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禮拜的省思
作者:汪美
資料來源:期刊 - 2005年9/10月號90期 - 2005-10-02出版
可能有些人認為音樂只是「背景」,但我認為,用得合宜時,音樂是會說話的,尤其配合禮儀的進行,將帶給會眾很大的想像空間,也會帶出極大的感動力。
常在主持追思禮拜後,未信主的家屬親友表示,他們會期望自己的追悼儀式也像這樣舉行,而且許多家人也就因此接受了基督信仰。藉著追思禮拜,教會伸出的愛手和福音的能力是相當強大的!
特別向詠聲詩班的姊妹們致意,妳們總在追思禮拜中唱出安慰之聲,靠近傷心的人,這是多麼尊貴的服事啊!
詠聲詩班的曲目中,有一首「應許之歌」(新靈糧詩選582首),值得向大家介紹。這首詩歌詞曲出自現居芝加哥郊區的娜泰莉‧斯利施女士(Natalie Sleeth),她寫了許多兒童詩歌,曲調歌詞都非常清新優美。這首「應許之歌」是她思念一位剛去世的好友,遙想起女詩人伊利亞特(T.S.Eliot)的詩句「我們的終了,才是真正的開始。」而啟發出更多的對比來:「我們終了、神的開始;我們有限、神無限;我們懷疑、神永信實;我們死亡、神賜永生……。」
這首詩的第一、二節也有特殊的意境:「球根裡有美麗花朵,種子裡有蘋果樹,蠶蛹裡有隱藏應許,小毛蟲會成為蝴蝶,在那寒冷刺骨冬天,已有春天在等待。沈默中隱藏著詩詞,在尋找優美旋律,黑暗中有黎明曙光,帶給你我新希望,過去時光引導將來,雖然我們不明白。」而三節最後一句都是「萬物都有定期定時,唯有父神知道」更是有力的真理,帶來安慰和盼望!
這首詩歌的旋律是溫柔活潑的,追思禮拜唱出,會在離別的悲傷中帶出信心和力量。後來斯利施女士的丈夫之追思禮拜也用了這首詩歌。
最近參加了一個印象深刻的追思禮拜,禮拜結束前,手持蠟燭的隊伍引導著棺木前行,預表「羔羊的婚禮」,家屬選用婚禮常用的「耶穌,人類的盼望」(Bach:Joy of mens Desiring),這曲子選得真好!只可惜主禮者在整個過程中不斷的說話,我覺得彷彿淡化了這儀式的深刻意義。可能有些人認為音樂只是「背景」,但我認為,用得合宜時,音樂是會說話的,尤其配合禮儀的進行,將帶給會眾很大的想像空間,也會帶出極大的感動力。音樂和禮儀的運用是「有儀文的教會」很擅長的,我們也可以從中有所學習!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聖樂牧師、藝術部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