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文薈

Bread of Life Literature Collection
home >> 主題精選 >> 教會與國度 >> 教會建造/增長

教會建造/增長   教會建造/增長目錄


字體大小:小 大

神為靈糧堂所揀選──一個又特別又平凡的僕人

卅四年來,周牧師和師母盡心竭力的付出,緊緊追隨神的腳步,建立團隊,同心合意建造榮耀教會,他們是神給靈糧堂最美的禮物。

夜色仍濃,黎明的曙光尚未清醒,周神助牧師已經獨步到大安森林公園,邊行走邊開始每天的禱告,為教會、為國度、為復興、為眼前手上忙碌不完的事工……。抬頭望向和平東路二段上、高懸在黑夜中分外明亮的十字架──那裡是他服事了卅四年的教會──想到即將卸下主任牧師的職責,心中澎湃的感恩之情,在沁涼的晨露中,顯得格外洶湧……。

建造教會

接手教會

一切都得從一九七七年接任靈糧堂的牧師開始。

「當時台北靈糧堂在找牧師,我之前在做學生工作,不想碰教會,認為教會很複雜,所以答應得有一點勉強,心想就來一年,好讓他們有時間找別人。就這樣服事了一年,每次都一年,居然一轉眼就卅四年。」由青年「周哥」變成現在的耆老「周爸爸」,周牧師不止是白了頭,更多增添的是生命的厚度和服事的廣度,還有喊水會結凍的影響力。

「其實他不太愛講話,很內向,但他願意自我突破,從校園工作,到建造榮耀的教會,一直到現在國度的看見;他是有無限潛力的領袖。」和周牧師先後進入靈糧堂的梅媽媽(梅許以謹牧師),當時被周牧師邀請一起進到團隊,特別能感受到周牧師對訓練同工的努力:「他自己帶我們甚至邀請當時有恩膏講員帶領同工禱告與查經,我記得我們那時每天早上都要上課且不能隨便請假,我認為那是周牧師對同工一個基礎的訓練及教導。」

建立團隊&真理造就

訓練同工後,周牧師希望能增加傳道人,然而教會預算有限,於是他主動要求在信心中同工同酬。就這樣漸漸形成台北靈糧堂初期的團隊服事。那時為了和同工有更好的默契,周牧師在早晨和同工一起靈修、讀經及禱告,讓同工一方面事奉,一方面熟練及成長。梅媽媽十分肯定地說:「這個團隊事奉,其實是給靈糧堂打下扎實的基礎,大家一起禱告,一起商量事工,一起定目標。」

當時的晨更不但建立了團隊,周牧師還把每天領受的感動寫下來,如此一天天,一卷卷,就是後來的靈糧日課》的初稿。新約齊全的《靈糧日課》,為台北靈糧堂的弟兄姊妹在真理上打下很好的基礎,也成為傳道人很好的參考。然而對周牧師全家,這套書背後還有一個烏鴉叼餅的故事。

周師母很感恩地說:「因為那時我們還沒有成立事業處,所以就自己出錢讓校園印,但這靈糧日課銷售得真好,版權費支持我們兩個小孩在美國讀書,直到小孩大學畢業。」想到這裡,周師母不得不讚嘆神的作為:「不然我們在教會牧會的經濟收入,怎麼可能讓小孩在美國讀書?透過靈糧日課讓我們經歷這樣的神蹟。

聖靈更新

靈糧日課是靈糧堂靈修禱讀的一塊重要基石。在那時,教會的確比較看重聖經,而周牧師和師母都是長老教會的背景,對聖靈也就相對比較保守。在他們牧會期間,雖然看到教會有進步有增長,但感覺就是不夠。周師母形容那時的光景是:「不滿足,很渴,應該不止這樣啊!」一九七九年教會組團去韓國趙鏞基牧師的教會觀摩,把禱告的火帶回來,開始有通宵禱告和五點晨禱的風氣。周牧師自己內心也不斷地渴求,他的著眼點仍是教會:

我覺得教會的更新與聖靈的更新是分不開的,當時台灣的教會對聖靈方面比較陌生、比較恐懼,但神慢慢的讓我們覺得應該聖靈開放。而我個人的態度是:出於神、合乎聖經的,我們都要。」

雖然開放,但周牧師是小心翼翼,他自己形容說當時是一種「紗窗政策:「我們不能把門窗全關起來,會太悶也不能門窗全開讓蚊蟲跑進來;但我們可以裝上紗門紗窗,好風吹進來。」就是這樣謹慎的態度,渴慕聖靈追求聖靈,卻不高舉經歷,周牧師帶領台北靈糧堂平順自然地更新為聖經與聖靈並重的教會。

建造榮耀教會

對聖靈的開放和渴慕,也讓周牧師更加敏銳從神而來的啟示,當時教會查以弗所書,這卷書改變了他對教會的看法:

「那段時間當我在默想以弗所書的時候,神就把榮耀的教會這樣的異象放在我的裡面,其實聖經裡早就很清楚說:但願教會中基督耶穌裡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為要讓的教會成為聖潔,沒有玷污,沒有皺紋等類的病,就是要獻給基督作個榮耀的教會!」

在聖靈的光照下,周牧師恍然大悟,其實教會應該是榮耀的。抓住了這個「榮耀教會」的異象,當時周牧師就在主日講台不斷地傳遞,而這個異象後來成為影響整個靈糧堂團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價值。

植堂宣教

植堂宣教

聖靈更新,全教會齊心建造榮耀的教會,台北靈糧堂就快速增長。周牧師對宣教植堂的觀念也從邊做邊學,到火力全開;至今(20117)海內外子堂、孫堂已經超過260間分堂,可說是張非常漂亮的成績單。周牧師謙虛地說:「我是好幾代的基督徒,我沒有第一代宣教、植堂的火熱,但我願意慢慢來學。」他願學願做的心,推動了教會植堂和宣教的腳步。當時對他影響很大的還有兩位:「神透過賽克牧師在泰國植堂的經驗、熱忱、恩膏,激勵我;還有就是巴柝聲牧師催促我們,讓台北靈糧堂要從內向的耶路撒冷教會,轉向成外向的安提阿教會。」

周牧師接下來也喊出:強本南進、強本西進、強本全進;靈糧堂要成為一間宣教植堂的教會。

靈糧網絡

眼看靈糧堂遍佈海內外的分堂已成網絡,周牧師和師母決定把未來的十年,專注在靈糧網絡的發展。周師母早在去年就已進入靈糧網絡,開始整合,她說:「我們把台灣分成八個地區,每三個月集合一次,分享牧養互相學習彼此代禱,這樣不論哪一個教會或地方有需要,那個區就會發揮整合的力量。」

周牧師深信這樣的整合,才能夠對整個台灣產生更大的影響力,這是靈糧堂不可推諉的責任。這也是為什麼他願意退而不休,繼續帶領靈糧大家庭「同一心靈、同一腳蹤」,全力向前行。

合一與國度

合一的行動

然而,周牧師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這十年來,他在教會合一的努力。他表示:「那是神自己的帶領,我只是跟著。」當時有一個奇妙的經歷,讓他至今仍難忘懷:「當時是新加坡的鄺健雄牧師和印度裔的George牧師,他們拿國旗來披在我身上,說你是合一的使徒,然後大家按手為我禱告。整個過程非常突然,甚至很不自在,但那次禱告後,我開始對聖經裡所說的合一有不一樣的感覺。」

周牧師開始和其他教會的幾位牧者,一個區一個區的去各教會探訪關心。那是很特別的經驗,周牧師回憶說:「他們覺得很奇怪,你這個人做牧師做傳道人這麼久,從來沒有來過,現在來有什麼事嗎?我就說沒事,我們只是來祝福禱告。」

這樣的行動,後來產生了牧者合一團隊,為後來台北市眾教會的合一和福音行動的聯結,帶來很大的突破。

華人的合一

提到華人的合一,周牧師更加驚嘆神的作為:「整個開始與過程完全超出意料,不在我計劃中。」十年前911事件那年,周牧師在耶路撒冷認識了戴冕恩牧師,這是一個重要的會面,他說:「對戴冕恩牧師而言,這也是完全超越他的思想與計劃,整個過程百分之百不是人的計劃,而是神的手、神的計劃一步步的往前走;從台北市的合一,再到台灣各城市的合一,繼而海峽兩岸三地的合一,直到現在與其他國家合一的旅程,我覺得好像作夢一樣,但是神卻成就一切。」

周牧師深覺主已經將合一的負擔放在他身上,合一如今成為他念茲在茲的使命。身為靈糧堂的大家長,華人教會的父老,他的腳步並未因為交出主任牧師的棒子而暫緩,國度的胸懷反而更強烈:「最近,神把五大清楚放在我的裡面,就是大靈糧大台北』、『大台灣』、『大中華』、『大亞洲』,這五大在祭壇的根基上,一起往前走。」

交棒與感恩

交棒

這幾年周牧師帶領台北靈糧堂轉型為使徒性門徒小組教會,使徒、先知、傳福音、牧師、教師五重職分的團隊都已漸漸到位,五重的領袖也逐漸成全出來,周牧師看到靈糧堂已更成熟,也必須要擔負起更寬廣的使命。因此在自己七十歲的這一年,把治理教會(台北靈糧堂)的棒子交給區永亮牧師,把工人訓練的重責,交給謝宏忠院長,而自己和周師母,以父老的身分,在靈糧網絡(子堂、孫子堂、曾孫堂……)做連結的工作,凝聚分堂的力量,繼續建造榮耀的教會,並把福音傳回耶路撒冷。

周牧師對這樣的安排,其實經過很多的深思:「一般來說,交棒要交的乾乾淨淨的,讓新的人能自由發揮。但後來神改變我的觀念──不是交的乾乾淨淨,而是成全的完完全全。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成全接棒的同工。在要來的日子裡,我們的權責雖然各自獨立清楚,但又像三股合成的繩子,彼此緊密連結才不容易折斷。」

感恩

這卅四年來,台北靈糧堂的發展和周牧師不可分割,但周牧師卻半點不居功,他感性地說:「這三十幾年對我來說是感恩的日子,工作好像越來越多,越來越重,但我卻是經歷主的軛容易、主的擔子輕省。」回首來時路,除了對神無限的敬畏和感恩,他把一切的功勞都歸給教會的弟兄姊妹:「因為我不是單獨負軛,是和同工們一起同心來承擔。」

周師母更強調,今天教會能夠增長,是因為弟兄姊妹對教會的愛:「是神為我們預備了非常委身的全職同工,也預備非常忠心的小組長,整個教會不斷的更新,每一次重新訓練小組長都沒有任何抱怨,是這些小組長帶給教會很大的祝福。」

周牧師在眾人眼中,是一個有見識、廣寬的牧者、一個聰明的工頭、值得追隨的良師益友;靈糧堂在他帶領的卅四年中,不是沒有困難、沒有瓶頸,卻總是經歷神額外的恩典。周牧師和師母盡心竭力的付出,緊緊追隨神的腳步,建立團隊,同心合意建造榮耀教會,他們是神給靈糧堂最美的禮物。

結語

黎明的曙光透過樹梢漸漸刺眼,晨運的人潮和馬路的車陣,奏起起床號,新的一天即將開始。周牧師心裡深深明白,他不僅是名字叫神助,而是有幸成為被神所揀選和靈糧堂一起成長的牧者,這裡是他的家,未來也必定是他生命澆奠的地方。

交棒是一個上午的活動儀式,而服事則是一輩子,如周牧師口頭禪:這是沒完沒了的使命。七月廿四日以後,大安森林公園,依然可以看到他清晨禱告的身影,舵手並沒有離開,而是加上了另外兩隻強壯有力的槳;如同一艘行進大海的航空母艦,要帶著弟兄姊妹一起經歷──後來的榮耀要大過先前的,下一代要比這一代強!

哈利路亞!願靈糧堂世世代代都來讚美耶和華!