;要如何先整合開展本堂宣教植堂的事工,然後再與其他分堂做適合的連結?

自去年接任主任牧師後,宣教植堂的異象就轉為我的責任,因此我需要用心去思考未來靈糧堂宣教植堂的路要怎麼走。

過去台北靈糧堂的宣教植堂,是世界性的,全球都有分堂和孫子堂,但似乎沒有一個整體的宣教植堂的策略。例如非洲的宣教,我們雖然在那裡也有幾間分堂,但主要在當地發展宣教事工的還是美國加州的生命河靈糧堂;而中南半島的宣教事工,則是香港的六一一靈糧堂在發展。到底我們需要配合這些已有的分堂發展宣教事工,或是自己另外走一條路,然後一起分頭並進?這一直是我在思考的問題。

宣教植堂是神給靈糧堂這個大家庭的異象,然而宣教植堂又是如此的多元、複雜;我開始積極思想如何先整合開展本堂宣教植堂的事工,然後再與其他分堂做適合的連結。

我感覺從一九九六年進到靈糧堂服事,直到二○○四年是一個階段。因為二○○四年是台北靈糧堂五十週年,那時教會舉辦了五十天的佈道會,參加人次共約四萬,約有兩千五百人決志,但該年受洗人數並未明顯增長。因此我求問神,也跟同工們分享,這五十天的佈道會,神的心意是什麼?我的領受是神不斷的在裝備訓練教會,五十天佈道會是一個權能服事的總體操練,好讓教會比以前更加健壯。接著,戴冕恩牧師、艾克曼牧師陸續來到台灣,提醒台灣教會,尋求神對教會的命定。

在這段尋求當中,周神助牧師帶領眾教會走上合一的旅程,同時,教會也再有一次的整合,透過五重職事建造的功能,讓教會成為一個使徒性的教會,預備日後承擔更重的差傳事工;幾年前慕約翰牧師也來到我們當中,說台灣到了轉化的時候。靈糧堂與眾多分堂,在各區一起尋求合一與轉化。

我們可以看到二○○四年時台灣上千人的教會並不多,但現在已經越來越多。我相信到二○一五年這段時間神要透過台灣眾教會來轉化這地。

但二○一五年之後呢?教會的下一步是什麼?從教會歷史中我們看見,當教會強健,地也安穩,就是教會大量差派宣教士出去的時候。因此,當我們現在進到轉化階段的同時,也是要預備宣教植堂的時候。雖然現在看來,台灣教會宣教植堂的工作似乎並不普遍,但神的時間到了,日後宣教植堂必成為台灣教會工作的重點。

 

整合宣教事工需考慮的原則

我們一直發展四中的宣教植堂──中國、中亞、中南半島、中東,但目前似乎目標太大而不容易看出宣教植堂的策略,而教會的資源,包括人力、物力也不能有效的運用。有時候即使宣教工場的同工非常盡力,但仍看不到什麼果效。因此我們需要整合四中的宣教植堂事工。

在整合時,有三點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原則:

1.困難與容易的工場

有些地方的文化、環境對我們去傳福音比較友善,但有些地方是不允許的,究竟資源要分配在容易進去的地方,或是要集中去突破那些困難的地方?而有些地方雖然傳福音很困難,但卻有人願意去,究竟要不要投入當地的事工呢?從歷史上我們知道,有些地區總是沒有教會,在台灣也有類似的情形;例如有某間教會每年有傳道人投入,但常常都關門做不下去,隔一年又換一個傳道人,教會不斷地開門與關門。我想,我們需要以事工本身與人、環境之間為考量,到底我們能夠做多少,再做資源的規劃。

2.同地區、同性質的事工

有些地區類似的事工已經有好幾個,是否要整合在一起呢?在台北我們覺得台北靈糧堂已經很大了,但若把靈糧堂搬到更大的城市去,恐怕就算有十個靈糧堂也只有一點點力量。因此,每個事工若分散,就只是東一點、西一點,但若結合起來,就會有更大的力量,當然也能產生同心合一的果效來。

3.有呼聲的工場

我們也常遇到,有些宣教工場期待台北靈糧堂成為他們的遮蓋,在這方面,由於我們認識不深,我們比較希望是先成為他們的友堂,聯結在一起,但彼此之間並無相互的責任,直到時機成熟,再做進一步的考量。

 

宣教植堂的策略與異象

1.宣教事工

最近我和宣教植堂處的葉嶺楠牧師、謝明宏牧師,以及總管理處的朱黃傑執事開會討論,決定要把所有的宣教事工巡過一次,做一個評估,若這個事工的發展並不是我們主要的異象,或事工已成長到一個可以自給自足的地步,我們就鼓勵並且輔導它自主,並且慢慢獨立。

2.宣教士

我們差派出去的宣教士,若是他目前沒有穩定的事工,或是他的事工不夠具體,我們就鼓勵他加入當地已有的事工,與當地教會或機構一起配搭服事,我們仍是他的支持;若他有很清楚的目標與事工,我們給予評估確認之後,就會全力支持,成為教會宣教植堂的事工之一。同時將他納入教會人事的系統中。

3.支持機構

過去我們在金錢上支持很多的宣教機構,很多機構的事工與台北靈糧堂也有相關,我們要評估這些機構目前狀況如何,他們是否需要我們繼續支持,或是如何增加對他們的幫助才能更有果效。

4.拓展

在大城市建立一間強而有力的教會,以此作為據點,是我們向外拓殖的策略。幾年前,六一一靈糧堂成長到四、五百位會友時,張恩年牧師曾問我,接下來教會要怎麼發展,是否要開始拓殖。那時香港並沒有大型的分堂作為據點,因此我建議他們繼續成長,發展成中央型的教會。如今,六一一靈糧堂已經有五千人,並且在澳門、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都有宣教植堂的工作。

另外,在台灣本島或外島新開的靈糧福音中心,例如東石、澎湖,這些靈糧福音中心是教會伸出去的事工,不會跟母堂脫節,仍會繼續由母堂帶領,與母堂有緊密的連結。

神帶領教會看到東石的需要,開始了東石的工作,也成立了靈糧福音中心,接著神又帶領我們往澎湖去,在馬公成立靈糧福音中心;若是順利,今年年底金門也將成立靈糧福音中心。接下來,福音一路往西,一直到耶路撒冷,這是靈糧堂的絲路,是神給我們往前走的異象。

華人要接下宣教的棒子。為了讓弟兄姊妹容易進到宣教工場,教會在宣教策略上會有比較具體的安排、訓練;鼓勵弟兄姊妹能多參加、多學習,未來能組成宣教的大軍,完成神給我們的使命。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