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若要朝使徒性門徒小組教會的方向發展,弟兄姊妹都需要得到造就及提升。然而當弟兄姊妹被造就及提升之後,他們的出路在哪裡?
這些年來有許多外來的講員,都不約而同地勉勵我們:台北靈糧堂要被神使用成為台灣及城市的祝福;同時,我們也聽見教會應當要參與城市轉化,城市轉化是教會的責任。因此,當我們尋求教會前面的道路該如何具體落實時,透過討論及禱告尋求一段時間後教會的同工逐漸得到共識。
自從我進入牧養處服事後,深深感受到台北靈糧堂應當盡力成為台北這城市承受從神來的祝福管道;讓台北因著眾教會而蒙福。這是神託付給我們的責任與恩典。
但這些年來,我們發現教會遇到一些問題,教會的人數增長也遇到瓶頸。就我個人的看法,硬體設備的限制是其中的主要因素,將許多人聚在一起,空間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其次,教會若要朝使徒性門徒小組教會的方向發展,弟兄姊妹都需要得到造就及提升。
然而,當弟兄姊妹被造就及提升以後,他們的出路在哪裡?舉例而言,若教會一個月能安排參與教會服事的敬拜團只有有限的幾個,其他的敬拜團又該到哪裡服事呢?
另外一個問題與職場有關。我們教會是安提阿型的教會,是屬於外展差派型的教會。教會的弟兄姊妹要如何才能在生活及工作崗位上發揮生活及專業的影響力?再說,住在台北市的族群不但多,而且背景相當不同與複雜,如何有效地將福音傳給他們呢?
基於以上這些考量,台北母堂應成為一個基地或是中心。然後,第一:在台北十二個行政區,都按照需要及場地建立三百到五百人大小的地區型福音中心。
第二:台北是充滿多元文化的城市,因著區域地緣不同,有不同的社區族群與各種行業,所以我們也需要發展社區型的福音中心。舉例而言,五分埔社區以經商為主,深坑社區有很多基層勞工,但安康社區又是完全不同的型態。每個社區各有不同的需要,我們希望針對這些不同社區的需要,建立六十至一百人大小不等的社區型福音中心。
第三:職場仍是最大的事奉市場。過去我們較著重的工作職場,比較是在白領階層。但就傳福音的角度而言,我們需要更多著力在佔人口百分之七十的基層勞工身上。因此發展一線服務業工作屬性的福音中心是一個重點。例如在美容業或餐飲業,可以設立一、二十人左右的小型福音中心。現在我們有好些個這樣性質的福音「聚樂部」已紛紛組成。
如此一來,福音就可以有規模地整合,進而深入到各個地區。教會若真的想對地區發揮影響力,就需要將地區、社區及職場的力量進行整合。不但周神助牧師也認為這是未來我們想要得著城市的主要策略,這也是今年八月最近一次的聖工小組會議中眾同工的共識。為了福音廣傳,讓弟兄姊妹被造就及成全,這是我們教會現階段往前進的策略,也是未來共同努力的方向。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執行牧師及牧養處兼事工管理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