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睦同居的美福
作者:劉群茂牧師
資料來源:週刊 - 1140期 - 2002-01-13出版
走進人群,才能讓大家得到祝福。基督的道理就是這麼簡單,部份對人興趣缺缺的基督徒卻刪除實際的生活經歷,將它變成形而上的理論。如此一來,基督徒人數開始萎縮,光說不練的信仰趨向虛假和理論化。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因為在那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詩一卅三)
這首詩歌的作者是大衛;詩篇末尾有十幾篇上行之詩。以色列人前往小山岡上的耶路撒冷朝拜神。他們邊走邊唱,人越爬越高,心靈的領受也越唱越高。
一、和睦同居之美
1.一人獨居不美
一卅三篇的真理建立在一卅二篇的根基上。一百卅二篇是詩人表達愛神的詩歌,大衛被神的愛激勵,若不為雅各的大能者找到居所,就不容眼睛睡覺。你跟神的關係是什麼?你確實愛神、想念祂、以祂為樂嗎?還是因為上帝比較厲害,所以只好無奈地跟隨?
不少基督徒服事神,遭到挫折、重擔和壓力,以致失去喜樂。不以耶和華為樂的人,死後沒有去天堂的嚮往,以為那兒不吃不喝、不嫁不娶、不約會,地上的樂趣幾乎一概消失。基督徒要學習以主為樂,因為和有趣的神相處,其樂無窮。如同保羅所說:「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腓一23)
談完愛神,一卅三篇接著談愛弟兄。聖經常把愛神和愛人連結在一起,這是自然的次序。耶穌在馬太福音廿二章37到39節指出,最大的誡命是「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緊接著說:「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
耶穌走進人群,「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約一14)部份基督徒將進入人群的信仰抽離了人群,扭曲成躲在禮拜堂、禱告室或書房裡的信仰。約翰一書四章20節一語道破:「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不愛人的基督徒不能愛神,不可能像耶穌。
神對人有興趣,祂向你所懷的意念、對你的想念比海沙還多。同時,祂以你的默念為甘甜;你想念神令祂快樂。基督徒在人群當中生活,卻對人缺乏興趣,那麼信仰就缺少某個環節,出了問題。人類的生命、生活互相連結,神對亞伯拉罕的呼召是:「地上的萬國都必因他得福。」(創十八18)走進人群,才能讓大家得到祝福。基督的道理就是這麼簡單,部份對人興趣缺缺的基督徒卻刪除實際的生活經歷,將它變成形而上的理論。如此一來,基督徒人數開始萎縮,光說不練的信仰趨向虛假和理論化。
聖經描述的上帝何其偉大,教會卻無法具體而微地展示;愛是神最大的誡命,在基督徒身上往往卻找不到。對神的愛不單流露在奉獻或讀經禱告,更能由對弟兄的愛心看出。面對十字架時,耶穌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十三35)彼此相愛是基督教會的頭一個記號。
愛必須有對象,耶穌賜下彼此相愛的命令,就否定了「獨自當基督徒、不與其他人來往」的信仰兼生活方式。在中古世紀,有些人擔心污濁的世界玷污靈命,因此住在柱子上,連食物都得請別人由地面吊上來,這種人不可能成為聖徒。
夫妻相處需要捨己、接納對方,是學習生命的理想場所。在一天的結尾,我習慣躺在床上看看書籍雜誌,恍恍惚惚進入夢鄉。這段獨自享受的心靈時間真好,又可以預防失眠。結婚以後,太太說這是兩個人難得的相處溝通時段,我掙扎了很久,終於告別原先長期培養成的習慣。
我重視氣氛,欣賞美麗的環境景觀。有一回探訪完畢,感到疲勞,提議去一家設計美觀的咖啡庭院坐坐,喝杯咖啡,太太卻說家裡有的是咖啡。我喜歡去公園散步,太太覺得散步運動量不夠,特地陪我去那兒運動。兩個人都放下自己,彼此成全。聽道學不到的捨己包容,在與人相處的互動裡學到,屬靈生命才會成長。
2.殿裡vs.家中
有一種吉普賽聖徒沒有屬靈的家,在各教會之間走動。單單聽道聚會,和身旁的人互不相識,互不負責,如同聽演講、看電影。你或許受到感動、哭了一場,但是燈亮散場,各走各的,你不會徘徊留戀,也不會有人想念你。
教會不僅是聚會場所,更是一個家,會眾之間有關係。保羅說:「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林前十二26)家人發生的事跟大家都相關,某小組裡有個成員生病,大夥兒勤跑醫院,甚至整天陪伴。另一個成員開餐廳長期虧本,小組長每天幫忙算帳,甚至規劃菜單,經過兩年,餐廳轉虧為盈。
有人的丈夫經常不見蹤影,大家陪著流淚禱告;小孩不讀書,青少年同工提供個別輔導。某個家庭遷居,整個小組都動員起來。大直B小組每週四晚上九點聚會,為什麼有人遠從桃園趕來?餐廳老闆為何在晚間九點提早打烊,提供聚會場所,擱置善後工作,先聚會再說?首先,請餐廳老闆兼主廚李東閔作見證。
妻子裴麗和我從事餐飲業,過去一直沒機會參加教會小組。參加這個夜間小組才短短半年,我們得到情同家人的親密夥伴,彼此坦誠相處,互相代禱,在生活上實際關懷,使我的心感到很溫暖。組員對主日信息由各種角度回應,開闊了我們對神的認識。
我們在小組裡自由提出信仰上的疑問,當場獲得解答,因而能在信仰上順利起步。和其他成員互相督促,建立了「每天讀經禱告、寫下心得」的習慣,有幾次感受到神親密的同在,彷彿就在旁邊看著我寫下感恩和呼求。納莉颱風來襲,餐廳淹水,幸而教會救助隊和組員一齊粉刷清理,才能及早恢復營業。
第二位是從事基礎工程的尤定國。水火無情,二女兒在十一年前掉進水溝,成為植物人,去年又在火災中瞬間失去了另外兩個貼心女兒,失去了活下去的意義,才進入教會,認識愛祂的全能上帝。他們夫妻抱著幾個月大的嬰兒,固定由桃園趕來參加小組聚會。
我叫尤定國,是飄蕩在人生風暴大洋中的一艘船。船上不但有主掌舵,更有一批比骨肉親近的組員,在我們夫妻無法單獨招架的驚濤駭浪中,陪著我們一齊哭泣,一同懷念孩子,走出深沉的陰霾。今年主賜下一個健康活潑的小男孩,取名平安,每位組員都歡欣鼓舞地和我們一同感謝主。
不久,主接走了臥床十一年的二女兒,完成她在世的使命,親愛的組員再一次陪我們一起流淚,以感恩的心將女兒的靈魂交託給主。
我們夫妻原本在茫茫的人生大海中沉浮,沒有活下去的指望。看見神顯現在基督徒身上的愛心,聽到組員坦誠的分享,才知道神的話確實有救命的能力。看見組員的榜樣,我們漸漸曉得在生活中如何遵行神的話,學習感恩、愛人和事奉主。
我們夫妻在小組中一點一滴成長,周圍的人都說我們變了,變得年輕開朗、也更加恩愛,這一切都是因為主的愛充滿小組,消除了懼怕悲傷,把天堂放在我們心中。這是我對小組的感受,也是對主的感恩。
二、和睦同居之福
講員所說的不過是道理,大家實際相處才是生活。神的話如此真實,基督徒不可光說不練。神要子民和睦同居,天上的父親盼望看到孩子彼此相處。耶穌說:「凡一國自相紛爭,就成為荒場;一城一家自相紛爭,必站立不住;」(太十二25)
基督徒彼此冷漠,這個家必然成為一盤散沙。基督徒活在屬靈權勢的爭戰裡,需要在屬靈的遮蓋下獲得膏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詩一卅三2下)基督徒必須連結在身體裡面,膏油才會從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衣襟。
撒但對基督徒最大的詭計是讓人長期獨處,夏娃的失敗正是來自孤獨。人生有高有低,遇到艱難的關卡,只要有人在身邊扶你一把,就容易度過。例如婚姻亮起紅燈,靠著別人的幫助走出一步,可能就安全過關了。
教會是你的家,還是聚會的場所而已?這裡有人關心你、愛你嗎?你向誰負責?有什麼人向你負責嗎?這個教會是不是你屬靈的遮蓋?或者,你寧願當獨行俠,表面上隨處是家,其實根本沒有真正的家?在某處聚會,不代表就和這個身體連結。我鼓勵大家無論如何,都要進入小組,與教會產生真實的連結。
本信息講刊登於第 1140 期 [ 2002/01/13 ]週報 ,魏筱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