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之前,大部分人對肯亞的印象停留在原野、狩獵、木雕與咖啡豆,或想起一九九四年盧安達境內超過五十萬人喪生的種族屠殺。二○○八年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來自肯亞的父系背景,則讓世人對這個國家多了一份矚目。
60元台幣可以做什麼?在台灣買一個便當的費用,在肯亞首都奈洛比,是工人一天的臨時工資,同時還要養活一家五六口人。許多來自貧民區的孩子們,無法負擔足夠的學費,以致多數十多歲的孩童仍不識字,連自己的名字都無法書寫;常常不知下一餐著落的更是比比皆是。在深切的憐憫之中,James &錢韻中牧師夫婦與愛鄰協會在一九九八年時,即在肯亞首都奈洛比設立一所恩慈兒童學校COMIDO(Compassion and Merc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為奈洛比貧民窟裡三餐不濟、無所事事的孩子們辦學,讓教育為這群孩子與家長帶來希望。
一九九八年剛成立時,有30多位孩子,20多位家長一起蓋第一間鐵皮屋教室,從幼稚園辦起,如今已有400多名學童在當中,有鐵皮隔間的課室有十多間,孩子可以上到八年級結束。
Comido創辦人──遠嫁奈洛比的台灣女子錢韻中牧師,提及這些孩子,滿是不捨。因為恩慈學校深感校舍的不足,多年來他們還是使用陳舊的鐵皮屋當作教室,而肯亞的氣候只有雨季乾季之分,熱時鐵皮屋裡熱到不行,雨天雨滴打在屋頂上吵得沒辦法上課。因經費有限,只能每三個孩子用一本教科書,不像其他學校的孩子,可以每人一本教科書。前年起,開始有晚自習;即孩子上完課後,回家梳洗和用餐後,想讀書的孩子可以回到學校中(自晚上六點至八點)。煤油燈是學校裡唯一的照明設備,在昏黃的燈光下,孩子努力學習,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教育機會。
恩慈兒童學校已有3屆的畢業生,第一屆畢業生中有6位考上省立高中、第二屆增加至10位,第三屆有10位。第四屆有8位。前三屆畢業的孩子,上了高中還是很努力,其中有位孩子,他在高中表現極優異,拿到獎學金,可以選擇在肯亞當地就讀大學,也可以去德國就讀大學。除了這孩子一家人非常興奮外,也讓貧民區中的家長,看見讓孩子受教育進而改變家庭現況,不再是遙遙無期的夢想,更願意讓孩子來到學校當中接受教育。校長從學童的家庭背景中發現近年來,來自東非索馬利亞難民的孩子人數,正逐年增加中,特別是女孩本來無法上學,也可以來到恩慈兒童學校上學。而男孩人數也不少,甚至有的是家長刻意幫孩子轉學進入恩慈兒童學校就讀。
恩慈兒童學校辦學的理念中不只是讓孩子可以有知識上的吸收,更重視孩子的品格教育。鼓勵家長自己出些微薄的教育費,讓孩子記得是自己的爸媽辛苦地工作,讓他們可以有受教育的機會。錢韻中牧師說:若真是出不起的,只要家長同意孩子來上學,我們也依然願意免費收學生。
目前因著每四年一次的肯亞總統選舉,都會造成族裔之間的衝突及緊張。然而恩慈兒童學校裡的的孩子,雖然是來自不同的種族,但孩子自小在學校裡與來自不同種族的孩子成為同學,每天來學校,一起上課、一起吃飯、一起玩、一起寫作業,長時間自然的相處中,孩子間相處沒有所謂的「族裔衝突」;社區中也因為恩慈兒童學校的存在,使孩子的父母親之間,有了共同的話題、共同的期待。因著孩子行為、言語的改正,讓社區中哭罵聲少了,笑聲多了,而孩子的媽媽們有的甚至成為學校重要的志工,如幫忙煮飯等。
十三年的肯亞歲月,韻中牧師在每一次的難處背後,總看見另一盞奇蹟亮起。她坦言,她不曾想像過自己會與非洲結緣如此地深。清貧及習慣迥異的生活,讓她不斷學習歸零,每月收入雖僅數千先令,卻能養活一大家族、維持學校四百多名學童的運作,以及接待每年至少一次的跨海醫療義診團。
和平的種子已在恩慈兒童學校中開始萌芽發展,並在這個貧民社區中散播,相信肯亞和平的日子是指日可待的。即使全球經濟景氣還未回穩,面對每年就學兒童倍數的成長,相信培育和平種子、終結貧窮的步伐是不可怠慢的。讓我們一起在荒年撒下希望的種子,小小的零錢對這些孩子都是珍貴,幫助他們可以有更好的教育環境,將來我們一起經歷百倍的收成──族裔衝突在肯亞消失。
註:James &錢韻中牧師夫婦為台北靈糧堂所支持的宣教士。
●支持肯亞「恩慈兒童學校」建校奉獻方式:
劃撥帳號:19524412,戶名:台灣愛鄰社區服務協會
支票抬頭:社團法人台灣愛鄰社區服務協會
※請註明為〈COMIDO 恩慈兒童學校〉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