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日
作者:禱告中心
資料來源:週刊 - 1628期 - 2011-05-29出版
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像以色列一樣,神讓祂自己與之相連在一起,說祂是以色列的神、耶路撒冷是祂名的居所、祂是錫安的王、是以色列的聖者。當我們在慶祝耶路撒冷日,稱頌神的信實之際,神呼召我們為耶路撒冷求平安,並成為耶路撒冷城牆上的守望者。
耶路撒冷對以色列的重要性可追溯到創世記,當時耶路撒冷就以不同名稱出現:她是至高神的祭司麥基洗德所居住之地撒冷(參創十四18);她是神要亞伯拉罕起來,縱橫走遍這地所建造的第四個祭壇摩利亞地。神特別指示亞伯拉罕要在摩利亞山(如今的聖殿山)的祭壇上,獻上他的獨生兒子以撒,但是神自己預備了一隻公羊(預表耶穌)代替了以撒成為祭物,亞伯拉罕因此給那地起名叫「耶和華以勒」──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參創廿二14)。
到了三千多年前,大衛王照著神的吩咐買下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今聖殿山)為耶和華築壇。大衛說:「這就是耶和華神的殿,為以色列人獻燔祭的壇」(代上廿一31)。從那時起,耶路撒冷就成為以色列民敬拜的中心。大衛王死後,他的兒子所羅門王在摩利亞山上建造了聖殿。神自己說:「自從我領我民出埃及地以來,我未曾在以色列眾支派中選擇一城建造殿宇為我名的居所⋯⋯但選擇耶路撒冷為我名的居所⋯⋯」(代下六5∼6)。
到了新約時代,當耶穌將進耶路撒冷,看見城,就為她哀哭說:「巴不得你在這日子知道關係你平安的事⋯⋯因為日子將到,你的仇敵必築起土壘,周圍環繞你,四面困住你⋯⋯」(路十九41∼43)。主後七十年,聖殿被毀,耶路撒冷成為荒場,將近兩千年的時間,猶太人四散各地,直到一九四八年五月以色列復國。然而,耶路撒冷並沒有全部歸回給以色列,直到一九六七年六月七日,以色列在六日戰爭中完整收復聖城耶路撒冷,成為首都,而那一天也被稱為耶路撒冷日(註:今年是在西曆六月一日)。
每一年到了耶路撒冷日,猶太人全家大小會拿著國旗走上耶路撒冷的街頭歡慶,許多人甚至將國旗披在身上,成千上萬的年輕男子會在哭牆和廣場上敬拜跳舞,就像當年的大衛王一樣。「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為耶路撒冷為錫安,心裡極其火熱⋯⋯現今我回到耶路撒冷,仍施憐憫,我的殿必重建在其中,準繩必拉在耶路撒冷之上⋯⋯我的城邑必再豐盛發達。耶和華必再安慰錫安,揀選耶路撒冷。」(節錄自亞一14∼17)
到今日,被稱為平安之城耶路撒冷仍有許多衝突和騷動。聯合國自八○年代開始不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因此列國紛紛將大使館移至特拉維夫。已故伊朗最高精神領袖霍梅尼於一九七九年提議,將每年穆斯林齋戒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訂為「國際耶路撒冷日」。在這一天以伊朗為首的一些穆斯林國家會舉行遊行活動,聲援巴勒斯坦人民的抗爭,反對猶太復國主義及以色列統治耶路撒冷。美國與列國亦不斷施壓要求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即舊約非利士人)和談,而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國家。
不久前美國總統歐巴馬於國務院發表演說,首度公開支持巴勒斯坦建國,並要求以色列退回六日戰爭前的疆界。以國總理納坦雅胡表達反對與失望,他表示目前以色列有四十三萬屯墾區居民住在約旦河西岸與東耶路撒冷,如此做會讓國家安全出現重大問題,也會讓幾十萬人流離失所。
以色列不是沒有嘗試用土地換和平,一九九三年當時的以色列總理拉賓與巴勒斯坦前領袖阿拉法特達成協議(即奧斯陸協議),以色列同意要逐漸撤出六日戰爭中所佔領的土地,但後來因拉賓遇刺身亡等事件陸續發生,該協議的執行遭無限期擱置。
到了二○○○年,以色列在國際壓力下撤出了黎巴嫩,使得真主黨的勢力得以壯大,屢屢朝著以色列北方發射飛彈,導致二○○六年的以黎戰爭。同樣在美國與國際的壓力下,二○○五年以色列前總理夏隆下令從迦薩撤離,許多猶太人被迫搬離住了幾十年的家園。哈瑪斯接手迦薩以來,從迦薩發射了二千多枚飛彈,以色列南部的城市和居民長期生活在砲彈襲擊與生命威脅下,進而演變為後來的鑄鉛行動。
以色列中有識之士開始明瞭,用土地換和平的政策並不管用,每一塊撤出的土地,反倒成為他們肋下的荊棘。以色列剛過完六十三週年的建國紀念日,而阿拉伯人稱其為橫禍日或災難日。今年的這一天,在約旦、埃及、敘利亞、黎巴嫩,甚至土耳其都出現反以色列的示威活動。部分示威者試圖從敘利亞、黎巴嫩方向衝破以色列邊境的戈蘭高地和迦薩地區,引發以色列軍隊開火,造成至少十二人死亡,兩百五十多人受傷。神說:「那日,我必使耶路撒冷向聚集攻擊他的萬民當作一塊重石頭;凡舉起的必受重傷⋯⋯那日,我必定意滅絕來攻擊耶路撒冷各國的民⋯⋯」(亞十二3、9)
在《祭壇:亞伯拉罕策略I》第十三章,作者提到以色列是一個向全地發聲的祭壇。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像以色列一樣,神讓祂自己與之相連在一起,說祂是以色列的神、耶路撒冷是祂名的居所(參代下六5∼6,七12、16)、祂是錫安的王、是以色列的聖者(參賽四十一14,賽六十9)。當我們在慶祝耶路撒冷日,稱頌神的信實之際,神呼召我們為耶路撒冷求平安(參詩一百廿二),並成為耶路撒冷城牆上的守望者。讓我們因錫安必不靜默,為耶路撒冷必不息聲,直到祂的公義如光輝發出,祂的救恩如明燈發亮(參賽六十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